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历过三次创业,他告诉你创业者如何打破束缚?

王璞

亲朋好友 一生一世
关注


8968字 | 15分钟阅读


大家好,我是王心磊,我称自己是缺了右手但不缺右脑的怪咖设计师,现在也是人工智能设计助手ARKie的CEO。


我有过三次创业经历,除了ARKie跟 ARK以外,我之前还做过一个自己的玩具品牌。这三次创业学的东西还蛮多的,对自己也是个颠覆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也有过迷茫、挫败,和巨大的自卑;有很多本来以为是对的事情,但是后来发现是错的;也有过什么都做不出来,感觉没有出路的时候。但是经历过各种挫折以后,我感觉这一切都是因为种种循规蹈矩造成的,所以我今天的这个主题叫“不要被规则束缚”。接下来跟大家讲的,就是我曾经去遵循别人的思路的时候踩过的那些坑。


我们说人活着追求的东西很多,但归根结底追求的还是开心。这个特别特别好理解,也就是如果你有自由的话,你突然就会开心,所以如果你被束缚着,就会非常不开心,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还有一种是你自己都没察觉的状态——看上去一切都挺好,但是不知怎么就是开心不起来。实际上可能就是自己把自己给框死了,就是感性上角度的东西你没有去挣脱它,因为它确实不出来。这种活着反而是最累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去寻找那些真正把我们框死的东西是什么,才能把这个心结给解开!


我们都要去创业,做一件很难的事,无论困难与否,我们首先得明确它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换句话说,你要确定自己做的事是你真正想干的事。但是我们如何确认这件事情是否是我们想干的,这就是感性的因素了,有些事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技法这件事是非常非常容易拓展的,反而是思维的宽度才是最难拓展的。这有点像是,不读心理学的设计师和不读解剖学的医生是一样的,简直就是乱来的。所以我们必须理解人性,从人性出发去做设计,同时也能真正了解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下面我会讲三个自我总结出来的内容,如何能让我们不会被规则束缚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1

凡事要怀疑和重新思考


凡事要怀疑和重新思考,简单来说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我来说,这个能力是天生就具备的。因为我生下没右手,所以尽管我没觉得什么不一样了,这就好像生男生女一样,不过这苦了我们家人,他们其实很多事没法教给我,比如说系鞋带啊打篮球等等这些事儿。


所以我的成长环境中间,充满了各种我需要自己找答案的事情。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我自己独立去认识和研究事情的习惯——甚至就是别人设定的标准,我也可以质疑并提出我觉得更合理的标准。


因为对我来说这本来就是世界该有的样子,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多少成功案例那都是过去式,现在你做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不一样。比如说ARK公司的这个成立和管理方法的设立,别人就问我“以前开过公司吗?”,我说“没开过,但这能说明我开不好吗?”。


人家没教过你但你自己学会的事还少吗,我是没开过,但是问题是,人家跟你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人家公司每个公司有自己的问题对吧?所以我们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把我们觉得最合理的方案拿出来就行了。


最简单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考勤这件事。我觉得这事大家争议特别多,但我的一个体验是,以前在Frog Design的时候,大家其实都不太记考勤的。然后突然有一天老板不知道哪抽抽了,说我们要记考勤了,然后我第二天早上到公司门口看了看表,时间还没到,我就门口等着。


同事来觉得很奇怪,说:你不是到了你不进去啊?


我说:不是考勤规定十点到嘛,还差几分钟呢,到十点了我再进去。


这其实是一种无声抗议,我们本来做的就是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你说时间能产出价值吗?针对创造性的工作,时间并不能够展现创造力价值的高和低,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基本的评判条件,但创造力才是。


我去过那么多公司,没有一个待着舒服的,因为他们用自己方便自己的方法去管理,而不是正确的方法去管理。所以我们开办ARK全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执着。


那时候,有些莫名其妙蹦出来的规定,简直就在磨灭你的热情。所以我们觉得让大家的热情能够被激发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考勤也只是表象,背后实际的目的是给别人尊重。我经常说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该干什么事自己都不知道吗?所以当我们尊重别人才能真正激发大家热情,大家才会把他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里,这个才是我们真正要的东西,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在当时,上班时间这件事情从来都不是我们考核人家唯一的标准。


再说KPI和OKR,差不多每家公司都有。但是我觉得这种标准的东西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拿一个统一标准衡量所有的事物,而这往往就会造成问题。没标准不行,但是人又是很聪明的动物,所有可见数据的标准也一定有空子可钻。而且唯一的问题就是如果这个结果不公正,就会有不满。


