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大山人丁丑《临河序》真赝鉴赏

八大山人成熟期的书法,富于篆籀之气,线条均匀粗壮,盘旋怪奇。他用柔毫秃笔,行笔落墨不见圭角,笔力伟岸,“淋漓奇古”而不失含蓄。

篆籀用笔的特征,就是笔画如同铁线圆转,有“折钗股”的效果,不用提按显露棱角。八大山人曾经学习董其昌、黄庭坚,最后定型在篆笔行草的字体上。这个转变与八大山人临写王羲之的《临河序》有关。

世传八大山人临写的《临河序》,可考的有19本之多。八大山人的《临河序》作为练习作品,没有在写完后废弃,而是被装裱起来,这种存世的概率应该不大。所以我们可以有理由怀疑其中是不是有赝品。

这里老陈找到了两幅被王方宇先生确认为真,一幅不详,落款为丁丑年春日所写的三幅《临河序》。这中间是否有赝品呢?

图一,欧初藏,150*90.3厘米

图二,从八大山人白文印比较,其长应在130厘米以上

王方宇藏,202。5*75.3厘米

其文为: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乃峻岭崇山,茂林修竹;更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何畅,娱目骋怀,洵可乐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已故列序时人,录其所述。丁丑春日(临)八大山人

这三幅作品如果是真的,那么写的时间差别不会超过三个月。以上三本,风格迥异。且都是大幅,可以排除大字书法和小字书法的差异。风格差别这么大,说明其中至少有两版是赝品。

王方宇在一篇论文中声称,图一欧初所藏为真。他本人所藏的图三也认为是真。客观看,这两个版本书法质量要好得多,相对来说,图二写得要差很多。

图二王方宇没有做过点评,其书法笔画腴肥,结字呆板,排布拥塞,缺少章法。其中的春、会、迺、述等字的捺笔,出锋尖锐又长,与篆体字显然不符,与本文其它两幅也不相似。落款差得离谱,印章也不对,牵丝弱笔多,这是开门的赝品。

图一和图三都是大尺幅,分别为五尺和七尺长,但字迹差别较大。图一字形流美,笔画粗细变化较多,初看起来更有味道。

图一据欧初称,此作原为中山大观堂主李仿陶旧藏,李为近代著名收藏家,收藏董其昌、文征明、石涛、八大精品颇丰。在图一的装裱上,另有名家鉴定:

饶宗颐(1917-2021)边题:八大行笔如精金璞玉,以宽博胜。犹见维摩居士褒衣缓带,凛然不可犯。此临河序巨制,学王而去其妩媚,结体尤疏畅,得映带左右之妙。真杰构也。甲申(2004年),选堂。钤印:饶宗颐印

谢稚柳(1910-1997)题签条:八大山人书临河序真迹。思政同志出示属题。稚柳。戊午(1978年)冬月。

但是细看起来,图一的笔画中多有细笔,和图三相比区别较大,够不上篆籀用笔的功力。

左为图一,右为图三中的带字

我们比较图一的带字,其笔画犹疑,细弱无力,缺少神采。图三的带字,则是下笔沉着,粗壮有力,圆转流畅。相较之下,图一作为临摹的特征开始明显了。

图一的落款,人字是轻拖淡出收笔,与图二的收笔问题一样,与八大山人真迹落款重笔点按收笔的习惯不符。图三的落款特征则与标准型符合得很好。

上为图一,下为图三中相同字

再比较图一图三中的长、更、修三字,图一的笔力之弱也很明显。再看也、列字的挑勾,图一是按提出锋,而图三的写法是内敛藏锋。

综上,图一是王方宇先生的误判,虽然有饶宗颐和谢稚柳的鉴定,其也是赝品无疑。而图三才是真迹。

图三笔力雄健,气壮山河,神采焕然,排布整齐又不失自由,天真烂漫又庄重雅致。应当是可以左为标型的书法作品。图一临摹图三,然而笔力不够霸悍,结字缺乏安定祥和,字体涣散少神,出锋和细笔不合篆籀用笔,是典型的赝品。

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赝品较多,其中《临河序》是重灾区。王方宇先生认为19幅中有12幅是真迹,老陈看没有那么多。欢迎关注交流,老陈后续将推出系列鉴赏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与古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八大山人《临河集序》拍卖行情
八大山人《临河序》
书法故事 (五十一至六十章)
八大山人临《兰亭序》
咦?八大山人竟这样写《兰亭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