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拜访千古文人的典范 | 夏县司马温公祠



夏县,古称安邑,因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而得名,北魏孝文帝时更名为夏县后沿袭至今。漫漫时光长河,在夏县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孕育出无以计数的风云人物,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被世人称为“涑水先生”的司马光就是这块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漫步在历史的烟波浩渺中,如今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司马温公祠也正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新一代旅游风尚的指向标。





司马温公祠位于大运高速公路夏县段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两公里处的小晁村北峨眉岭上,因名垂千古的一代名相,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长眠于此而得名。


驻足于祠前仰望,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司马温公祠”几个大字,它是由已故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题写的。走进松柏苍翠的祠堂,放眼望去,绿树浓荫里到处散发着勃勃生机。司马温公祠占地100余亩,和占地50余亩的司马光墓连成一片。

● 在这里,看不到雍容华贵的外表,

却凝结着久远厚重的华夏文化;

看不到富丽堂皇的装饰雕琢,

却蕴含着历朝历代忠孝礼义的时光踪迹。


司马光,字君实,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 ,逝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由于出生在陕州夏县涑水乡高侯里,即现在的山西省夏县水头镇一带的涑水河边,所以被世人称为“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儿时的“司马光砸缸”便让一个少年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天才。20岁时,司马光考中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担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

元丰七年(1084) ,司马光历经19个年头,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编集工作。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以政治、军事为主,涵盖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共1362年间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经验教训,成为后来帝王和政治家们的必读之书。因此,宋神宗以“鉴治通史,有资以治道' ,将该书命名为《资治通鉴》。

历史的光阴,总是夹带着斑驳光影。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位,司马光又回京主持国政,做了8个月宰相后、病逝于相位,享年68岁,哲宗皇帝追封其为太师,赠温国公,谥号文正,于是义称温公。

据《杏花碑》记载,出葬当天,在司马光的灵柩经过京城开封大街时, “公薨(死后)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民哭公哀其如哭其私亲,而画像以祠公者天下皆是也”。感人的场面,是百姓对司马光的爱戴,也是司马光一生刚正不阿、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杏花碑于元祐三年(1088)由宋哲宗御笔篆额“忠清粹德碑' ,碑文由当时的大文豪翰林学士苏轼书写,曾没于土中,后于杏树下掘出,遂名杏花碑。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山晋水:华夏第一都——夏县
司马光
司马光《自承帖》屏轴
宋 司马光书法《资治通鉴残稿》
名相仰谒之地——司马光祠
山西运城夏县余庆禅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