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孙禄堂:大师的师父功夫如何?且看他的形意拳师父

https://m.toutiao.com/is/iJwNsjmo/?= 


文/李通国

我的脑筋常常一根筋地想事情,对于徒弟和师父,我是这样想的。

徒弟的功夫高,师父一定是个功夫高手,因为我们谚语里不是说“名师出高徒”吗?师父不出名,如何能带出闻名的徒弟呢!

所以,杨露禅的太极拳响彻京城,刨根问底,杨露禅的师父是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长兴,所以我推想,陈长兴一定是个顶级的太极拳高手,陈长兴居住的村子里人人都习武,村子里一定遍地都是太极拳高手。

所以,大师孙禄堂在民国已经闻名天下,听说他还是“第一高手”,于是我便满怀好奇心地猜想,那,他的师父的功夫当会怎么样?

大师吗,人生的经历总是有几分传奇,我们也从不平凡的经历说起。

孙禄堂在十七八岁时,一个机会来到了他的面前。

孙禄堂在中华武士会成立时留影

一、来保定

他的姑父在保定开了一家毛笔作坊,生意还不错,就招聪明能干的孙禄堂来帮工。为了省下一点车马钱,孙禄堂带着自己的母亲徒步几百里去了保定。

保定是直隶总督所在地(那时候的石家庄还是一个小石头城),好似现代的省会城市,但其实比省会的级别还要高,因为“直隶”就是护卫京城的重要之地的别名,所以直隶是要地,直隶总督,自然是中央政府的要员。与现代的大都市聚拢了各路精英人才一样,清朝末年的城市里已经开始有了现代城市的某些功能,各色人才纷纷在这里寻找发展的门路。

此时,还是功夫菜鸟的孙禄堂意外的机缘来到了保定,不过,他最初不是来学功夫,而是谋生路。

直隶人练功夫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你若要一定追根溯源,一直可以追寻到有“燕赵悲歌”的春秋战国时代,到清末更是冠盖全国。

以武举为例,清朝武举一共举办了112科,产生了112个武状元,有确切籍贯记录的92人中,以直隶最多共32名,超出第二名山东19人而遥遥领先。保定人爱习武,是一种地域文化风俗,“与经济因素关联不大,是社会文化无形力量之手,牵引着大家自觉向其聚拢”。【1】习武在直隶是一种文化传统,顺理成章地产生了众多的武术好手。

看来,喜好武术的孙禄碰巧来到了对的地方,在保定遇到练习各式各样武术的好手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女孙剑云说孙禄堂在保定时:“结友拜师,习查拳、螳螂、少林各门武艺,尤其于轻功上狠下功夫,并精习点穴之术。”如果不是武侠小说中的故事和武技迁移到武术人物身上,这样的事情对一个武术的执着追求者来说,有可能。保定习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孙禄堂碰到武术好手的概率自然也高。

保定武技自身就有一绝。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钩腿子。钩腿子指得就是保定的摔跤,保定摔跤从明朝末年就开始流行,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保定跤术技法。

不过孙禄堂并没有学习过保定摔跤,也没有学习考武举的技艺。他的姑父,就是笔店的掌柜,看到孙禄堂酷爱功夫,经常一个人练习武术,托朋友介绍他拜得形意拳高手李魁元为师,这是早先一直习练外家功夫孙禄堂第一次接触内家功夫。

著名形意拳高手郭云深

二、第一个形意拳师父李魁元

关于孙禄堂先生第一个形意拳师父的名字,他在《形意拳学》中写作“李魁元”,在《拳意述真》中孙禄堂把他写作“李奎垣”,应该是同一个人,至于为何会这样写,还没有发现其中的缘故,朋友们中若有知道,可以道个究竟。

李魁元是他迈向内家拳的启蒙教练。

“余故求师访友,终岁遨游四方,迄于光绪甲申年十一月中旬,在保定城内拜李魁元先生门下受业。”【《形意拳学》初版原序中说法,郭华东考证,再版时已经去掉】孙禄堂先生的孙女孙淑荣校注版,自序中写“余侍李魁元为师从学数载”。无论哪一种说法,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孙禄堂的第一个形意拳师父是李魁元。

“余故求师访友,终岁遨游四方”也许作者有夸张的成分,投靠亲戚门下讨生活的孙禄堂有可能如此游手好闲,追求一项此时还不能赖以谋生的技艺吗?孙禄堂拜李魁元为师是在“光绪甲申年”,即1884年,时年二十三岁。

李魁元的生平事迹,孙禄堂在《拳意述真》有简要的叙述。

“李先生讳殿英,字奎垣,直隶涞水县山后店上村人。幼年读书,善小楷,性喜拳术,从易州许某学弹腿、八极等拳,功夫极纯熟,力量亦颇大。先生在壮年之时,保镖护院,颇有名望。每好与人较技,时常胜人。

后遇郭云深先生,与之比较,先生善用腿,先生之脚方抬起,见云深先生用手一划,先生身后有一板凳,先生之身体,从板凳跃过去,两丈余远,倒于地下矣。先生起而谢罪,遂拜为门下,待奉云深先生如父子然。

后蒙郭云深先生教授数年,昼夜习练,将所受之道理,表里精微,无所不知其极矣,余从先生受教时,先生之技术未甚精妙,先生自得到后,常为书记,不轻言拳术矣。”【2】

读罢孙禄堂为李魁元做的小传,我们了解到几点重要的信息:

