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成拳站桩为什么要求“头如悬顶”

“头如悬顶”是练习站桩过程中体验要领的第一步,借用仿佛头上有绳索将头微微吊起假想之力,神贯于顶,向上提领起全身,形成上下撑拔,有利于全身向下的放松。这样既可以求得全身的空灵之意,又便于体会整体向下的放松。

“头如悬顶”的外在表现为,站桩者头部自然正直,颈部肌肉舒伸而柔软,颈椎上挺而无僵劲,头直项竖,引领全身虚灵挺拔。没有悬顶,整个人无疑趋于松懈,不能虚灵挺拔;没有悬顶,腰椎部分会承受很大的体重压力,日久生病;没有悬顶,就没有内家拳的力由脊发;没有悬顶,大成拳习者的起伏运动势能就无从谈起。

一、头如悬顶的虚灵挺拔之能

    “松生空谷对危岩,塔立云端向河汉”;人的挺拔,应该有这样一种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宏大气势,有了内在气势才可以追求具体的悬顶要领站桩,首先要避免桩架走形、有的人练功时,或出于心烦、疲劳、走神等原因,出现头部前俯后仰左右歪斜,从而导致身体失正,各部位受力不够均衡。欲改变这种情况,便要从头部做起头为一身最关键的部位,此处一正,便能提领全身自然端正。

    桩法开篇首要:“头直目正,身庄气静”;就已点出虚灵挺拔的重要所在,体认悬顶,不可不知。把握悬顶,除了摆好架子之外,还要平心静气感受自身向下的整体重力,然后用与之相等的力量虚领上提,拳论上谓之身如半空中吊挂的口袋。上提的力量大于自身体重,则身体发僵或重心上浮;小于自身体重则趋于松懈。记住,假借(顶上一线)之力是向上的,而自身放松的重力是向下的。因此王芗斋宗师说“顶心一发如线系,遍体松静力如泥”又说“力无过之而无不及”、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身体上领呢?单纯向上提领全身,会导致身体重心上浮,脚下无根,势必造成站桩者上重下轻,一旦外力加身,难免自身不稳,踉踉跄跄,被动挨打。大成拳练的是,整体上松下紧,重心向下松沉,以求发力时脚下生根,非“身如半空中吊挂的口袋”不足以为之。虚灵者,身体松和含蓄,内蕴灵动,外示安静而身潜爆发力量;挺拔者,犹如大树栽根,立于天地间生生不已,周身肌肉松紧协调,骨骼支撑,予人以不怒自威之感 我们追求悬顶的拳术价值之一,正在于此。

二、头如悬顶的健身作用

    说起“头如悬顶”的健身作用,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头部向上轻轻领起后,可使颈椎顺竖,脊柱中正,保证脊椎柱的自然垂直,从而可使颈椎中的中枢神经延髓及脊柱中的延髓不受压迫,以保证周围神经及脑神经的通道不受挤压,畅通无阻,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技能活动,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据此,我们可以想象,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电脑操作,低头玩手机,或长年沉迷于麻将游戏的人群,由于身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低头弓背,大脑紧张,所以好多人患有“伏案综合症”, 颈椎受压,脊柱弯曲,以致神经通路不畅,大脑供血不足久之势必影响身体的健康。从力学的角度来说头部前倾会造成颈椎很大的压力,前倾时,若耳朵超过肩峰一英寸(2.54公分),压力就会多一倍,时间长了超过了颈椎的承受能力,自然就会发病。

    颈部的不良姿势习惯,会造成诸如神经压迫,大脑营养不良等相关的情况发生,而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我们如果仔细体验,会发现我们通常习惯把头向后微仰,下颌前翘,这样的姿势造成颈椎过分向后弯曲,长期的不良习惯,使颈部筋肉供血不畅、僵滞扭曲,进而会压迫通过颈部的血管经脉,造成头部营养供给不足。当你稍微活动颈椎,就感到颈部酸胀不适,就是因为长期不良的姿势,造成供血障碍或颈部肌肉劳损。还有些人转动颈部时会感到颈部嘎嘎有声,这是筋腱椎骨已经有些僵滞的表现了。

