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飞书法《还我河山》是真是假?

岳飞书法真伪谈

关于这些政治史的话题,本文不做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阅《江山北望:岳飞和岳家军》,相信你们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01

岳飞是文盲吗?他会书法吗?

岳飞既然是宋史中有名的政治、军事人物,那么历来史学研究,对于岳飞的关注当然都是集中在政治史与军事史上。至于岳飞的书法艺术,鲜有人问津。但是,这并不表示岳飞书法无人研究,也不意味着作为一名武将的岳飞,就是个文盲,不会书法。近代至于民国时期,对于岳飞书法的研究突然热门了起来。究其原因,岳飞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敌入侵的时候,成为民族与国家的中流砥柱。近代以后,中国饱受外敌入侵的困扰,岳飞这样一位爱国者,便理所应当的成为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旗帜。尤其是当岳飞那幅“还我河山”书法作品被发现之后,更是激发起无数国人的爱国热情。这些挂于岳飞名下的书法作品的真伪性,这里,我们暂且先不谈。了解岳飞书法艺术,我想先从宋代的文化环境跟大家说起:

公元960年,宋太祖黄袍加身,陈桥兵变,从柴家孤儿寡母手中将后周政权和平过渡到了大宋帝国时代。此后,经过太祖太宗两代帝王的努力,赵宋帝国终于实现了有限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时代中国那种混乱的局面,天下重新归于安定。

有鉴于五代乱世中强兵悍将随意拥立帝王的历史,宋太祖很想改变“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问题。因此,从宋太祖即位之初,赵宋帝国便陆续开始了约束武将,褫夺武将兵权的各种改革。最有名的历史事件便是宋太祖赵匡胤对他昔日同袍石守信等人所实施的“杯酒释兵权”。当然,关于这个典故,也有宋史学者提出不少的疑问。这些都是很专业的宋史研究话题,但是不论“杯酒释兵权”这一历史是否真的存在,宋代初年武将的兵权确实被剥夺了。武将没有了兵权,自然丧失了随意拥立帝王的力量。

然而,武将没了兵权,打仗靠谁呢?

宋人开创了文官典兵的制度。这一制度一直保留到今天,现代很多文明国家都在使用。文官典兵,从本质上扼制住了武将权力。加之宋代帝王对于文化事业、科举人才的推崇,这就使得北宋发展到了宋真宗、宋仁宗时期,社会风气崇文抑武。宋代的武举考试,前来赶考的武考生,甚至都要考核文化成绩。最典型的就是南宋初年的马扩,他是武举出身,但他的文章却丝毫不比那些文举出身的人差。武将从文,一方面是考试选拔人才社会大环境所逼迫,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日后的升迁考虑——一个目不识丁的武将,在宋代官僚体制中,将永远被人轻视,若要升迁,怕是难度很大的。

于是,那些五大三粗的武人,纷纷吊起了书袋来,开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至于写一手好字,这当然也是必须的。

不过,岳飞却跟那些武举出身的武将有所不同。实际上,宋代虽然不定期设有武举选拔军事人才,但是这些从武举出身的武将,却鲜有成为帝国高级将领者。前面说到的马扩,虽然在两宋之交出使辽国、女真立下了不少功劳,可却没有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帅。纵观整个宋代,若要成为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帅,要么是行伍出身,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要么就是潜邸旧臣,东宫太子身边的武将,太子转正当皇帝后,被提拔为高级将领。

岳飞属于前者,他发自行伍,一步步走上位居一品的宣相高位。然而,如岳飞这般位居一品却发自行伍的高级将领,一般是没有多少文化的。

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的农民家庭,从小基本没受到过多少教育。至多就是每年冬季,农村农闲时候,几户人家共同延请普通的教书先生来教孩子识字。岳飞或许参加过这样的学习。但是,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无法造就出高水平的知识分子的。至于想写出一手好字来,难度也比较大。

岳飞获得文化知识的途径有这么几个:

一、岳飞少年时代曾经在河北西路相州府昼锦堂上当佃农。后来,他因为帮助主人射杀大盗张超而成为英雄。岳飞此后与昼锦堂韩家少爷们多有接触,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些文化历史知识。

