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5讲】准备与训练|即席表达课(音频 文字)

【第5讲】

 准备与训练


你好,这里是刘哲说法,我是刘哲。

今天我们来讲即席表达课的最后一讲,准备与训练。

之所以放到最后来讲,主要是需要大家在了解即席表达的基本特征之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和训练。

01

之前我也提到过我会通过脱稿出庭的方式进行训练,但是如何对脱稿出庭进行准备呢?因为这与念个出庭意见书并不是一回事。

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之处,那就是需要更加亲历性的去办案,你要自己熟悉案件。仅仅靠助理阅卷打报告,你是不可能有底气脱稿出庭的。你必须亲自完成所有的办案细节,即使报告是助理帮助打的,但是核心的处理意见应该是你的。你对案件的关键证据和整体的事实脉络要非常熟悉。

我对事实的叙述始终是非常强调的,在审查报告的案件事实部分,经常要写上十几页。我就是要通过形成非常精细的事实网络,来倒逼自己把证据彻底搞清楚。如果哪一部分没搞清楚,要么就是自己没研究明白,要么就是这个案子本身有漏洞。就需要补充相应的证据。

对于暴力犯罪,如果能有现场录像的话,那就是对案件过程最客观的记载,比多少证言都可靠。只是由于角度、清晰度的原因,现场录像经常无法记载全貌。

有一个故意伤害的案件,上诉人辩解很多,就强调自己在冲突之初吃亏的方面,强调自己被侵害的一面。对自己在扎死被害人的过程中的作用,始终以酒后记不清为由,闭口不谈。而由于现场的过程发生得太快,虽然有些人也看见了,但是总体比较笼统。笼统强调他行为的存在也行,但是如果不能充分描述行为的细节,就不能让上诉人和旁听的人员充分信服。即使这个案子能够维持,但是在他们心目里还是会悬念。上诉人自己也许知道的比较清楚,但是他的家属当时并不在现场,如果就这么结束,恐怕还会以为司法机关冤枉了一个好人。这样的效果并不够。

而在这样的庭审中如果念出庭意见书的话,会让观众反感,以为我们是硬说、硬定,念稿子反而成为不负责的掩饰。所以一定要采用脱稿的方式,将案件细节充分的呈现出来,改变观众的认知。

原来一些老公诉人跟我说,你出庭就是为了说服法官。现在我发现仅仅说服法官是不够的,还要说服公众。即使旁听席没有多少人,还可能有更多的人会看直播和录播。必须让每一个看过这个庭审的人都信服,这才能达到出庭的目的。不能让庭审之后,大家的心里还留下大量的悬念,或者完全不相信控方的意见,即使法院仍然判决,出庭的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带着这个想法,我仔细审查了这个远视角,又非常模糊的现场录像。看了五十多遍。根据行为特征与言辞证据相互对应,先辨认出了一批人,再使用排除法,慢慢将上诉人辨认出来。然后仔细研究上诉人在全案的行为过程,明确其在扎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在庭审上,上诉人还是辩称自己才是真正的被害方,之后把人扎死的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上诉人的家属也来了很多,投来的眼神好像也在说,你要给我们一个交代,你们是在冤枉好人啊。

我在法庭上,用一连串具有画面感的语言描述了整个行为过程,双方因为挪车起了冲突,上诉人一方吃亏了,被推倒了。这时双方也就被拉开了,现场本来趋于平静。但是此时,上诉人站起来推打被害人,还打不过,这时被害人的大哥从饭店里出来,用刀过来扎被害人。上诉人推,他大哥用刀扎,被害人步步后退,被逼到一个柴火垛上,被扎得坐到上边。后来就躺下了,扎人的大哥以为完事了,转身要离开。没有想到被害人非常强壮,竟然又站起来往前扑,上诉人先发现这个情况,又把被害人按倒在柴火垛上,让大哥继续扎,而且在扎的过程为了防止被害人再起来,上诉人就这么一直按着,以方便大哥继续扎人,直到被害人再也起不来了。这一过程被现场完整的记载下来,并有其他证据可以佐证。