那不满的核心来自于什么——内心认为的结果和数据体现出来的不一致。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我说那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设立这个标准?为什么不能把人们内心认定的事情作为唯一的标准?可那样就会造成每个人标准都不一样了,并不是你做的多,达到标准就好,而我做的少,没达到标准就觉得差。每个人也可能有他自己的标准的。


所以我们后来用一种方法,就更加把标准变成感性化的一些东西,而不是用数据证明。这种感性化的方法有可能会不太准确,但是以某种方式来说它效果非常好。


所以说到KPI考核标准,可能大家都比较感兴趣,我从来都不觉得我是思考这件事的人,但是我觉得这事挺有意思的,就是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可能以前的方法我们都不太适用了,我现在不断地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我们也在测试和尝试,也在不断地改进,如果有兴趣的话,有些总结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再分享。


我再举一个大家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IOS系统。从IOS6到IOS7中间的变化扁平化的设计,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大家觉得扁平化设计是个设计趋势,但其实不是。它主要有针对性解决的问题,是以前的手机系统设计必须用位图来完成,因为他的图片必须有材质等等这些因素。但图片就涉及到一个尺寸裁切的问题,并且他灵活性不好。


后来他们就想通过矢量的方式来解决,但是矢量的内容和图片有个问题——它没有办法做很丰富的表现。那干脆我创造出一种简单扁平化的设计,然后让整个行业去接受它就好了。


所以你知道,并不是因为这个style符合大家的期望,而是为了满足它的商业需求。是它让你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你知道有多少人就这样被舆论带着,就相信这是趋势、是正确的,殊不知是为了商业目的引导他去接受的东西。


但是我在做一件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能得考虑我为什么这么去做,因为我不能够一直跟着别人的思路,总得去考虑我们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否则如果老学别人的方法,学着别人的态度,甚至复制别人的生活,这种不就是瞎忙活吗?瞎忙活半天,最后你一直在做别人,那你自己在哪呢?


所以总结一下,凡是质疑,凡是重新思考,学习必要的知识是肯定的,但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去重复,那就是懒惰。我们尤其不能做思维懒惰的人。所谓熟能生巧,就是你始终复制别人去做,就越来越熟悉,到后来你就是个copycheck。


但如果是你自己创造,其实越创造你会反而越能善于创造,你就不断创造新的东西。 凡是你自己思考,也会越活越明白。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做一个创造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2

学会读懂自己的直觉


这事就比较难了,直觉这东西其实大家都有,但是问题是谁真的能去读懂它,而读懂它、读到它了以后,你是怎么能去相信它?这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事了。


我举一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的实验:有一群小孩,工作人员给他们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小孩看动画片是什么状态大家都知道,然后工作人员会在动画片里插一些帧,一个动画一秒钟是24帧,一帧也就是1/24秒,他们会在这里面插入一帧的画面,是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在虐狗,你不仔细看可能基本都看不到的。所以小朋友他们看的时候都只注意到那些情节,很难去真正用肉眼看到这个画面。


等动画片放完了,工作人员就会请穿着红色衣服的人和穿着蓝色衣服的两个人进来,问说,小朋友们你们想跟谁一起玩?这些小朋友都喜欢去跟穿蓝色衣服的人玩,工作人员就问为什么呢,他说我也不知道,我就觉得穿着红色衣服人的人看起来很凶。所以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我们的理性思考的能力其实是需要有时间的,但是你的感性的直觉其实是非常有效率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很强大的直觉,但是有没有学着去利用它。可能太多的时候我们都是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出一些结果,但是这些结果其实非常的脆弱和短暂,而感性的这种选择带来的这种愉悦感却非常的持久。


也就好像我们听一首歌,特别简单,可只要歌声一出来,你喜欢的不行,就这么简单。但往往有些现实中的东西,我们受到了很多条件限制的时候,你做出抉择就没那么容易了。如果我们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些直觉化的而且很高效率的能读懂生活中或者一些隐藏的细节线索的能力,我们怎么能去利用他们,然后才能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的判断更加的准确,这才是我们今天想要知道的事情。


而它第二件事就是,你的感性选择往往就是你快乐的根源;而那些理性的选择,可能只是合理的根源。所以在作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的读懂“我的直觉”到底是什么,感性的选择某些情况下往往会更加正确。


说到了我们的教育体制,我觉得教育体制有很大的问题,他们总在试图培养一些一模一样的人;用同样的标准和考试基本去评判人们;用升学来评判说你这人好还是坏,否则怎么会有高考这种莫名其妙的制度,而且好像考过了就万事大吉了。难道每次想评判一个人是好是坏的时候,都还有个考试让你去过吗?所以这件事情完全就不合理。