二、岳飞粗识文字,因此可以读一些书籍。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岳飞传记《鄂国金佗稡编、续编》的《行实编年》中记载岳飞可以读《孙子兵法》、《春秋》一类的书籍。虽然可能是美化乃祖的笔法,不过这也是史料对岳飞学到文化知识的记录。

三、岳飞收复建康之后,部队规模扩大到万人以上,因此参谋部的规模扩大。岳飞本人对于供职于参谋部的文人相当重视,也一直向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比如幕僚张节夫,他就曾经为岳飞写过反对宋金和议的奏疏而名声大噪。岳飞常年与这些人在一起,从他们那里受到文化熏陶。

但是,史书上却很少提到岳飞书法究竟师从谁,更没有记录过岳飞书法艺术的详细情况。有这么一次史书记载,提到了岳飞与书法之间的关联。绍兴七年九月(1137)秋天,岳飞从江州出发,前往临安觐见高宗。他与自己的幕僚长薛弼一船同行。从江州到临安的每一天,岳飞都在船上认真写小楷。这让薛弼很不理解,一个武夫,这么认真写小楷,难道他要改行当文臣吗?薛弼就半开玩笑地问岳宣抚。岳飞告诉他,他要亲自给皇上写折子,建议宋高宗立储。他之所以认真临写小楷,是因为自己要亲自给皇帝写奏疏,字不能太丑吧。

这段记录是岳飞研究中经常被提到的岳飞写小楷的故事。显然,这段记录告诉我们,岳飞不但能写字,而且还可以写小楷。小楷书法相比日常楷书书写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岳飞能写小楷,说明他的书法应该是有一定水平的。

不过,这次岳飞的奏疏并没有保留下来。《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中,岳珂搜罗了当年高宗给岳飞的宸翰墨迹若干,却没有岳飞墨迹保留下来。这一次岳飞觐见高宗建言立储的奏疏就更加不会保留下来了。

宋高宗在扬州败逃时受到过惊吓,因此不能再生育子嗣。宋高宗之后即位的宋孝宗赵眘就是他的养子。岳飞作为统军大帅,干涉朝廷立储事,这本身就犯了大忌。实际上,岳飞在见到宋高宗后,读这篇奏疏的时候,他自己也感到现场气氛不对。史书上说:“冲风吹纸动摇,岳声战掉,读不能句。[1]”

果然,赵构严厉地告诫岳飞,立储之事不该你这大将操心。估计赵构在大殿上没好发作,但不排除他回宫以后发作的可能。对于岳飞这一奏疏,盛怒之下的赵构会不会当时就将之撕毁了呢?即便没有,岳飞被冤杀后,秦桧操纵国史修改,很多与岳飞有关的史料都被销毁了。这份岳飞墨迹估计也不会保留下来。当然,高宗皇帝给岳飞的宸翰之所以得以保留,可不就是因为那是皇帝墨迹,秦桧拿它也没办法吗?

[1] 《浪语集》卷33《先大夫行状》

02

岳飞书法风格是怎样的?

介绍了这么多,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岳飞是有书法功底的,也是真的可以写上几笔的。尽管他是个武将,可这并不妨碍他接触书法艺术。

宋代文化环境很发达,书法氛围也很不错。太宗即位后,文臣王著、李建中等人便受命刊刻《淳化阁帖》,但是宋代初年的书法品格不高,这与王著等人的水平不高,眼睛里只有王羲之而眼界不开阔有很大关系。这时候的宋代书法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时代特点,基本还在走唐代人的老路。此后,欧阳修提倡书法改革,陆续有不少人在改革之路上努力,比较著名的就是蔡襄。蔡襄没有掉进魏晋王羲之风格书法的小圈子里去,他继承唐代书法的优点,融入自己的艺术特点,从而成为宋代尚意书法的先河。此后,陆续有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出现,宋代尚意书风最终形成。

当然,这些历史人物的时间,都早于岳飞。岳飞是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出生。这一时期,上面提到的大多数书家都已离世。唯有黄庭坚与米芾还活着,不过两位书家也都已晚年。

