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雄古豪迈 清蔚恣肆|书家|孙过庭

古代书论 扇面组合之一 98cm×60cm 2013年 谢 骏书

朱熹书论 68cm×48cm 2011年 谢 骏书

范仲淹 《岳阳楼记》 48cm×258cm×7 2014年 谢 骏书

谢骏随我问道十余载,我目睹一棵树苗慢慢长大、壮硕、丰盈,如今已木秀于林,令人欣慰。

并不是他当上什么主席,获得了什么奖而引人向往,让人关注到的却是这位早逾天命的书家身上透析的那份“心性”。

对书法,他的少女般的纯真,诗人式的激越,使他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鲜活湿润的生命因经济大潮中贪婪目光的亲吻而变节的今天,尽心去“脱俗”,去“超度”……因为,他有宝如金石的文化信仰,他有爱!他在充满责任的爱中发现诗意。责任是爱的骨骼,诗意是爱的血肉。“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深刻的哲思点明了人类生活的本质。于是,传承书法文化则是他的天职。他说:在书法中,人能重返天真与激情,让自己目光变得清澈,让心灵变得干净。的确,在书道的穿越中,人能感受灵魂的高贵与尊严,却不能发现它的边界。艺术生活永远是一场探索与实验,而这种实验需要情感、理性,用信仰来检验,正如苏格拉底说的“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

带着信仰,带着真诚,谢骏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如虔诚的佛教徒,素心追月,刻意求道……

知天命之年后,我为谢骏题了一个字号——清太。我想,心无尘,人的气质与品位便得以提升,生命便蕴含出高贵;心无尘,便会远离颠倒梦想,远离患得患失的中伤,就会襟怀坦荡,觉知于当下。

十多年来,每次见面,谢骏总会抱着一大捆习作过来求教点评,分手时,我往往会提醒他多读点哲学的书。确实,学艺是寂寞之路,更是思考之道,而人最大的寂寞与悲哀是想多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

近代世界科学有两个传统,一是笛卡尔形象——“我思故我在”,另一个是培根的形象——“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是将近代科学的全部思维通过理性奠基活动还原到“我”这里。中国书法是“道”的文化,它的价值本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为一体的哲学系统,这种理性哲学思辨与感觉悟性的综合过程体现了文化超越自身活动的生命力。

谢骏学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将书法技法训练与本体精神追求结合起来,将艺术哲学思辨与时代生活感悟结合起来,将书艺艺理提升与个人修为完善结合起来。他明白,在艺术花园中能开出一朵叫得出名的小花就很精彩,千万不要将自己当成花园中所有的名花。培养技巧与磨练思想是一切艺术家“一物两体”的必修。所以,谢骏是前进者,是成功者,他是智慧的!

当代书艺之失落,在于书道之气弱化。平面、制作、油滑、巧饰甚至丑陋、妖媚之风气浸延书坛。象征西方文化线性进步的艺术创新在进口到中国后,逐步失去了其本来的文化含义与民族性差异的认同,失去了中国书法内蕴特质的图式语言,追求表面形式的不断翻新,以至传统中国书法的神采、品格、气韵这些“大”要素自此遁去,最终演化为技术的小巧与气格的卑弱。

正是在时代呼唤“正、大”气象的“书法热”中,谢骏深信扎根传统、深入经典的是学书的不二法门。二王到颜真卿的伟大传统要以中和、雅正、平淡之心,他则抱瑾怀玉,义无反顾地进入历史殿堂,日夕寝馈于经典行草法度之中,于精心临摹领其旨趣,吸其元神,规行矩步,严守绳墨。从《兰亭叙》、《十七帖》到《中秋帖》,从《祭侄稿》到《三表帖》,从孙过庭《书谱》到怀素小草《千字文》,一直到王铎行草书……谢骏天天虔诚地与古人对话,这些宏阔精微的艺术视野,固守渊源的文化自信,他所付出的汗水与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十余年间殚思竭虑,寸心几呕,未尝有一日少倦。正是:十年磨剑,恬淡隐忍,独行高蹈,博览强记。今天,读者观他的行草书,守法度,蹈大方,碑帖交融,宽博畅达,遒练豪迈,刚柔相济,奔放纵逸,腾跃跌宕。其用笔沉郁顿挫,倔强拗折,秀中有骨,骨中透韵;用墨既鲜妍滋润,又善渴涩参津,血肉分明;讲究间架结构,驭繁若简,充盈灵动,无作气;布篇谋局,虚实得当,节奏通畅,有大气象,雍容中见清俊,遒丽中透儒雅。书从颜书出又参己意的创意,跳出了当下二王书风的陈式流行,赢得了较为成功的个性化艺术语言的传递。其要领正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所以,在谢骏今天创作的行草书中已逐步呈露出“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的端倪。古其笔墨,新其形制,书法需有现代品质与传统立场。

黑格尔说过:“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中国书法艺术重神采为上,气韵生动。谢骏书法源头丰盈,潜能很大,若得“膨胀”,则前景宏阔,诚须继续深入远行。如先贤所告:“意趣具于笔前,不求工巧,而自多妙趣。后人刻意工巧,有物趣而乏天趣。”对每一位书家来说,“技进乎道”的内质指向是从文化的觉醒到人性的觉醒,需要对自身和这一代人的思考,犹如从深井中一点点攀登上来,在更广阔的天空里看到两条河汇成洪流……

书法艺术是文化,是修出来的,养出来的,它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生活方式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考量一个书家的灵魂,是考量一个社会的重要维度。反思与追问,比人们抱怨与责备更具实际价值。柴静说:“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一个书家只有沉湎过传统,体验过生活,并关注着这个时代,不断反思,不断追问之后,才会有真正意义的文化觉醒,灵魂才会赢得高贵与尊严!

甲午春月于金陵抱云堂

注: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文化|《中国书法》:草书的艺术特点和孙过庭《书谱》
雄古豪迈 清蔚恣肆——谢骏书法谈
尤中会作品
【学习书法】草书入门——孙过庭《书谱》笔法解析
碑帖解析|孙过庭《书谱》偏旁部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