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它是藏在市中心的京城胡同老祖宗!|西城街道05融古融今金融街街道
总撰稿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张世强(小强)    
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1986篇文章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更多完整内容,点击音频!
金融街街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部,东起西四南大街、西单北大街,西至西二环路,南起宣武门西大街,北至阜成门内大街,街道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京城金融的诞生、发展与不断昌盛的历史。元朝时期,金融街街道区域占据元大都的西南方位,分属金城坊与阜财坊,含有抱金、旺财的寓意,也正好和西方庚辛金的五行相对。
自元之后,历朝历代在这一区域兴设当铺、银行等金融贸易机构。1993 10月,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在西二环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国家级银行总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部。”北京金融街顺改革大势应运而生。

融古融今,是金融街街道对街道区域的归纳总结,确实,就拿这里拥有北京最早的一条胡同砖塔胡同来说吧,说古,这里的砖塔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了,古塔下发生的历史故事历历在目,说今,这里已经变身“砖塔阅读空间”,80后掌柜崔勇运营的这家“正阳书局”,满足很多读者对北京文化的追寻。那有关砖塔胡同,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这条北京之最的胡同有着多少您所不知道的传奇?




它是京城胡同的老祖宗!

2021年8月20日,为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及《2021年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清单》要求,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会同东城区人民政府、西城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编制工作。经前期现场普查、田野调查、专家论证等工作,遴选出首都功能核心区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并予以公示第一批地名。在这一批地名中,确认元代胡同名2处,分别是砖塔胡同和史家胡同,那您知道砖塔胡同地名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北京西四南大街西侧,有一座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名为万松老人塔。塔的北边有一条胡同,它就是因塔而得名的砖塔胡同。700多年来,这座塔与这条胡同演绎了许多动人故事。




万松圆寂起砖塔

“风流彩扇出西州,寄与白莲老社头。遮日招风都不碍,休从侍者索犀牛。”这是元代中书令耶律楚材送给恩师万松行秀禅师的诗。

万松行秀禅师,俗姓蔡,金代河内(今河南怀庆)人,年轻时既精佛法,又通儒学,声名赫赫,晚年自称万松野老,世人尊称他为万松老人,他是金末元初的一位高僧。

金明昌四年(1193),万松行秀禅师奉诏来到中都入宫说法。金章宗十分赞赏他的学识,赐袈裟一领。承安二年(1197),金章宗任命万松行秀禅师为仰山栖隐寺(今门头沟妙峰山樱桃沟村栖隐禅寺)住持,后又任命他为报恩寺住持。

金贞祐三年(1215),蒙古大军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逼近金中都。金宣宗见城池将破,决定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暂避锋芒。弟子们跑来劝道:“师父,我们也随大军一起渡河,躲避战乱吧!”万松老人却回答道:“北方人就不信佛了吗?”坚持留在城内的报恩寺。蒙古军队占领中都后,耶律楚材慕名拜万松老人为师,参学3年。万松老人给耶律楚材授法名为“湛然居士”,时常教诲他要“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耶律楚材受益匪浅,对他日后辅佐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施政产生了一定影响。元太宗二年(1230),万松老人奉诏住持万寿寺。几年后,他退居西郊栖隐寺,一直到81岁圆寂。

万松老人圆寂后,弟子悲痛不已,起砖塔供奉。万松老人塔,便是万松老人的骨殖塔。随着元朝的覆灭,万松老人塔也逐渐破败。后来,开始有人围着塔建造屋子,从远处看去,高大的塔身就像从院中钻出来一样,塔顶上长满了荒草,一派萧条。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人在塔下做起了酒馆生意,塔檐上挂着肉块,塔基周围砌了酒瓮,刀子钝了就在塔身上蹭几下,甚至喝醉的客人也倚靠着塔身耍酒疯。200多年过去了,万松老人塔逐渐被人遗忘,不见香火。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一位僧人发现了杂院中的古塔。当他看到塔身石额上刻着的“万松老人塔”5个大字时,才知这是师祖的骨殖塔,不禁大吃一惊,慌忙跪拜,失声痛哭。随后,乐庵倾其所有,将古塔赎回,居守供奉。清乾隆十八年(1753),皇帝下令对万松老人塔进行修葺,把原来的七级加高到九级。1927年,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集资重葺,在东侧开辟一门,门额上写“元万松老人塔”。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又多次对古塔进行修缮。1986年,在一次维修时,文物工作者意外发现塔内还包着一座塔。原来,外塔是清乾隆年间所修的新塔,包在里面的古塔才是元代所建的老塔。