苏、黄、米三人书法统治北宋书坛,甚至南宋书法也是此三人书法余绪。那么岳飞的书法艺术,应该也是受到这三人的书法影响。更何况,岳飞书法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童子功训练,只可能是当下书坛流行什么,他就去学什么吧。

按照岳珂《宝真斋法书赞》的记载,“先王(指岳飞,岳飞身后被封鄂王)夙景仰苏轼,笔法纵逸,大概祖其一也”。果然,岳飞是喜欢苏字的。

可问题接踵而至,岳飞是喜欢苏体,可这并不代表岳飞就能写一手漂亮的苏体字来。于是,岳珂这句记载,就让天下研究岳飞书法的专家学者一头雾水了。

03

现存岳飞书作的真伪辨析

现存的挂名于岳飞名下的书法作品还真不少,粗粗算来,比较有名的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悼古战场文》、《还我河山》等。(下为 还我河山 拓片)

这些作品都是面世时间较长的作品。至于2000年后,也有两幅传为岳飞的墨迹作品被发现:

2009年春节前,江都收藏家杭从明以120万购入贵州张姓收藏家手中岳飞《前出师表》四条屏。内容是《前出师表》的部分片段;2011年2月,扬州字画市场则发现了岳飞写《后汉书 耿弁传》内容以自勉的书法条屏。这两幅新发现的岳飞作品,究竟是否真迹,各家说法不一。因为目前并无十分肯定的岳飞真迹存世。因此,在这些岳飞作品的鉴定上,没有标准作品可资比对。杭从明收入的岳飞书法条屏,经鉴定,纸张为宋代纸张。至于书迹是否真为岳飞,尚无定论。

但是若仔细观看这些现存的岳飞书法作品,仔细辨认作品的书法风格,我们会发现,岳飞书作似乎与苏体字的差距不小。

苏轼的字,相当扁。当年黄庭坚曾对苏字有“石压蛤蟆”的评价。然而,若我们仔细观看这些挂名岳飞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岳飞的书作没有一个字具有“石压蛤蟆”的特点。(下为苏轼 黄州寒食帖 卷首局部)

当然,苏轼书法的个性之处不在于他对于汉字书写结构的改造,而在于他多变的用笔。简单说,苏体字实际在字形的结构上并没有那么精确,但在笔画线条上,却能够独树一帜,书法变革创新意味较多。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岳飞现存作品表现了苏体字的笔画特点。可从结构上来说,这些岳飞书法作品,真的与苏轼书法关系不大。

那么就这些传世而来的岳飞书迹,到底是不是岳飞所书呢?

关于《前、后出师表》是否岳飞真迹的争论,从清代开始至今,从没有中断过。清代欧阳辅就认为这幅作品是明代人白麟伪作。此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宋史泰斗邓广铭、王曾瑜先生也赞同伪作一说,基本观点如下:(下为前出师表局部 及岳飞款识)

文中“先帝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一句,没有避讳宋钦宗赵桓名讳。这对于身为南宋高官的岳飞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书作之后,有岳飞跋文。跋文中提到岳飞于绍兴戊午年八月望前过南阳武侯祠,绍兴戊午是绍兴八年(1138)。不巧的是,根据现存史料,岳飞这个时间不太可能会在南阳。人都不在,又怎么写出这幅作品来呢?题跋文字显然有问题。

这两条反对依据是很有说服力的。再加上作品中书体与苏体差距实在太大,想必这种差距就是不会书法的普通读者都能看得出来。因此,这幅作品伪作的可能是极大的。邓、王两位先生的观点,我也相当赞同。

《吊古战场文》是否是真迹呢?

