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钱币研究系列之六一一一一铸之论

 

   古钱币不是“翻砂”铸造的,而是泥范铸造。有人说:〞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的主要工艺法。隋以前铸钱多采用钱范铸造,自唐代开始,则采取母钱翻砂的技术。〞这样的结论是不对的,是一种错误的结论。下这样结论的人应该说对翻砂铸造技术不了解、对翻砂铸造所生产出的产品不熟悉、如果他从亊过翻砂铸造工作的话、再比照我们所收臧的古钱就不会这样说了。本人从事翻砂铸造和机械加工工作多年,对翻砂铸造及机械加工产品特征有所了解。我们观察古钱会发现,无论从轮廓、地张、正背字里等地方古钱极少有砂眼或残砂等翻砂铸造的痕迹。由其是字体的内转弯根底处更无残砂遗留、钱币各处所表现出的是十分光滑整齐、这是翻砂铸造技术所达不到的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请看下图:为我们最熟悉的“翻砂铸造”产品,其表面精度不高,地章不够平整呈麻面,随然经打磨抛光处理后涂有铅油仍隐盖不住砂痕,铸出的字体形不美观。边不齐平,倒棱。字口棱角有铸造后的残砂痕迹。翻砂铸造出的产品字体不能过小,当字体过小时是翻砂铸造技术所无法完成的任务。

 








                 上几图是最常见的翻砂铸造产品

   

   我国古代的铸钱工艺和很多古老的民族工艺一样、因历史文化等诸多原因而没有传承人而失传。铸钱工艺也是一样、失落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之中。不知是什么人,他又了解多少“翻砂铸造”知识,就盲目的给古钱铸定下了“翻砂”铸造的定义。古代钱币是铸造的,但不是翻砂铸造。现代人利用近代的翻砂工艺去套和理解古代的铸钱工艺是不实际的、这就犹如说古人是怎样使用手机和电脑一样、是不合时代技术的。可以肯定的说我国古代工匠铸造钱币所使用的方法不是近代才出现的翻砂法铸造法。为什么结论是这样的?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翻砂”。

     什么是翻砂?顾名思义最主要的材料是砂子。是现代仍在使用一种工艺技术。也可以说是用铸件的模型翻制出砂型。翻砂铸造包括:混砂工序,造型工序,溶炼工序,浇铸工序,清理工序等。铸造是将固态金属溶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特种铸造的铸型包括: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原砂包括:石英砂、镁砂、锆砂、铬铁矿砂、镁橄榄石砂、兰晶石砂、石墨砂、等)。因为跟砂子打交道,有人把铸造统称成翻砂。事实上“翻砂”铸造只是众多铸造中的一种。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时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翻砂铸造技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还没有科学的论断。它应是近代才出现的新技术。据史料记载20世纪初,三镇的炉冶坊一般还为铜铁泥模铸造,主要生产日用品,如水烟袋、汤罐、鼎锅等。其生产方法为泥模 土法铸造。清朝末年一些从事铜泥范铸造的作坊纷纷转向铁翻砂,砂造型才开始出现,铁铸件产品增多。是时,开始生产轧花机、旧式榨油机、碾米机、弹花机 ,即俗称的传统“五机”。

  现代的汽车制造过程中,采用铸铁制成毛坯的零件很多,约占全车重量的60%左右,如气缸体、变速器箱体、转向器壳体、后桥壳体、制动鼓、各种支架等。制造铸铁件通常采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为主,并与粘结剂,膨润土,水等混合而成。砂型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粘合强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状并能抵御高温铁水的冲刷而不会崩塌。为了使砂型内塑成与铸件形状相符的空腔,必须先用木材或铝材制成模型,称为模型。炽热的铁水冷却后体积会缩小,因此,木模或铝模的尺寸需要在铸件原尺寸的基础上按收缩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应加厚。空心的铸件需要制成砂芯子和相应的芯子木模(芯盒)。有了木模,或铝模,就可以翻制空腔砂型。在制造砂型时,要考虑上下砂箱怎样分开才能把木模或铝模取出,还要考虑铁水从什么地方流入,怎样灌满空腔以便得到优质的铸件。砂型制成后,就可以浇注,铁水温度在1250—1350度,铁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浇注时需打梢)。冷却后还要经过除砂、打磨、射砂、上磙桶、抛光、修复、机械加工等过程,才能够成为一件合格铸件。