听到这些上诉人也低下了头,家属的眼神开始收敛回来,好像已经看过了现场画面,明白了自己的家人并没有被冤枉。

这个时候即使播放录像也无法起到这个效果,因为录像看得并不清楚,这个时候即席发表的语言,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不仅通过语言产生了画面感,而且由于始终有眼神交流,我脱口而出,又非常连贯流畅地描述事实,这本身也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这就是即席表达的意义。它让人能够听进去,能够真正产生说服力。

实际上脱稿出庭就是倒逼我们更加精细的审查,更加注意案件的漏洞,实在定不了的案子也不要硬定,其实是一个提高案件质量的过程。

当你能够解决了案件所有风险点,你也就为脱稿出庭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02

讲课又有点不同,不仅是准确性,还需要更多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因为课程主题往往是有一定开放性的。与案件这种固定事实、固定证据的范围很不同。

讲课的差异往往体现于讲授者的功底,同样一个主题你如果可以旁征博引是一个讲法,如果仅就题目论题目也是一个讲法,只是会让大家觉得干巴巴。为了避免干巴巴,很多老师就有了一桶水的理论,就是你有一桶水,你就很容易拿出一杯水。意思就是作为老师要有更丰富的知识体系。

这个思路是对的,但往往是在有教案和教科书的辅助下完成,这个时候一桶水好像就够了。

但是如果你要完全脱稿讲就不够了,因为你能够随时调用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你可能就需要一缸水,这个时候你只要晃一下,可能就会一杯水晃出来。也就是你可以在不经意之间就能拿出一杯水的知识,这个时候观众就会感到一种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的感觉。这时候你才能有底气叫脱稿讲课。

而且也不是写讲稿再去背那么简单,因为你背不下来,忘词怎么办?而且现场需要调整,扩展怎么办,你得有大量的知识可以调用。而且那些知识一定必须是融化于心的,随时可以脱口说出来的东西。这样的知识不是简单学到的,而应该是写出来的东西。

所以真正的即席发言准备是从写大量的文章开始的,不是一两篇文章,而是按着一个主题写一系列的文章,这样对一个领域的知识你才能系统化。写作是一个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因为这两年我写的文章多了,大概有一两百篇文章,很多点我都触及过,甚至十几二十篇的深入研究过,我的知识框架就会越来越丰富。我在讲课的时候说的每一个点,都有支撑,我都写过文章,研究过,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有些还转化为制度机制,因为我在讲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扩展。

事实上,文章就是即席发言的底气。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几乎每次都没有单独的时间来备课,几乎都是在启程出发的路上来备课。备课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就是带着自己已经出版的书以及尚未出版的书稿,在路上再看一遍。想着要讲的主题,看看能不能激发出什么新的火花。往往到了地方,就会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出来。再与主办方对接一下,了解一下人员组成,征求一下学员对讲课的需求,这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

慢慢熟练之后,还会对开场、高潮、收尾进行有意的控制,会考虑如何让观众先进入状态,也会考虑如何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将合适的案例安排在适当的地方。所以虽然看起来我不经意提到了一些案例,其实可能是有意安排的结果。

让人察觉不到的准备和设计,才是真正充分的准备吧。

其实,即席表达也没有什么神秘,它是在从听的角度考虑说的一种用户思维,是知识系统更加实质和充分的认知模式,它也是一条更艰难的成长进化之路,就看你愿不愿意选择和坚持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刑事审判·案例参考丨公诉转自诉案件的适用范围及立案条件
【刑事审判参考】被告人翻供案件的证据如何认定真伪
被害人陈述前后不一情况下其言辞证据真实性存疑|至正研究
我的办案秘笈,关于刑事二审案件汇报
检察官:如何向检委会汇报案件?
推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十三起交通肇事无罪案件裁判规则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