这个不太好说,不过就目前的学术讨论来看,这篇墨迹的真伪性还无人考辨。不过墨迹后方有文天祥以及晚清重臣彭玉麟、自德馨的题跋。这些题跋对于《吊古战场文》的真实性丝毫不质疑。至于彭氏更是将这幅作品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一清二楚。所以,现代人对于这幅作品多持真迹态度对待,而未见有质疑文章。该作的字形也不似苏体,有极强地个人风格。当然,正如前文所说,岳飞喜欢苏体字,但未必就写得一手好苏体。这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左右滑动可见全图)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吊古战场文》或许是现存最有可能是岳飞真迹的文字。在不少学者的文章中,基本将此作作为岳飞真迹对待。前文我们提到杭从明获得岳飞条屏后,曾两度前往北京故宫请专家鉴定,但因为没有肯定的墨迹来做岳飞书法的参考标准。因此,谁都无法确定那岳飞《出师表》条屏就是真迹。所以,我也只能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吊古战场文》是真迹的可能会比较大,但是目前也还是不确定的。(吊古战场文 岳飞款识)

04

“还我河山”是彻头彻尾的赝品

至于《还我河山》这幅作品,那就更有意思了。因为这幅作品是一幅基于真迹基础上的伪作。(下为杭州岳庙 岳飞像及背后的还我河山)

这句话,估计要让很多读者摸不着头脑了。真迹就是真迹,伪作就是伪作,两者怎么能放到一起来相提并论呢?

原来,《还我河山》是这样产生的: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抗日斗争的需要。嘉定文字学家周承忠在《吊古战场文》中选取了“河、山、还”三字,并从文中繁体字“義”中,截取了下半部分“我”字,将之组成“还我河山”横幅。之后,嘉定人童世亨将这四个字刊登在《中国形势一览图》的扉页上。此后,这四字横幅又被《东方杂志》收录,作为岳飞真迹宣传出去。因为媒体的推广,岳飞“还我河山”四字横幅很快被全国人民接受,并在抗战弘扬民族精神的政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早对《还我河山》质疑的是张政烺(lǎng)先生。此后,上师大宋史研究所朱瑞熙先生将这一历史细节厘清,并成文刊行。2012年秋,《江山北望:岳飞与岳家军》一书创作中是,朱瑞熙先生曾就我书中若干有关岳飞书法真伪性的问题,当面给予我指导。《还我河山》一作的历史背景,便是那时候,我从朱先生那里得知。

这幅四字横幅,因为是从《吊古战场文》中节选而来。如果《吊古战场文》确定为真迹,则《还我河山》当然也是真迹。不过,《还我河山》为后人伪作却是不争的事实。

05

宋代武将很有文化

现存的宋代武将书作保存至今的,大多都或多或少存有问题:或者真伪不能考辨,或者书作为幕僚文人代笔,或者字迹粗劣不可观,再或者虽然作者名为武将,而实际却是文人转武,本质上是文人,当然也不能代表宋代武将的书法水平……

南宋中兴四将中,除了岳飞外,刘光世是有书作保留至今的。这幅作品名为《即辰帖》:“光世咨目顿首启上,知府侍郎台座。即辰秋思寝肃,伏惟抚字之暇,神赞忠嘉,台候动止万福。光世驻军淮右,未缘詹晤,伏冀惠时为国保啬,前膺异拜,不宣。知府侍郎台座。光世咨目顿首启上。”(下为即辰帖)

这是一篇典型的官场文字往来信札,没有特别的历史价值。不过这幅作品书法颇有苏体的味道,书写者应该是受到过苏轼书法的影响。

这幅信札虽然挂名刘光世名下,但它的实际作者却并不是刘光世。之所以有这么肯定的结论,是因为刘光世已经被宋史研究确定为文盲将军。虽然,他出身将门世家,从小家庭环境不错,可刘光世没有文化也是事实。他不识字,也不会写字。那么,当刘光世官至威震一方的军事大帅时,他一切的公文往来,都是依靠幕僚文士完成的。这幅作品也不例外。

此外,还有南宋初年的名将里,还有韩世忠。韩世忠是否有书法作品传世,这些年,我还没见到过,也未见讨论韩世忠书法的相关论述。实际上,与岳飞相比,韩世忠在宋史研究中是一个冷门分支,关注他的人很少。根据史书记载,韩世忠被褫夺兵权后,开始笃信佛、道,时不时地还手抄经文,写点打油诗之类。韩世忠在统军的时候,与刘光世一样,也是个文盲将军。后来,岳飞被杀,他的兵权也被剥夺。为了明哲保身,韩世忠学习文化,平日翰墨嬉戏,徜徉山水之间,大抵上有远离朝廷政治漩涡,以求自保的意思。因为没有见过韩世忠墨迹,所以我也不好对其书法情况多做评价。不过,我觉得韩世忠书法品级估计是不高的。

一是因为韩世忠在其晚年才开始学书法。而此前,他基本是个文盲,没有什么文化艺术的功底。短短几年时间能将书法写到怎样高的水平呢?

