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23年,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在上海

1936年3月9日下午,卓别林乘“柯立芝总统号”海轮抵达上海,下榻和平饭店。随后,驱车前往市区观赏市容,参观邑庙名胜,并特地到江湾、吴淞一带凭吊了上海“1·28”战争的炮火遗迹。

  18:30,举行记者招待会。会后,参加由万国艺术剧社举行的晚宴。晚宴由当时中国著名女影星胡蝶主持。席间,他向胡蝶谈了自己的从影经过和拍片心得。他所阐述的生活和艺术的关系,给胡蝶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宴后,卓别林由梅兰芳陪同前往共舞台,去看当时流行的京剧连台本戏《火烧红莲寺》。卓别林对变幻无穷的舞台背景和热闹的武戏开打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在剧场休息室,会见了电影导演史东山和喜剧演员韩兰根、刘继群。当他听说韩、刘有东方劳莱、哈代之称时,便热情地拉住两人的手说:“我们是亲密的同行呀!”话音刚落,三位笑星几乎同时做了一个怪脸,这不约而同的和谐配合,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由于后面还有安排,他们没等到散场。

  晚11时,在梅兰芳安排下,前往新光大戏院(今新光电影院)观看马连良主演的《法门寺》。戏散后,卓别林上台祝贺马连良演出成功,来不及卸装的马连良,在台上与卓别林紧紧握手以示欢迎。

