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互动】151204


心灯如月,福慧双修

昨天有师兄互动


控制情绪是智慧生命与其他普通生命的一大区别,是基本功,更是真功夫。 控制情绪一靠理智二靠修养,情绪起动前后靠理智掌控,情绪发动当中则靠修养控制。 修行前与修行后对控情绪的方法有很大区别,缺乏理智与修养者任情绪操控,且事后不觉不知不检讨,或永远是追索他人的不对,由此又造无数恶业。少有理智但已经醒悟并起修者,功夫尚弱时情绪来临还是不可控,但能后觉后知而忏悔检讨。



随着修行功夫的提升,情绪发动周期会拉长,发动时间会缩短,发动时产生的影响会缩小,后续气结消除加快等等现象,证明修行效果显现。修行再提升,当时时觉知清明,刻刻内心观照,此时,心的力量大于情绪力量,在起心动念稍有波动时即能觉察,当下采用观照的功夫配合空性智慧的见解,则可消解。



久而功夫日深,心境安宁清净,情绪自然平静。 情绪是心动的投影,控制能力则是综合功夫的检验。强压情绪无济于事会反弹更烈。唯有提升智慧、觉悟、境界才能从根上去除。学佛法就是学智慧、觉悟、境界!所以修行佛法才是究竟调伏情绪的唯一办法!





师父回复


任何情绪都来自我们自己的无知或执着,跳得出来我们就更高的境界就会出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多一点爱语软语关心语,把自己的境界提高了。你的人缘也会好,那你的事业也容易更上一层楼。所以控制情绪非常重要,一个学佛的人先从控制情绪开始。




心灯如月,福慧双修


今天师父开示分享:

佛教具有崇高的智慧、无上的大悲。是悲智双运的一种信仰。尽管信佛的个别人可能带有迷信色彩,但这不是佛教的,而是人的过失。佛陀亲自告诫弟子:不知佛而自谓信佛,其罪过于谤佛者。因此佛教的信仰并不是盲目的迷信。佛陀从初发心到积累资粮,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恒时都是以转迷成智为目标。






各位师兄


大学者梁启超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人世而非厌世。”说佛教是迷信的人,大都是对佛教一知半解,或是道听途说或是受了不明事理人的影响。佛法博大精深,这些人没有完全懂得佛法的教义和佛教所揭示的真谛。


今日话题:


你心中的佛教是什么?


进入公众号,点击左下角的对话框输入您要说的话。欢迎互动探讨。




......

一滴水可以荡漾整个湖面,

分享一篇文章可以触动整个心灵。

感恩您的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门不许说境界,教下只许论功夫
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忍急、理智
佛教的所谓修行,修,就是修正自身的知见,改正自己的恶习或毛病,树立正知正见的人生观,保有一颗一心一意服务众生的心,从而达到无人无我、无执无烦的境界。
認識佛教(中文)
李慈雄先生:中国文化有什么用
太极拳技击修养上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