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集中建房 村民过上“城乡结合”好日子
  
http://new.qq.com/omn/20180313/20180313C04AIF.html?pgv_ref=aio2015&ptlang=2052

​3月,阳光和煦,新余市分宜县钤东街道办事处的下坊新村,49岁的马分根忙着做早饭。伴随一户户新居中飘出的饭菜香,宁静的村庄渐渐“醒来”。


​  马分根是下坊新村马家里村村民,和1580名下坊新村村民一样,住进了下坊新村14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

  2013年,下坊村10个村小组,9个自然村的村民集中搬迁到下坊新村,变成城里有房,家里有田的“都市新农夫”。

  据了解,村民集中建房,下坊新村在新余是第一个。像马分根这样的土生土长的村民,下坊新村共有455户,平均每户有两套140平方米新房。

  陈玉霞 中国江西网记者 蔡颖辉

  一套房“认购价”8万元

  下坊村属城中村,共有9个自然村。2010年,随着分宜县城镇化进程推进,毗邻县城的几个自然村面临拆迁。

  如何安置拆迁的村民?其他村村民怎么办?“不如,把村民都安置在一起。”想到这些,下坊村党总支书记宋早根建议,所有自然村、村小组进行集中整体建设,村委做好规划设计。宋早根说:“当时,正好有一块200亩的集体土地,离市区近,旁边是工业园和分宜五中,就把新村集中建设点落户到这里。”在钤东街道办事处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下坊村委积极争取到垦区危房改造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村民根据规划建造自家住房。

  2014年初,下坊新村争取到新余市新农村中心示范村建设点,争取配套资金300多万元。有了这些资金作保障,摊到每一户村民身上,一套房子的“认购价”只需8万元。

  家住城市 背靠乡村

  红色片区是楼下村、灰黑色的是瓦背村、黄色的是燕窝里、橙红色的是马家里村……一栋栋房子拔地而起。为利于规划,同一个自然村集中在同一片区,房屋外墙刷成一个颜色。

  一进新村,农家书屋、颐养之家、阅览室、活动中心映入眼帘,沿村里的钤东路往里走,是村民们为了“存放乡愁”而集资捐赠的下坊文化宗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如今的下坊新村俨然与市区内的商业小区“接轨”。2015年,下坊新村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精品农村社区”。站在高处俯瞰,七彩楼房像彩虹桥把青山绿水和闹市连接起来,也搭起了村民家住城市、背靠乡村、有山有田有乡愁的美好生活桥梁。

  常住人口反超户口数

  “原先,下坊村常住人口不足600人,相当于户口数的三分之一。”分宜县钤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袁细全告诉记者,下坊新村离城东工业园不到两公里,因为村民集中,吸引外来企业到城东工业园区落户,村民又可到工业园区就近上班。“好就业人气就旺,这几年下坊新村的常住居民近3000人,反超本地户口人数。”

  马分根长期在县城做泥工,这几年日子过得划不划算?精打细算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先,我租在县城,三室一厅一个月要几百元,农忙时要两地跑。'认购’房子的时候,一套房子8万元,而当时城市小区140平方米的房子,小区内有绿化、健身设施,每套至少要五六十万元。”

  “住房环境跟城市'接轨’,大伙的生活习惯也'跟’上来了。村里条件好,这几年村里的外地人也多了起来,村里越来越热闹。”说起这几年下坊新村的变化,袁细全深有感触。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不感兴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贺村镇狮峰村:狮峰雄起
昆明拆迁人员持钢管逼村民签字遭围堵(图)
逃不开的悬空村:采煤“吃空”脚下 另建新村仍存隐患
留住乡村“活文化”
山核桃 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这4个村子年年械斗百余年不通婚,昨终握手言和(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