   尽管如此其铸件的表面精度、光洁度仍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它只能铸造一些大型和中型的铸件,无法铸造象钱币这样大小的物件,就是用翻砂法铸造也达不到古钱真币的精确度。

   

 

  从翻砂产品表面特征、特点的角度出发和古钱币铸造面进行对比发现,翻砂产品无论怎样经过了打磨、抛光、磙桶、射砂处理、但还是隐匿不掉翻砂铸造的痕迹、砂眼和残砂麻面。砂的粒度决定了铸不出高精度的产品。通过大量的观察各朝代古钱币、古钱币很少有砂眼、由其是残砂。古钱币如果是翻砂铸造的、在正背廓轮沿和字与地章的结合处就会有残砂存留。上述是铁溶液铸件,如是铜溶液铸件会更具渗透性,砂眼和残砂麻面反映会更大。经过大量的实测古代钱币,古钱币完全不符合翻砂铸造的特征。

  我们从花钱上来看一下古人铸造钱币的精美程度。人们收藏鉴赏花钱,花钱的铸造更能体现铸造工艺的水平,它不但反映出了古人安居乐业的融容,也体现着一种考究又不失民族文化遗风。古代花钱个个都与民族民间风俗习惯有密切关系,都是为民间的民俗活动与百姓的信仰及生活习惯服务的。它的内容有人生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吃喝玩乐,秘戏生子,读书求官,吃斋念佛,打蘸抽签,辟邪驱妖,养生长寿,建房盖屋等等。所有活动,所有钱币都和民俗民习有紧密关系。

  下图为古人铸造的大花钱,其中真武大帝和紫气东来最为精美,正字背图雕版一般,地章平整,正背都有云纹,纹理清楚细腻,人物生动,内外郭凸起均匀;内穿方正,穿口干净利落;地章平整,净面如洗,它精湛的铸工,华丽的纹理,让人叹为观止,堪与近现代机制币相媲美。表现为字体端正,形神美观。边地齐平,不倒棱。这是现代翻砂工艺难以想象和不可能完整的任务。

 



 

  所藏花钱,如上图:是翻砂铸造技术万万不可能完成的。由这些也可确定,古代的钱币应不是翻砂铸造而是泥艺铸造。各朝之花钱字型清晰,地章平无残砂。翻砂铸造从精确度,表面光洁度都达不到上述钱币的模样。

 

  从翻砂产品铸面特征和古钱币铸面特征对比分析不难看出,其不为同一工艺生产,从而否决了古钱币是翻砂铸造的可能性。给钱币下翻砂铸造结论的人对翻砂工艺了解知晓多少?如果他彻底的了解了翻砂工艺和实践过,他就不会这样做了。翻砂铸造可以说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原因是近代工业革命出现了车床、镗床、刨床等机械加工设备,翻砂产品极少有铸成后就直接投入使用的,需要热处理后再机械加工,进行车、钻、刨、磨、镗、等一系列冷加工后再组合才能投入使用。所以说翻砂铸造是伴随着近代机械设备诞生的。古代钱币铸造成后只需经过简单手工磨锉就可投入使用。近代的工业革命彻底巅覆了传统手工业制做,机制币的出现埋藏、瓦解了古钱币铸造。现实告诉我们,落后的技术必然会被新发明的先进技术所取代,落后的技术必然被历史所抛弃,机制币取代古钱币技术就是最好的证明。

   21世纪以来,钱币学领域科技考古的另一重要收获,是用模拟实验的方法从技术工艺发展史的角度,对历代铸钱工艺进行的系统研究。针对学术界就中国古代铸钱工艺领域长期存有争议的问题,如“先秦钱范的制做”,“石范能否铸钱”、“铜范能否铸钱”、“汉半两叠铸范”是否存在,以及陶范、石范与铜范之间的演变关系,叠铸工艺的演变等,进行模拟实验研究,证明:

(1)先秦时期在泥型上直接刻范铸钱的说法是错误的,完全不可行,必须通过范模翻范;空首布范由炼泥制成。

(2)石范可以直接铸钱,西汉早期用石范铸钱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最合时宜的选择;古代石质钱范大都由滑石和绿泥石制成。

(3)汉半两圆盘铜母范属原始叠铸,这一技术创新是在汉初政策开明、思想解放、技术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长期的铸钱实践中萌生的。

