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南京时郭沫若拒绝题字:有这位书法家在南京,岂敢在此写字?

“双钩”和“单钩”执笔,向来是书法中非常著名的两种执笔法。顾名思义,“双钩”是用食指、和中指一起勾笔杆,而“单钩”则只是用食指来勾笔。“双钩”和“单钩”,又名“双苞”和“单苞”,得名于食、中两指一起或食指单独指包管(“苞”是“包”的通假字)。

大图模式

这两种执笔法用途很广,比如书法家林散之先生就分别用过这两种执笔法。林散之和胡小石、林散之、萧娴、高二适四人被尊为金陵四老,日本人称其“草圣”。林散之为中国书法获得了世界级的荣誉,可谓大器晚成的一位书法大家。郭沫若来南京时,有人请赐墨宝,郭沫若答曰:“有林散之在南京,我岂敢在南京写字。”

大图模式

这两种执笔法历史悠久,早在中唐,王羲之笔法的第十三代传人韩方明就提到过“双钩”和“单钩”执笔。韩方明说:“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钩擫讦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也。”但是,韩方明所讲的“双钩”执笔并没有明确指出执笔时无名指和小指的状况。这就不免为后世留下许多争议的空间。

大图模式

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前所长庄天明,在他的研究课题——《执笔的流变—历代执笔图像汇考》中,认为“

双钩皆不用名指与小指……不管单钩与双钩,只用到上三指,其余二指是‘不得著笔’与‘任其闲’的

”。他还引清人朱履贞的话“双钩者,食指、中指尖钩笔向下;大指托住;名指、小指屈而虚悬,帮附中指,不得著笔”(《书学捷要》),以及梁谳在《评书帖.执笔歌》中的话“禁指﹙小手指〕无用任其闲”,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大图模式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单钩双钩,本古法也。前辈往往专用上三指,而废第四指。” 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1735-1815)在《述笔法》中言:“其以大指与食指也,谓之单钩。其以大指与食指中指也,谓之双钩。中指者,所以辅食指之力也。总谓之‘拨镫法’。从这几位名家的话来看,“双钩”真的就是三指执笔,无名指及小指蜷缩起来不执笔吗?

大图模式

不过,仔细看来,这个说法似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唐代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讲“双钩”执笔时,特意指出“

五指共执

……钩擫讦送”。再如,宋代苏东坡的弟子黄庭坚在讲解当时流行的“双钩悬腕”执笔时说:“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

无名指倚笔则得力

。”(《跋张载熙书卷尾》)。

大图模式

所以,这样看来,将“双钩”执笔法理解为三指执笔,不用无名指、小指的情况恐怕是有偏颇,不符合唐宋之际的用笔实际!又如,韩方明的弟子,号称“日本王羲之”的空海和尚在日本传下一幅“双苞”执笔图。按照这个执笔图的描绘来看,“双苞”执笔,无疑并非只有前三指执笔。

大图模式

最后,执笔究竟用几个手指,这不是固定的。如韩方明认为“双苞”执笔法好(“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单苞”执笔不好(“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每作一点画,虽有解法,亦当使用不成”)。但他的日本弟子空海却认为“单苞”好(“单指力齐,可以长久,必用于单指,手有所便”),“双苞”不好(“平腕双苞……笔偏压第四、五指也。欲令掣之不脱,明其势之至牢,但小指力微,不堪久任。凡为此执,其掌自虚,偶中其虚,粗迹轻快”)。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都成为著名书法家。

大图模式

又如,“南京四老”之一的林散之,他先用“双钩”五指执笔,待七十二岁受伤指残后,改为三指“单钩”执笔,“以三指执笔,其书之精进佳妙,尤能胜于五指之时。”一般来说,“指实掌虚”的道理为大家所公认。有人认为将无名指、小指蜷缩入掌,就会“拳指塞掌”,无法做到掌空了。但是从林散之的实践来看,未必如此。练书法时究竟几指执笔,这不是绝对的,需要为学者在现实中认真领会,不要为流俗所误。

大图模式

所以,我们学执笔法,关键的是要掌握执笔稳定、灵活、便捷的原则,并把握好这些原则便于自己写字,而不要过多纠缠于用几个手指执笔。这正如变“四指争力”法为“四指层累而下”执笔的康有为的女弟子书法家萧娴所说:“书者执笔,犹农工抓器,以便利操作为准,似不必多所探索,徒耗时间精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执笔的流变
史上最全执笔法,看傻眼了!
别忽悠了,执笔从来不只有一种方式!
写毛笔字时如何执笔?
南博学者理清中国历代握毛笔姿势|执笔|中国历代|五指
《执笔的流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