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分析】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听说一个上级官吏要来考察,既要馈赠物品,还要低眉折腰,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这首诗就作于回家之后。起首两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自己从小秉性气质自由自在,不适合官场应酬。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周旋、钻营取巧等等,诗人未曾学会。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淳朴,宁静自然,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作者清高孤傲,不满官场黑暗。它是诗人辞官归家的根本原因。但人生常有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子弟,步入仕途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经书、求取功名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权力组织;即便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场。在官场厮混挣扎一番之后,事事不能如愿。所以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将仕途比作歧途,把官场比作尘网,觉得十三年的官场生涯束缚人性,肮脏无聊。回到家乡,面对田园,就像回归老朋友身边,于是感叹:“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虽是“误入尘网”,但是情性未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身在官场,心系自然,这里连用两个比喻,强化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新生活是怎么开始的呢?“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天性如此,不如回归自然,使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欣欣然歌唱自己的新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里,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一切都平平常常,然而却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使人神往。就像他在《桃花源记》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平等,自耕自食。  这一段构思安排,颇为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简笔勾勒,显主人生活简朴。榆树柳树绿荫屋后,桃花李花竞艳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大的背景平静安详。近景与远景的转换,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中。画面很淡,味道很浓,令人心旷神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个极为平常的鸡叫狗咬,使这幅田园生活画活了起来,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老子》所追求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不过如此。

在天地人性完美的和谐之后,陶渊明十分满意的说:“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出出进进没有俗务,无需应酬;虚静的生活里有的是闲暇的时光。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便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揭示《归园田居》主旨。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如释重负心情的流露,自然天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常规)
【中小学诗文课堂】音频(14)陶渊明《归园田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