二是因为韩世忠一生征战,受过很多伤,尤其是手指受伤比较严重。根据史书记载,韩世忠晚年,十指仅存其四。那么请问,双手仅存四指的人,甚至连生活都比较困难,对于书法执笔这样高难度、讲究五指配合的运动,韩世忠显然也是不适合的。

所以,韩世忠的晚年至多参与书法活动,开始学认字并简单书写,至于能写出个什么样的层次来。各位读者也不用抱以太高的期望。这个里跑个题,给大家看看韩世忠晚年的两首词,言辞粗鄙,很有武将本色。

这两首词分别是:

其一,《临江仙》:“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少年衰老与山同。世间争名利,富贵与贫穷。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其二,《南乡子》:“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如梦,为官。宝玉妻男宿业缠。年迈已衰残。鬓发苍浪骨髓干。不道山林有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

这两首词的境界确实不高,基本就是大白话所述,而且都是春花秋月,富贵荣华一类文人不太热衷的文字。但是,这两首词对于韩世忠来说,已经属于高难度创作。这起码说明韩世忠在退休后确实在笔墨上花了不少功夫。当然,这也是他远离政治漩涡的一种方式。

至于宋代武将能书的最后一种情况,当属特例了——文官转为武官,这样的文官是能书的。 

这种转换武资的情况在宋代很常见。比如苏轼被贬官黄州的时候,就曾挂个武职,黄州团练副使。上文贴出来的《黄州寒食帖》便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候所作。

不过,大多数宋代的文官是不愿意主动转为武官的。因为宋代社会崇文抑武,文官转武官,也意味着仕途差不多走到尽头了。宋代历史上主动申请转武官的文官也有不少。比如北宋有名的种氏将门,其祖上种放就是文人,此后与朝廷申请转为武职。再比如北宋初年有名的柳开,也是文人主动转武职的典型例子。但是,文人主动转武职,基本都在北宋初年,当宋代社会崇文抑武现象产生之后,这种主动放弃仕途的情况就不见了。

宋代有一类人,本质是文人,但却挂着武官头衔。这种人有一些书画作品保留至今。这便是某些节度使的书画作品。南宋末年有一个赵葵,身为南宋宗室,官至节度使。他也曾投身南宋末年的抗元战争,并指挥军队上战场作战。

赵葵本人也有一幅《杜甫诗意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笔者曾见过几次。

但是,若考虑到宋代官僚体制中,一般官至节度使并领有军队指挥权者大多是文官,这一情况。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赵葵身为武将节度使,却能创作出那么复杂的画卷,这其中的原因了。虽然,南宋对抗女真和蒙古,战事越来越多,武将被封节度使而掌握实际军权的情况比比皆是,但终赵宋一朝,文人典军并领节度使衔的情况始终存在。赵葵也正是这种情况。

吴启雷老师简介

中国古代美术史、宋史独立学者、专业教师;自由撰稿人;上海“国学新知”理事会理事;民革上海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

著有《江山北望:岳飞和岳家军》、《砥柱中流:韩世忠传》、《画中有话》、《琢墨》等宋史、美术史专著;

《看历史》美术史专栏作家;上海东方财经“东方艺术长廊”艺术品鉴赏板块长期特聘嘉宾

吴启雷国学工作室专注青少年文史、艺术普及教育18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飞书法“还我河山”的来历-头条网
岳飞的书法原来是苏东坡体
岳飞草书真迹《悼古战场》
品岳飞草书《吊古战场文》,感受还我河山之壮怀激烈
岳飞书法《吊古战场文》
岳飞手书《吊古战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