(4)铜范可以直接铸钱。铜范铸钱的关键是铜水不能与范体直接接触,要有隔离层;隔离层必须超薄、坚固、耐高温。汉代的铸钱业继承发展了金属范铸造,并把它推向极致。

(5)石范不仅可以铸钱,而且可以铸范;叠铸铜范母大都由石范浇铸而来;范铸法铸钱常用石范做祖范。

(6)南朝萧梁的铸钱工艺,系超薄双面型叠铸,是改进了的叠铸工艺。它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是铸钱推动传统铸造工艺不断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例证。

   辽金时期的钱币和金银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点。辽代金银器、钱币以契丹统治者使用的冠带饰件、马具、饮食器皿、首饰、符牌为多,多为宫廷及宫坊生产。内蒙古赤峰洞后村出土的鱼龙提梁壶和银鸡冠壶,既有契丹族的民族风格,又继承了唐代遗韵。内蒙古奈曼旗辽开泰七年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出土有金面具、鎏金银冠、银丝网络、缠枝花纹金镯、八曲花式银盒、镂雕金荷包、錾花金针筒、金饰球、金花银钵、银盏托、银壶、银罐、银刀、鎏金银勺与马具等,工艺精致。其中,鎏金花鸟镂空银冠尤其精美,是辽代金银器之精品。其冠顶呈圆形,两侧有立翅,各向外撇,通体镂空。冠正面及立翅均饰展翅欲飞的凤凰,周围饰缠枝花卉,纹饰、造型华美,富有少数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由以上出土器物说明辽金时代铸造和手工业是十分发达的,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落后。

  辽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多继承唐代的工艺技法,并有所创新,与反映本民族游牧生活习俗的各种器型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家特色。

 

  再看一个唐代开元之后不是翻砂产品的有力的证据,下图为唐朝“开元通宝范”后安史之乱史思明的“得壹元宝”范。材质为银铜合金,黑褐色包浆浑重熟旧,古朴自然老到,手感润泽。其一角有一物(很象蜘蛛),范背面有水生物残迹,放大观测象脚的东西细如发丝,但它不是雕刻而是铸造出来的,它的形成原因为古时技工在制造泥范时有水生动物沾在泥土表面,或是和泥时水中有水生物,泥范制成后水生物附在了泥范表面,铸造时经铜液高温迅速气化,其形貌却被铸在了钱范之上,这是“翻砂铸造”技术所无法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我国冶金铸造最权威的部门,也拿不出有关证据说明古代是使用翻砂铸造技术。全国最高科技界有些命题,如“翻砂工艺的起源”,目前更多的是在一定基础上的推测,还有待于理论论证和考古资料与模拟实验的进一步验证。此物就是古钱不是翻砂铸造的有力证据之一。

  

 

    再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看一下泥模铸造出的产品。精度。古钱币(太夏真兴)、(皇统元宝)、(皇宋九叠篆)。上图中的图片是放大后的图片,看不到残砂的痕迹,底章平整钱文遒劲流畅,笔势稳健细腻。铸币质地坚实,铸工精细,文字秀美,规制严谨。内外郭凸起均匀;内穿方正,穿口干净利落。概括为字体正,形美观。边齐平,不倒棱。字口深。翻砂铸造从技术上达不到上述钱币所有的精度。这亦不符合翻砂铸造的特点。过小、过薄的铸件翻砂工艺是铸不出的,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完整的翻砂铸件产品是四分水管管件,再比它小的还没发现。

                     上图为翻砂工艺制造出的假钱

 

    就古代铸造技术来讲,有很多迷今天仍然没有解开,有很多青铜器今天看用现已掌握的技术是无法理喻的。如:错金、银技术,金银是怎样铸上去的?用的是什么方法?是同时铸造还是先固定好金银在范上后再进行第二次浇铸?

 在这里我们借助一下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出土的铜车马来说明问题,兵马俑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马俑更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他让外国人赞叹不已,让中国人倍感骄傲。秦朝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5000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是的,由此说明远古时代的铸造技术失传了,如不失传不是难题,现代人用现代技术是无法理解古代铸造技术的。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古人是不会舍弃成熟的铸造工艺,而用精确度不高的翻砂铸造方法的。

 

                                        待续        李松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铜佛像的制作工艺
契丹铸钱工艺及流程考略
你知道200块的水龙头和20块的水龙头差别在哪吗?
中国古代翻砂铸钱起源年代考——以钱币铸造痕迹为中心
钱与中国古钱——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简史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图,砂型铸造工艺中的翻砂造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