    还有生活中,长期伏案工作以及长途车辆驾驶的人们,通常都有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或者腰间盘突出等,其主要原因是错误的身体姿势所造成的,比如长时间年积月累的上身过于前俯等。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工作之余,通过科学锻炼,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减轻腰肌腰椎的承重压力,使腰部肌肉通过放松注入血液营养。 大成拳站桩的悬顶要领,便是很好的针对性功法。

    我们知道,体认悬顶还要有另外一个桩法要领与之对应。一方面通过悬顶虚领上提,另一方面要注意臀部有下坐的意识。这里的下坐,也是假借的意念活动。屁股底下没有凳子,但要找那种站桩中坐凳子的感觉,因此叫似坐非坐。这样不仅能使上身自然正直,而且能令腰部得到充分放松,整个身体从上到下异常轻松、舒适,从这个角度来讲,站桩是一种锻炼中休息、休息中锻炼的特殊运动,但要注意上领和下坐之间不能硬拉,否则会造成背部肌肉紧张,应注重身体上提和臀部下坐的力度火候。

    观大成拳名家站桩练功,真有一种仿佛起云端、身如绳吊系般的居高临下、俯览江山的感觉。长期这样练习,整个人在头部虚领上提的前提下,在似坐非坐的意念诱导下,自然能减轻腰部肌肉的承重压力,舒缓工作中带来的各种腰部病痛。由此可见,悬顶对于治疗腰部疾病的实际运用中,不是孤立存在的,纵观人的一生,其健康状况都是在与地球引力作斗争,人一老,疾病就先从腰部、腿部找上身来;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要注意头部引领向上,身体自然正直,悬顶的健康奥秘就自在其中了。

三、头如悬顶对力由脊发有重要作用

    先说一下力由脊发的运动原理。现代体育常识告诉我们,人体之所以能产生力量,是因为肌肉的舒伸和收缩功能;但是,人的脊椎也具备舒伸和收缩功能吗?究其根本,人体脊椎并不能发力,之所以该部位能够产生力量,是因为人体阴阳两面肌肉的松紧配合所致。内家拳认为,就人体躯干部分来说,胸肌、腹肌以及肋部两侧肌肉统称为阴面肌肉;斜方肌、背肌和腰部两侧肌肉统称为阳面肌肉。拿我们向前发力的动作来说,蓄力时全身高度放松,发力时力从后脚蹬地而生,节节传导至躯干部分,这时阴面肌肉部分以下腹部所谓的丹田为主导,瞬间极度收缩,阳面肌肉一律高度放松,形成腰部向前适当折叠,这样背部肌肉的力量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传导至手臂及至拳掌;这就是力由脊发的运动原理然而该原理的形成和运用,离不开站桩功法悬顶的蓄意培养、利用悬顶,能够做到脊椎上下节节松开,由于头部的虚领向上,加上周身极度放松;练功者在年积月累的坚持下,受自身重力向下的影响,其脊椎会不由自主地松开,脊椎骨节与骨节之间处于微微牵拉状态,这一方面给脊椎附近肌肉组织注入血液营养,避免了颈椎和腰椎等病患的发生;另一方面使脊椎骨节之间蕴含松紧弹性,为力由脊发创造良好条件。

   如果没有悬顶,练功者就会力懈如泥,未发力便脊椎内部节节压缩,没有内在弹性,所打出的拳尽皆上肢屈伸之力,身上力作用不出来。大成拳有句话叫“紧两头,松中间”,意思是不管站桩还是发力,头部上领和两脚下踩,这两头的劲儿不能松懈,需要放松的是中间的身体部分,从中可见悬顶的作用所在。常常见到有的站桩者,身上松松垮垮,堆在那里,脸上一副惬意的样子,自以为放松到家了,殊不知功夫下得越大,离真正的方向越远。