  之后,卓别林至百乐门参加通宵舞会。凌晨3点,回住所休息。3月10日上午8点,卓别林乘原轮离开上海前往香港。邢建榕:卓别林、梅兰芳上海相会质疑 

  卓别林到过梅兰芳家里吗?
  1936年3月9日下午,卓别林夫妇乘坐的“柯立芝总统号”抵达上海。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甫一上映,即有人认为影片“具有共产主义色彩”;加上对这部投入巨资的电影票房的担忧,卓别林心血来潮般,作了一次亚洲旅行。
  陪同他一起旅行的,是《摩登时代》的女主角宝莲.高黛及其她的母亲。当时卓别林与高黛已经同居,但尚未正式宣布结婚,据卓别林自传,他们在旅途中结了婚。他们只是跟着搭乘的“柯立芝总统号”一路而行。因为计划仓促,高黛连衣服也来不及买。50年代后期,卓别林撰写了一部洋洋洒洒的回忆录,却无访问上海的内容,更没有他与梅兰芳和胡蝶见面的描写。上海,只是他人生驿站中行色匆匆的一站。
  他们在上海的行程非常紧张,翌晨即要随船离开。像这样在上海只是路过的世界名人,当时还为数不少,如爱因斯坦、肖伯纳和桑格夫人等,但即使如此,好客的主人想方设法,总要表示一番热烈的欢迎。下午4时,上海文艺界人士以国际艺剧社的名义,在国际饭店安排了一场欢迎茶会。由于卓别林上岸后,需要到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安排住宿事宜,也少不得略事休整,加上观光市容,直到下午五时半卓别林才匆匆赶到国际饭店。
  卓别林到来后,梅兰芳、胡蝶等人已等候多时。旧友重逢,分外高兴,卓氏拍着梅兰芳的肩膀说,六年前我们在美国见面时,两人头发都是黑的,而今自己的头发已经斑白,而你的头发还是乌黑,甚至没有一根白发,这真太不公平了!卓氏说这番话时,多少带点幽默夸张,梅兰芳回答说:“你比我辛苦,每一部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制作,太费脑筋了,我希望您保重身体。”这一段对话,颇见卓、梅两氏不同的性格才情。但这一段情节和对话,郑重其事,竟移到了思南路梅兰芳家里,谓之“思南路87号的重逢”。(见文汇报2006年7月14日)卓别林和梅兰芳同为东西方艺术大家,在沪相逢的细节,一一由记者跟踪报道,虽略有出入,大体是不差的。梅宅相会,并无报道提及,按卓氏行程安排,亦无可能。
  卓别林赴新光剧院观看马连良演出,梅兰芳是否陪同?
  宴会间卓别林向梅兰芳提出想看京戏,梅兰芳回答说,自己当晚没有演出,但可以到新光看马连良演出,卓别林接受了这一建议。
  宴后,梅兰芳陪同他先去大世界隔壁的共舞台,观赏京剧连台本戏《火烧红莲寺》。《火烧红莲寺》系根据《江湖奇侠传》一书改编,讲述了红莲寺僧人作恶多端,被陆小青等众侠客所破的故事。当时电影《火烧红莲寺》已经连拍十多集,堪称武侠神怪电影的经典,胡蝶就在电影中扮演女主角侠女红姑。
  梅兰芳、卓别林他们进入共舞台时,《火烧红莲寺》已经开演,正演到其中最精彩的一场“十四变”。这一段情节,是说欧阳后成和杨宜南两人因交战而成姻缘,有文有武,有唱有做,卓别林观后连连鼓掌,尤对两人斗剑一场,誉“为东方仅有艺术。”对变幻无穷的舞台背景和热闹的武戏打斗,他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剧情紧凑,不容拉幕换景,十四场布景完全在熄灯一刹那变换,卓别林观后赞不绝口。他对边上的人说,在国外,除莎士比亚戏剧演出有此换景法外,其他尚不多见。以上云云,见于共舞台在申报上做的广告内容,大概彼时还未有侵权概念,否则卓别林一纸诉状,共舞台即使有黄金荣撑腰,也吃不消的。总之,卓的到访,使共舞台喜出望外,一连几天,都在报纸上刊登“滑稽大家卓别林特来本台观剧”“卓氏观后赞不绝口”的广告,为《火烧红莲寺》宣传造势。
  从共舞台出来后,卓别林一行又去新光看戏。当晚马连良、小翠花、叶盛兰、刘连荣等上演的是全本《双娇奇缘》。卓别林进去时,又恰巧是《法门寺》最精彩的一场。有人告诉卓别林,在中国观剧,极少拍手,而是喝彩,于是看到精彩处,卓别林也随着观众一起,时时忍不住地叫“好”。他还用右手在膝盖上轻轻击着节拍,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说:“中西音乐歌唱,虽然各有风格,但我始终相信,把各种情绪表现出来是一样的。”一个多小时后演出完毕,卓别林到后台祝贺马连良演出成功。马连良来不及卸妆,卓别林已经学着中国人的样子,就在台上与马连良面对面拱手作揖,接着伸出手来,两人紧紧握手,交谈起来。穿着西装的卓别林与穿着戏装的马连良的一组合影,都被眼明手快的记者抢拍下来。
  凡写卓别林访沪的,没有不写梅兰芳陪同卓氏赴新光看戏的。不过笔者又有一点疑惑。在新光的这些照片,有卓别林与马连良的合影,也有卓别林夫妇与马连良的合影,却未现梅兰芳的身影,似有些不合情理。近见《良友》画报1936年3月份第115期,上有翟关亮(国际艺剧社的理事)写的《与卓别林半日游》一文,说梅兰芳临时有事,委托他陪同卓别林去新光看戏,梅本人并没有同往。在最接近事情发生时的史料是最可靠的,如翟文所说为实,梅兰芳当然不可能出现在镜头里。而且,卓别林在新光观戏的情节,如前述卓别林击拍叫“好”,对梅兰芳说的一番话,以及上台祝贺马连良演出成功并合影,翟文叙述颇为翔实,只是少了梅兰芳的身影。按理良友画报并不难找,但叙及卓别林访沪一节,尽管情节相似,却极少有人引用翟文的,而多取用后人或当事人以后写的回忆。
  以上二大疑问,事关东西方两大艺术名家,但笔者尊重史料的价值。并记于此,望识者教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良友》散文钩沉 | 与卓别林半日游——梅兰芳、胡蝶同框亮相
卓别林在上海看京剧
卓别林上海握手马连良、梅兰芳
阅读建筑 | 卓别林都着迷的新光大戏院
马龙丨沪上寻访马连良
卓别林在上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