就我自己的体验来说,我每天需要一个时刻——比如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在房间里画画,画画这事能让我很平静,可以思考很多很多的事情。而这个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抛弃了所有的客观和所有那些你能见得到的东西。你只是在去体会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让你开心的事,而那时候往往也会得到一些可能平时意想不到的答案。有时候大家可能认为这就是在瞎想,有些人会觉得这就是一个脑子里蹦出来一些idea啊什么什么之类,有可能一转眼马上就忘记了。


往往也是,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尤其是画家,经常会晚上睡觉的时候得爬起来把东西画下来,因为我知道这个东西一旦过去马上就忘记,一忘记再拿回来可能不容易了。所以如果大家想读懂自己直觉的话,我的建议也是你随时随地的有一个能记住你想法的东西,然后你不管它是好是坏是什么,你就把它记录下来。


而当回头再去看你记下的这些东西的时候,就自己的感受来说,有时候往往我读的时候都觉得这确实是我自己写的东西,就它不像是我自己的那种语境,但是确确确实实是我自己写的。而那些东西有时候往往会给你很多很有趣的提示,它其实就是你的一种另外一面的一种写照,但那些感性的东西所作出的判断,我觉得它一定会有用,但是它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的东西。


我见过一些设计师普遍的现象,就是他们拿给我们看他自己做的一些作品,其实设计得非常不错,可后来一到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有问题了,东西的品质是一落千丈。那时候我就非常困惑,就问他为什么。通常会得到完全一样的回答,比如说“我也不喜欢”,“我也知道不对”,可是客户就是要求这样做。


这背后一些无奈的东西我就不阐述了,但是核心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自我的直觉,就千万不要小看你的直觉和判断力,你自己去判断出来做的东西往往就是最好的。而当你受到了影响的时候,比如说你的理性分析被影响到了,那时候你可能就不再遵循自己的直觉了,你其实在按照别人的思路去做事情,那这时候你的判断就往往会出问题,作出的东西明显的根本没有把你自己的能力放进去。


虽然说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办法用理性的东西来解释,但我觉得换成另外一句话说,就是当你自己做一件自己主导的事情的时候,没有什么条件来影响你的思维,你遵循的是自己的想法,往往更容易把事情做好,而且你还更开心。


而一旦受到影响的时候,你就会忽略自己的主观的意识被客观影响,甚至有时候是被迫背离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就好像我们经常说的你是不是违背了初心。


一旦第一步听了别人的建议和想法去做,那么后来每一步可能都在听别人的,因为你那个时候就已经失去你自己的目标了,而这时候你往往就会成为别人的傀儡,这种事情我们其实应该避免的。


可能这个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自己对于他们自己的判断非常的不坚决。尤其我见过很多有选择困难症的人,他们有些事做不了决定,然后就跑去问别人,问这个、问那个,往往他会得到很多不一样或完全相冲突的答案,到后来演变成什么?变成了这件事我到底该听谁的?这完全就是荒唐的一件事。


所以任何一件事到了具体的case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都会发表意见。但是无论这个事情是什么,从感性的角度来说,你自己的开心与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件事情是你自己做的决定,选对了,皆大欢喜。即使选错了,其实你内心很平静,因为至少这件事你尽力了。你不但心理压力小,还训练了独立思考事情的能力,反而容易在下一件事是把事做对。


而对你不了解的事情这点更重要,很多人会说,困惑、不了解的事得去学方法,怎么能听自己的。要说方法,无非就是没方法的时候有人试过,成功一次然后总结起来的,那你怎么能知道你的想法不对呢,所以有时候我看到公司里面的一些小朋友们把事做错了的时候,我经常会跟他们讲一句话,这件事情的解决根本不涉及任何专业知识,只需要你自己的直觉和人类的智慧就够了!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要学会相信自己的判断,读懂自己的直觉。我觉得越活越明白的人并不是把世界看清楚,而是把自己读懂了。


很多事情至今都没有合理的解释,比如那些与生俱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基因记忆,甚至一些复杂的情感和性格的延续,我们大脑中储存的那些信息可能比我们意识分析的多的多,而我们拥有这些知识却愚蠢地忽略了它是从外界找答案。我们应当平息那些浮躁的情绪,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思考,挖掘自己内心,读懂那些直觉和自己喜好的来源。


