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道至简,大色无色,中国人的水墨意韵
浓黑之墨,是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作画时,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用墨线勾出轮廓,再用各种皱法画出物体的明暗向背,然后用淡墨渲染,进一步加强图案的立体感,最后用鲜明的颜色点出细节。简单的勾、皱、染、点四法就能构成了一副中国水墨画。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其他绘画艺术无法代替和企及的地位,在水墨画中蕴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被广大中国国画专家所认可。
每每提到中国传统绘画,中国人想到的,一定是一幅写意传神,意境幽远的水墨山水画。
中国人为什么崇尚非色体系的艺术创作,为什么要秉承纯粹的水墨?
从敦煌石窟还是各地方的古墓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宋朝前,特别是汉唐,中国古代的彩绘和造型艺术均已达到至臻的高度。
远古的中国画其实并不是水墨画,而是彩色的。不论是六千年前彩陶上的纹饰,还是商周壁画上的彩色图像,都是彩色的。
这种情况一直到出现战国秦汉时的壁画、帛画,依然如此。到唐代,整个绘画艺术系统都是色彩的,以致当时绘画被称为是“丹青”。
可是我们现有的字画文物和书籍中,则是以水墨为主,历代文人为什么要崇尚水墨,这种黑白灰的色调里呢?
这是因为中国文人,深受着一个人、一门学说的影响,这个人的名字,叫老子,这门学说,叫道学。
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肓”,“大道至简”,“大色无色”,这种哲学思辩,就是水墨画侧重黑白表现的重要根据。老子的继承者庄子也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在老庄看来,五色、五音、五味等令人心跳的“人间享受”,都是对人的挑逗和诱惑,应该拒绝物质的诱惑,满足于清淡简朴的生活,因此他们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生哲学,认为人只有在心中保持冲淡虚静的境界,才能永远知足常乐。
这一世界观正与佛教的出世观念是一模一样的,因此比较适合尘世间士大夫的口味,体现超凡脱俗的高雅。
在水墨画中,用墨为黑,留纸为白,以不同黑白层次的墨色为重要表现手段。简单的黑,白,灰的用色却透着无尽的韵意。
水墨画只采用纯粹的黑色为原色和原始材料,以黑白为主色,通过黑白的交融产生变幻,产生灰度和色阶的变化与过渡。
这是一种对于自然的感悟,是色彩的“移情”,墨色白纸凭借着人们的丰富视觉经验可以将黑白变成丰富的色彩。
老、庄精神浸入中国绘画领域,尤其是山水画受道家思想和玄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唐代以后具有隐士思想的中国文人,继承和发扬老庄的哲学思想,在绘画中也摒弃绚丽灿烂的“五色”,代之而起的是“朴素”的水墨山水画。
因而,千余年来以墨代五色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以墨为材料的黑色被视为母色,其中包含滋生着变化多端的五彩。
这种用色,超越了感官的本能和习惯,用心灵去辨认和把握色彩的无穷变换,去领会和体验色彩的丰富内涵。
水墨渗化所产生的虚静淡雅的意境,和虚无飘渺、空灵、恍惚、神秘悠远的效果与道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通的。墨色是彩色的抽象,它体现着道家由灿烂多彩归于朴素平淡的哲学观念。
氤氲画面的淋漓水墨,看似是笔墨游戏,其实它涵泳着自律、自主的意味,是别的艺术表现手法所无法取代的独特感觉、独特语素、独特表现方式。
中国的水墨艺术是从哲学中生出的,这种最为元初的水墨画样式,又与禅学相通。因为“禅”即“静”之意,即静中修炼,静中思虑的意思。
水墨成为传统艺术的主流样式,是从盛中唐之际开始的。在中国古代社会由盛至衰的转折中,在由崇高转向优雅,由辉煌转向清冷,由灿烂转向平淡,由华丽转向单纯的审美社会心态的变化中诞生了。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意境清雅、枯寒虚静的水墨绘画中,一切外在的色彩都淡化,在这淡的本真状态中,墨显出自身的“绚丽多彩”来。
在意境高雅的水墨艺术中,虚静则是为寻求真实存在而进行的一个过程。我们看宋、元山水画,感情总是平静恬淡的,节奏总是舒缓闲适的,色彩也总是淡淡的。
那幽远的重山、寒江的暮雪、深深的庭院、静静的密林,每一幅都给人一种静谧闲逸的感受。无不表现了宋元文人那种追求寂静旷远的情趣。
他们承袭了道家的色彩审美观,选择了墨色,也即玄色作为崇尚的颜色,表现忘却物我、精神解脱的虚静人生哲学与适意、淡泊的生活情趣。把意境萧瑟而高雅的水墨推向了艺术的最高境界。
自然适意、不加修饰、浑然天成、平静幽远的闲适之情,乃是士大夫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无论在唐诗、宋词中,还是在宋、元、明、清的绘画中,我们都可以领略到暮色如烟、缥缥缈缈的自然的静谧,和面对空寂的宇宙而抒发的内心淡淡的情思。
这种情思是士大夫与宇宙、自然之间感情的融合和心灵的对话,自然地从胸中倾泻,写成诗、画成画,在这些诗和画中,凝聚了一刹那间心灵的全部感情和眼、耳、身的全部感觉。
唐宋以后,诗越写越凝练,画越来越偏向于简约,画的空白越来越多。笔意越来越草率粗放。简练含蓄、不露声色的山水诗与笔意疏放、意境萧瑟的水墨山水画,占据了中国士大夫诗画的主要部分,成为文人诗画的代表。
将为您减少类似内容
我要收藏2个赞不感兴趣分享到
分享到:
投诉
下载天天快报,参与新闻评论
精彩推荐
一位痴迷中国写意水墨的塞尔维亚画家,年近60无师自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水墨画与禅道思想 >> 正文
当代名家写意画欣赏
丹青灵韵《山水情》
浅析国画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专栏|中国画的类别及主要特点
视界 | 从白描到水墨的朴素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