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除渴爱、我慢、贪欲(九)

〔明了世间〕

九、不急亦不缓,

他明了世间「一切皆虚妄」,……

十、离欲的他,明了世间「一切皆虚妄」,……

十一、离贪的他,明了世间「一切皆虚妄」,……

十二、离瞋的他,明了世间「一切皆虚妄」,……

十三、离痴的他,明了世间「一切皆虚妄」,

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

如蛇蜕去旧皮。

就其惑人的外表而言,世间是虚妄的,它对贪婪、淫欲、瞋恨与无明的心所呈现的方式,实际上相当不同。巴利语 vitatha,此处译为「虚妄」,在巴利语与梵文中,都有「虚假」、「错误」的意思。但这些偈颂,并非意在传达世界只是幻相、一场想象的游戏。在其惑人的外表下,身心运作的流动,就其产生的影响而言,是很真实的,而其虚妄是在于我们所认为的世间,并非世间本身。

那么现在,此中的「世界」(loka)与「一切」(sabba),就迷惑人的观点而言,那一个应该视为虚妄的?当有人问佛陀这两个字时,佛陀对两者给予了相同的答案:

「说到『世间』,世尊!如何有世间或世间之名?」

「当有眼与可见色、眼识与眼识所认知之物;当有耳与声……鼻与气味……舌与味道……身与可触物……心与思想、心识与心识所认知之物-即有世间与『世间』之名。」

比丘们!我将为你们解说「一切」。何谓「一切」?眼和形色,耳和声音,鼻和气味,舌和味道,身和可触物,心与思想。比丘们!这即是所谓的「一切」。


这十二界持续地作用,是由于渴爱六境,并执着认为属于「自己」的六根。渴爱本身在分别「好恶」时被激发,也就是为贪、瞋、痴所驱使,而去迎取或排拒。

经常被称为「好恶」的,

由彼,「欲望」生。

自我中心的「好恶」分别,给予世间惑人的色彩-其真实、意义与价值的外观,而这些都是来自于主观的情绪。但不被虚妄迷惑,也不因真实而畏缩,并能不急亦不缓的人,能够去除欺骗的色彩(rAgaratta,被贪着染色),并达到离贪(virAga)。当这层色彩褪去时,身心赤裸裸的作用将呈现其真正的本质,也就是没有永恒的实体、快乐与自我。在此三者皆是「空」的意义下,这个世界也是虚妄的。

摩贺啰倪(MogharAja)!视世界为空,恒常精进!

根除我见,

如是你将成为征服死亡的人。

由于从贪欲解脱,诱惑所赋予的虚构真实,最后将逐渐消失。

由于从瞋恨解脱,嫌恶和攻击所赋予的虚构真实,最后将逐渐消失。

由于从愚痴解脱,贪、瞋止息,所有对于世界徒然的期望与恐惧,以及与世间有关的惑人思想,最后将逐渐消失。

巴利经典中的《如是语经》(Itivuttaka No.49),其中一段经文提到常见与断灭见,这两种极端的意识型态,用了类似《蛇经》的譬喻来表达:

比丘们!有二种见,当天与人受其迷惑时,有的会深陷其中,有的则太急切,只有具眼者能见。

比丘们!如何有些人深陷其中?多数的天、人喜爱轮回,好乐轮回,欣喜轮回。当教导他们佛法以止息轮回时,他们的心不接受教导,而且不肯定佛法。于是某些人深陷(原有的执着中)。

有些人又如何太过急切?他们对不断地轮回感到惭愧、羞耻、厌恶,以这种方式欢迎「不存在」:「尊者!身坏命终时,这个自我即灭、消失,死后不再变成任何东西-那是安稳的、最胜的、真实的。」如此是某些太急切的人。

还有,具眼者如何看呢?在此,比丘见存在者为存在,他已进入离贪的道路,进入使贪欲消退的道路,而达到灭尽。这就是具眼者看的方式。








每日一读

亲近师父

-------------------------------------------


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道者日记(十)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义
所谓降伏心魔,就是要克服自己的执着心、虚妄心和分别心
沩山禅师警策铭
世间一切存在的真实相
《胜鬘经》译文及注释--12 颠倒真实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