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但是这背后一定都有原因。但是你喜欢东西是让你快乐的因素,我们追求东西也不同,比如说也不是钱,也不是名气,人最终就是快乐,但什么让你真正觉得快乐,只有你自己明白。遵循内心相信的事情,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轻松越简单!这个话虽这么说,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我也不是完人,也不可能是处理自己负面情绪也都很好的,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成长恰恰就是那些发现凡事皆不完美的过程。

3

创造不完美


可能很多人很奇怪,说我们创造东西不应该是完美的吗?为什么要创造不完美?这就是恰恰我想说的事,当我们去创造某件东西的时候,我们都试图去创造一个不完美的东西的时候,可能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


我曾经在很多年以前是个极度自卑的人,你看这事也不难想象啊,一个学生其貌不扬,成绩全年级垫底,右手还有残疾,似乎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都很难获得认同,甚至可以说四面楚歌。


就当所有人都说你这不好那不好的时候,你就真觉得自己不好了,然后会试图迎合别人的喜好或者按别人喜欢的样子去做,试图跟别人套近乎,并且借此想要混这些圈子和获得认同。其实这样很累,所以结果可想而知,突然一天我就觉得真烦了,就爱谁谁,很多事我也改变不了,谁我也不伺候了,该怎么着怎么着,所以就不再去掩饰所有我的缺点,也不去讨好任何人。


对很多喜欢的人就主动接触,我不喜欢的人就干脆不联系,爱哪去哪去啊,慢慢发现周围的人开始认同你了,而且这种似乎和你有多少缺点丝毫没有关系,听到最多的一句赞美是什么,就是觉得你这人特真实,我说真实什么时候成优点了,而从我们开始做自己的时候就突然觉得无比轻松,也完全没有自卑,也不去在意周围人是不是喜欢你,这样反而开始让你自己觉得看的世界完全不同了。这其实还真有点讽刺,所以我后来也是思考了一下,发现有趣的事实是当一个人暴露了他的缺点以后,他会变得更加有性格,会更加丰满,而他这个人就越来越真实了。


而我们其实根本不需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们往往对某一个人或对某个人的印象非常好,并不是因为他的优点,反而有时候是因为他暴露出来的缺点,而不管这事是好是坏,但这个人一定是有血有肉的。


所以就好比说如果你喜欢一姑娘,可能她一些不理智的举动和那些态度以及发脾气的样子,才是让你觉得她真实可爱的地方。所以道理很简单,假设你跟你老板在一起工作,然后你的工作中间他犯了个错误,你发现了他也发现了,但这时候他并没有承认这个错误,而是在用各种方法狡辩。这件事之后,你觉得你还会信任他吗。


之前我也做过,我也不是傻子,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我始终都告诉自己,永远不要做一个不被人值得去信任的老板。所以方法就是当你一旦意识到自己犯错,立即承认和改进它,真的没什么可丢人的。而能做出正确决定的人,一定是犯过足够的错误和承认过足够多错误的人。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那优点缺点就一定是并存,我们根本就不用试图把自己构建的像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样子。而当你真正去很轻松做你自己的时候,也是你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其实到这样的话,喜欢你和讨厌你的人不会更多,也不会更少,他们本质上并无差别,只是左和右的差别而已,而这种活法不累。我们被很多负面情绪控制着——比如说面子,有时候可能往往只是因为面子这件事,但是跟你说面子这东西只有你自己在意,没有任何其他人会在意这件事。


所以在我们做生意的过程中有很多设计师也是这个问题,就是他们没办法接受别人对他的作品指手画脚,我们经常会说一个设计一旦做出来就是个客观的存在,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它就一定没有问题,我每天在创造各种不完美的东西。所以在描述一个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说优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说缺点。而只有认识到了那些缺点的的认知才是完整的。


所以这样来讲,我们往往有时候在讨论的事情并不是我们在一件东西上增加多少他的优势,而是我们讨论是把哪个劣势留下来,然后怎么样让它能够成为一个产品中的一部分,而通过它去成就一个闪光的优点,可能这个才是我们把一个不完美东西做出来的过程,因为只有缺点存在,优点才能真正闪光。


所以在我们在最初做ARKie的时候,这其实是很莫名其妙的决定,从当时的状况来说,我没有任何技术基因,也没有任何成功的案例,根本就不知道这事能不能去做。而我们去执行这些事的时候,能替代的人,也就是能干的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这就变成了一个特别特别尴尬的问题,我们去创造它的时候,其实也明白这件事情,最后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事情,那时候只是在反问我们自己说,难道那些真正懂技术的人能把这事做出来吗?也不一定,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缺点,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问题,为什么他的问题比我们更严重呢,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没有任何的恐惧,我们直接就开始往里冲了。


