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碧路的前世今生

金碧路,明代叫金马大街。清末开滇越铁路之后,两广商人大多聚居于此,故被改名为广聚街,俗称广马街。广马街东段叫新城铺,除老广之外,还住着不少越南人。老昆明原无高楼大厦,此街上的金马碧鸡坊,实为旧时的高大之物。拥有如此巍峨建筑的大街而称“广马”,本地士绅们脸上挂不住,故1937年,街名又被更改回“金碧路”。作为昆明的主要街道,金碧路可以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大小事件,承载了这座城市的重要记忆。

早在20世纪40年代,金碧路就是一条宽敞繁华的大街,街的两廊是整齐的仿欧式的两层楼店铺,街道两旁都种有高大的法国梧桐,街面是用条石铺成的,是昆明市当时风格独具的繁华闹市街路之一。

民国时期的金碧路系指得胜桥至鸡鸣桥段,新中国成立后又将鸡鸣桥至原环城西路(今西昌路)弥勒寺一段街道并入,统称“金碧路”。“金碧路”名称的来源,是因为这条街上伫立着金马、碧鸡两坊。

这两座牌坊是昆明市的象征,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500多年来屡建屡毁。民国五年(1916)唐继尧重修金马、碧鸡坊,两坊相距数十米,东为金马坊,西为碧鸡坊,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坊上“金马”“碧鸡”四个字是清代昆明名土孙清彦(字竹雅)书写的板刻,笔力遒劲,结构紧密,堪称书法佳作。旧时,“金碧交辉”曾是昆明的“八景”之一,这一奇观据说60年才会发生一次。

在两牌坊以西不远处,1939年建立起来当时昆明市设备最完善的综合医院——昆华医院。

昆华医院斜对面,有一条通往顺城街的小街南通街(旧称羊市口),街的南口与金碧路交会处,旧时有一家以经营过桥米线闻名的馆子叫“德鑫园”。该店在昆明是老字号,建于1923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餐馆。餐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原楼已不存(今益珑大厦所在地)。

这家馆子的过桥米线正宗质优,色、香、味俱佳,汤是用鸡、鸭、猪筒子骨、火腿筒子骨混合熬成,原汁原味,清澈如镜,鲜醇可口。各种生片齐全,肉片烫熟后,甜嫩鲜香、滑润可口。配菜有豌豆尖、豆腐皮、黄芽韭菜、菠菜等,菜青鲜绿,胃口好的还可以打一个生鸡蛋进汤里,和其他生片一起吃,在旧时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过桥米线不兴卖套数,先吃后算账,除汤外,生片、配菜均由顾客自主挑选,点多少算多少,米线也按碗计。大约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昆明市的过桥米线馆才开始改按套数卖。“德鑫园”在原址一直经营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

金碧路北廊与三市街交会口,民国时期开有一家名叫“共和春”的结婚礼堂(曾为五华区文化馆办公地),它与开设在万钟街的另一家结婚礼堂“海棠春”齐名(万钟街已拆除,“海棠春”旧址今为中华小学所在地)。“海棠春”“共和春”都是老昆明著名的滇味酒席馆。

“共和春”主要是承接婚宴,也订一般筵席和接待吃点菜的散客。院内还设有包间雅座等,每天可接待食客两千人次。20世纪40年代,它还备有轿车,为前来举行婚宴的人家提供服务。

金马坊下,民国时期开了一家名叫“太华春”的花灯彩排茶室,茶室老板马云顺,是著名的花灯老艺人。该茶室外面是煮品店,里面有一个小剧场,剧场门口挂有门帘与煮品店隔开。煮品店卖面条、米线、饵丝、清汤饺等,罩帽有鸡丝、火巴鸡、火巴肉、焖鸡、焖肉、鳝鱼、炸酱、脆哨、叶子、肠旺等,汤是原汁鸡汤,鲜美可口。

煮品店里面的小剧场却十分简陋,摆着一排排木制长靠背椅,每排椅背的后面都钉有一根长长的木条,木条上面按座位的间隔距离凿有一个个圆洞,供观众安放茶杯,第一排座位前则摆有一长排茶几。观众可以边看戏边喝茶,演出中还有堂倌提着茶壶不断为观众添水。

剧场每天演出日夜两场,观众多为近郊的农民,演出前后,观众多到外间煮品店吃午饭、宵夜。这家花灯彩排茶室生意红火,一直经营到昆明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太华春”旧址改为“山西小吃”。

民国初期的金碧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昆明:此星此夜不长有(组图)
昆明金碧路
1902年 云南昆明金马碧鸡坊街拍
七彩云南:我来了!(1)
抗战大后方昆明,宁静祥和百姓生活
官渡古镇,滇文化发祥地(叶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