1、李魁元年轻时学习过弹腿、八极拳,身体素质好,尤其力量大,在壮年时功夫高超,与人较技,时常胜人。

2、李魁元遇到郭云深时,被郭云深轻易而举地打败,于是拜郭云深为师。李魁元是郭云深的亲徒弟。

3、李魁元的形意拳功夫如何?他将郭云深传授的功夫,习练到表里精微,无所不知。这是演练的功夫,与人对阵的功夫作者可没有提及。

孙禄堂当然尊重他的师父李魁元,但是还是有点微词。孙禄堂还提及,他跟随李奎垣学习时,李奎垣的技术已经不精妙了,而且不大与人谈论拳术了。这是孙禄堂后来又追随郭云深的原因,“遂侍从郭云深先生受教”。

转师郭云深

三、拜师郭云深

孙禄堂的徒弟陈微明追随他学拳四载,他说孙禄堂“拜李奎垣先生之门,李之师为郭先生云深,而先生实学于郭,从之最久”。孙禄堂师从师李魁元,但是跟随师父的师父郭云深的时间最长。至于,孙禄堂是如何从师李魁元,然后又拜师郭云深,有人说是李魁元发现孙禄堂是个习武天才,自己教不了,就推荐他拜自己的师父为师。不过孙禄堂没有说。

怎么转师且不去管它。怎么练功才是重要的。

其一,如何练功的?

陈微明说,孙禄堂随郭云深往来各省“郭先生骑而驰,先生手揽马尾追其后,奔逸绝尘,日尝行百余里”。孙禄堂跟着郭云深去各地是,郭云深骑马奔驰,孙禄堂拉着马尾巴随之奔跑,一天能行一百多里。不知道,孙禄堂拉着马尾巴奔跑,是为了练功,还是不得已为之,是郭师父教习孙禄堂,还是孙禄堂自觉练习。因为追随跑这种训练方法,现代训练中仍然在使用,不过不是武术是田径中“跑”的项目。

陈微明语焉不详。《“孙式太极拳”的创立与发展》【3】一文说清楚了这件事:

“郭云深经常往来各省,访友传艺,禄堂必同行。为了习练轻功,他从不骑马,总是徒步跟随在郭云深的马后,有时纵身一跃,立于马背,双手轻按郭云深的肩头;有时又飞身跃下,仍旧手揽马尾,紧随其后。”原来,孙禄堂是为了练习轻功。追、跃、附、按一气呵成,孙禄堂身法显得矫捷轻灵异乎寻常。追马是训练是身体素质的手段,也演变成了孙禄堂的一种特殊的表演本领,这是后话,留待以后讲。

古人创造了许多综合性的训练手段,通过一种方法的练习达到提高多重身体素质的目的。孙禄堂的追马、跳马或许就是这种综合性训练手段的一种表现形式。今天的民间传统武术训练似乎遗忘了这些优秀的训练方式,只是注重技巧训练,似乎以此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万万没有想到还有“一力降十会”,这是他们难以参与现代对抗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细细想来,跟着马奔跑和纵跳,好像不能练就轻功,倒是更能提高奔跑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

我想,一代武术高手一定与他强大的身体素质不无关系,它是所有武技赖以存在的基石。

郭云深和他的徒弟们,中坐者右为郭云深

其二,郭师父的功夫

郭云深的功夫如何?

他曾经让五个年轻力壮的劳力,各持木棍,用五棍的一端,顶到自己的肚子上,五人扎稳步伐,使足力气,然后郭云深一鼓肚子,五个壮汉,一齐腾空而起,跌坐到一丈开外。这是孙禄堂描述郭云深的功夫。

这似乎应该属于气功的范畴,如果不是有了自媒体,我们对于这种显示功夫的方式会惊叹不已,可是我们看了太极拳名家陈某与大力士比力,某芳推弟子的功夫展示,郭老师这种的功夫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郭云深还有一功夫。

形意拳里有虎形拳,郭先生经常练习纵跳能力非同凡人,他身体一跃,能三丈开外。

三丈,大约10米。让我这个体育学院毕业生感到很为难,迈克·鲍威尔创造的跳远世界纪录是8.95米,已经三十多没有人能破了。这可是有几十米的助跑,虎形拳不知道如何一跃就能十米。我只能推测,这是文学的夸张,孙禄堂形容郭师父非凡的跳跃能力。因为这种传统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倘若是优秀的,可是我混迹体育界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听说谁把它运动到了现代训练中。

郭师父的格斗功夫如何?

孙禄堂没有记述,只是记述了郭云深与师父李洛能交手的情景。“二人对手之时,倏忽之间,身已跌出二丈余,并不觉有所痛苦,只觉轻轻一划,遂飘然而去”。这是郭云深被师父李洛能摔出去的场面。这种场景,成了传统功夫摔拿的典型,轻轻一划,对手便能跌出丈八开外。李洛能是形意拳顶级高手,郭云深自不会差,事实上,孙禄堂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说,郭云深先生领悟了李洛能所教拳术三层道理,体用规矩法术的奥妙,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这是郭云深师父的功夫。

其三,郭师父也是隐世高手

此外。

郭云深熟读兵书,也精通奇门遁甲,著作《解说形意拳经》,孙禄堂说,文章写得详细明畅,师父送给他收藏,被人偷取,不知所终。只是郭云深先生不轻易与人谈论拳术,仍然练功不辍,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他精通武术。

民间武术家常常是隐世高手,郭云深先生也是。

注释:

【1】秦双兰.清末民初直隶武术发展状况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6(7):179-181

【2】孙禄堂著,孙淑荣校注.拳意述真.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120-121

【3】《孙氏太极拳创立与发展》载于《保定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8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关于孙禄堂早年习武经历的史料
近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圣”孙禄堂的武功如何?是否谣传呢?
(听历史)一代武圣孙禄堂传奇(上)
中国近代三大武林高手:第三位最有名,第二位最能打,第一位最牛
1875年,15岁的孙禄堂一拳击中了自己的师傅李魁元。李魁元大惊失色,手捂胸口叹了口气,“我已经没有...
形意拳学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