因为我知道这件事情一定有机会。所以,缺点不是你停滞不前的理由,我们可能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那就从可以解决的地方入手比如人做的设计可能现在比较完善,机器做的就比较粗糙,这个短期内这个缺点没法避免,但我们这群设计师一定有更巧妙的方法让品质快速提升。但是好坏这件事其实也因人而异,所以没有标准也难量化,那这个就不是决定行的因素,但有别的事情可以量化——比如速度。


所以我们一开始说ARKie就是十秒钟,就是秒级的把一个设计做出来,速度这件事情大家可以有标准的,那意味着我们把所有的聚焦就放在速度这件事上,让这个量化标准可以认知,把做的不好看或其他东西确认留在那边,来的够让自己去演变,它慢慢慢慢就可以去改进它!


所以我们在整个过做的过程中间,我都始终保持着一些基本的要素,也就是有一部分的功能或一部分的目标非常明确,然后有一部分东西可能就不能那么明确,也就是我们必须在一些可控因素之下放一些不可控的部分,然后自然去生长,自然去变化,自然去演变,然后让它变成自己该有的样子,而不是被事先定义出来的。


所以也正因为这样,ARKie每前进一步我们都会觉得特别意外和惊喜。本身ARKie的这个架构就有很多不确定性,ARKie人可能也都感受到,他完成的作品非常多样,也很难琢磨规律,其实连我们自己都不能准确预计到下一个作品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其实在设计的过程中间就可以留出很多不被控制的部分,而正是一些不可控的部分,而且作品不那么完美,才有空间和自由度,让你去创造这个作品,更加接近完美,接近每个用户真正心中需要的那个样子。


所以总结一下,当我们不再追求完美,实际上就在无限的接近完美管理一家公司最好的方法就是实现自我管理,设计一个有趣的产品的核心方法,就是有一部分不去设计,追求确定因素中的不确定性,创造可控之下的不可控因素,反而让事情变得简单!


当你不再追求完美的时候,你就如同获得了巨大的力量,有勇气快速付诸行动,走出第一步,然后才能迈出下一步,不再为各种思绪去束缚,不再胆怯,反正你做出来的东西也没打算让别人来夸。最好的是用户不仅不夸反而骂,一边骂一边买,说“这个好丑好难用,先给我来十个,下一个什么时候出?”有句话说的好——嫌货才是买货人。


所以总结一下,今天讲了三个要点:


第一个是凡事我们要怀疑自己,重新思考,创造自己的标准;


第二个学会自己读懂自己的直觉,当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一定要知道我自己是坚定的,而且是让我内心觉得平静的;


第三个我们可以去创造不完美,而只我们认识到缺点的时候,它才是你真正想得到的东西。


我作为做了很多年的设计师,经常会被人家问一个问题,问我说“设计到底是什么?你给我解释解释。”我经常跟他说“设计就是一坨屎。”


这话听起来有点糙,怎么解释?你跟大师的差别指数就是一小坨屎一大坨屎的区别,为什么?你一泡屎拉出来他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被太阳晒干,要么沉到土里,然后如果他沉到土地去还好,但是它在适当的温度和适当的湿度下面会发酵,发酵的就会转成肥料,这时候如果附近正好有个植物的种子,这个植物就成长起来了,你就被用到了,所以你就有价值了。


但你反过来想,你还是那坨屎,是环境成就了你,不是你自己多牛逼。所以无论我们做了什么,获得多大的成就,无论怎么样,都不要觉得自己有多牛逼。因为你如果要停止了改变,你就是废物,我们只有破除一切束缚你的东西,让自己不断的演变,才能完成华丽的转身。


我们需要的是各种意外,循规蹈矩的方法就是在可控的条件下避免意外的发生,那你的机会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不要听信那些把工作当爱好就必然不对的理论,我们开创一个方法让自己开心又能获得成功,有什么不可能的?


人活着就得没心没肺的,有一俩爱好,有一件真正付诸行动全力去做的事!不去计较得失与否,一切收获就如同意外一般,而且在那一刻你要充分享受,一刻都不能浪费。


别人只能透过你的成就来认识你,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突破了自己多少次,而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莫名其妙也说了一堆,希望这个分享对大家有用,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心磊:当机器抢了设计师的饭碗|未来简说
喜欢与爱 Love and Like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视网膜效应: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注意力就在哪里
女人会在这些事上“妥协”,证明动情了
读懂潜意识,从感受身体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