胡同得名数百年

万松老人塔的北侧有一条胡同,因其紧邻万松老人塔而得名砖塔胡同,已历经700余年风雨。

元人李好古写过一出著名的杂剧《张生煮海》,讲述一个叫张生的年轻人与龙王小女儿的恋爱故事。故事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张生的书童问小龙女的丫鬟:“梅香姐,你与我些儿什么信物?”丫鬟答道:“我与你把破蒲扇,拿去家里扇煤火去!”书童又问:“我到哪里寻你?”女子回答:“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段对白既有趣又珍贵,透露出丰富的北京历史地理信息。“羊市角头”便是今天的西四,“砖塔儿胡同”就是今天的砖塔胡同,“总铺”是军巡铺的总称,类似今天的派出所。明代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和清代吴长元的《宸垣识略》中,对砖塔胡同均有记载。这充分证明,砖塔胡同的名字从元代就有,延续多朝,而且是今天北京城唯一名字与地址相互印证的胡同。元大都是当时的文化中心,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等许多杂剧大家云集于此,他们创作的《西厢记》《窦娥冤》《汉宫秋》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元杂剧,都曾在砖塔胡同演出过。

当时砖塔胡同附近还有一些演出元杂剧的场所,像口袋胡同、钱串胡同、玉袋胡同等。可以说,砖塔胡同在元代时是“戏剧一条街”,每天锣鼓喧天、高唱低吟,热闹非凡。

现在的砖塔胡同,早就铺上柏油路面,大树却所剩无几了。从砖塔脚下进胡同,两侧除了民国时代的三合院、四合院,几所很有气派的大宅,也有五十年代的红砖灰瓦顶宿舍楼,六、七十年代的简易楼,八十年代的商用楼。算命瞎子的锣声,硬面饽饽和萝卜赛梨的吆唤声只留在老人的记忆中了。

万松老人塔和砖塔胡同始于元代,留存至今。它们就像穿梭时光隧道的老人,娓娓讲述着一段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传奇,让人们沉醉其中,思绪万千。




80后掌柜的让古迹成为阅读空间!

现在的砖塔胡同口,塔的周围这个小院,已经成为北京砖读空间--正阳书局的所在地,这是一个对公众免费开放的阅读空间和书店。作为全北京第一个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为什么要取名为“砖读空间”呢?“砖”有两层意思,一是取专心的“专”字的谐音:读书要专心;二是揭示了古塔一砖一瓦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沉的文化积淀。店里的书籍,主要是老北京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胡同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等。

砖读空间—正阳书局的掌柜崔勇和本节目的制作人小强是到了今年四月才认识,不过,因为对北京文化的热爱,大家自然很快就觉得相见恨晚,并一见如故。

前排左二为崔勇,前排右二为本节目制作人小强

崔勇是位八零后,因为居住了七代的大栅栏祖宅拆迁,让他很是伤感,20多岁,就开始在拆迁工地徘徊,收集门礅、门板、砖雕、木雕等老房子的建筑构件,此后,开始收集写老北京的书籍。直到他开了一家旧书店,里面的书籍全是介绍老北京的书籍,老地图和老照片。

据说,很多爱书的朋友,经常会到这里来喝喝茶,逗逗猫,因为地处砖塔胡同,店里养的猫就叫“砖砖”,当然,还有人给它起了更具有北京范儿的名字—砖爷。

现在,万松老人塔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您想参观这座塔,就可以走进这个院子。围着院子走一圈,也就是绕塔一周。当然,除了看塔,这里还有带门心对儿,也叫门联的老院子门板,还有不少的门礅、很多珍贵的北京老地图等,都在塔的四周围展示着,相信也会吸引您的目光。当然,如果您推门进屋,可以看到这里有上万种有关北京的图书,您可以买书、借书、看书,尽情享受一下都市里的慢时光。这就是今天的这座砖塔带给人的文化氛围。这也是融古融今最好的写照。





看到有人这样描述这个院子:春夏秋冬四时皆宜的院子里,草木遍植,衬着高而远的北京蓝天,特别惬意。地处闹市,却是一方难得清净地,双开门里盛着夕阳,春日的紫藤,秋日的鸽哨和冬天里亮堂堂的光。

有亭廊、桌椅、老物件、老构件。最主要的,还是很多人,年轻人、中年人,都坐在院子里,看书、聊天、休闲、品茶,当然,还有砖爷,那只懒懒的猫。

正是:青砖一古塔,融今亦融古。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都巷坊之砖塔胡同:文化是永恒的主题
寻访北京胡同|这条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曾是京城娱乐中心
【奇谈】说说北京的胡同:砖塔胡同
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闹市旁古塔下还有这么个砖读空间
【古塔】万松老人塔(北京西城)
小胡同的老祖宗--崔岱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