四、头如悬顶能启动身法起伏运动势能

    什么是势能?河流由高向低垂直倾泻形成瀑布,是势能;大海潮汐、狂风卷浪之类也是势能。形意拳有一种劲儿,叫翻浪劲,意即操拳发力之际,体内涌动一股惊涛拍岸的力量;无独有偶,大成拳发力也讲究运用力自体内节节相催的波浪之力,拳诀日“力生于脚,通于腰背,达于手指”,通过锻炼形成本能,临战瞬间爆发,反映在实战中即蓄力高、发力低,退步高、进步低。推本溯源,这是一种身法起伏运动势能在拳术上的特殊体现。

    外行人皆以为,站桩不过是为了打拳时脚下有根;殊不知站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长期刻苦的练功,使全身从上到下由里到外彻底松下来,体内不着丝毫拙力。惟其如此,练功者才能在静态中感受自身重力,在运动中运用重力,功臻发力中节节相催的重力波。这就需要我们先从站桩的悬顶来做起。一串堆在地上的铁链子,只有我们把它提起来的时候,才能挥动,起到打击敌人的作用,悬顶的意思也是如此,要想在发力时体内节节贯穿催动,势如波涛狂涌;就非得在站桩中培养一种上提下松的态势不可,时间越久,总的练功积累越长,功效越大。一般人临敌,总是降低身形,以求自身重心稳固,殊不知这样反而限制了其步法移动的灵活性 而大成拳家作拳,却表现在身形提领,两手护头,脚下移动异常灵活,这种身形飘忽进退无方的打法,不能不说与平时着意培养站桩之悬顶要领有直接关系。以往爱好武术的人们总是关注复杂的东西,每天为繁复的拳路而挥汗,或为玄虚的养气行气而冥想;好在有用的东西代不绝传,上述大成拳站桩的悬顶要领,其诸般练法及功效,至少昭示了传统武术还有不容忽视的至简一途。

五、如何练好头如悬顶?

    站桩时要喉头微后收,下鄂微收,头顶虚上领,使颈椎拔起松竖。练好“头如悬顶”,关键要掌握好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则。不要单纯向上提领全身,那样会导致身体重心上浮,脚下无根。应该自身既有上领之力,又有全身放松向下接受地球引力的意识,时间长了,这种意识就会转化成向下松沉的力,产生拳论上所说的“身如灌铅”的感觉。以意导形,以形求力,这是拳论上说的。记住,向上的提悬之力是假借的,虽是假借,但要当成真的去做,非如此不足以产生整体向下的真实的松沉之力。掌握好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则,其实不止是“头如悬顶”这一单一桩法要领,站桩的所有要领都是这样,这些以后慢慢在谈。

    练好“头如悬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下颚的微收,微收下颚是为了使颈部舒展、头部上顶,身体后背自然放松,保证脊柱的自然垂直,身体上下形成整体,对于颈椎、胸椎,甚至腰椎有毛病的人,站桩必须注意收下颚这个要点,做对了脊柱之间不会形成下压、上顶的对抗,而是保持舒展放松,这样身体才能发挥自调自养的良能。还有站桩时要注意颈部后面最好贴住后衣领子,以防头部后仰。总之,头部不要前俯后仰,左右偏倚。头为六阳之首,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处一错,全体皆非。

    由'头如悬顶'而领起全身,日久功深,能意感周身空灵,身处静而思动,内含一触即发的力量,在实战中启动非常快。如此重要的桩法要领,望习练者引起重视。


图文编辑:云中漫步

大成拳一脉相传:

王芗斋先生→王选杰先生→果春先生→孙涛会长


公告通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理解大成拳的虚领顶劲?
站桩:“悬顶”是怎么一回事---于深金
一起来做颈椎操
头痛的根源在哪里?
脖子疼痛,脖子肩背酸痛,脖子僵硬怎么办
保持颈部锻炼 不怕缺席冬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