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权威答案来了!到底是倚虹堂还是绮虹堂?︱皇上的四大办公室都在哪?

北京西郊一带,山明水秀,河渠纵横。在这块宝地上,有一条逶迤东流的长河,是明清时期皇都北京城内唯一的御用河道。当时皇家的帝后王妃,赴西郊各行宫御苑,若乘舟行船,都必须通过这条著名的河道。

长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名字。辽代称'高梁河',金代称'皂河',元代称'金水河',明代称'玉河',清代始称'长河'。而长河,正是大运河北京段的一段。长河两岸名胜古迹众多,自北京动物园和五塔寺再向东,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可说是大运河文化带上丰富的历史文化源泉。


01
到底是倚虹堂还是绮虹堂

说到确定倚虹这个名字,制作人小强可是费了一番周折,因为目前在网上和书中,有关这座已经消失的古建筑,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倚虹堂,就是倚靠彩虹的意思,还有一种是绮虹堂。

最终,制作人小强在清光绪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97年绘制的《三山五园图》中,看到了倚虹堂的彩图绘本标注,此外,也在《大运河艺文录》一书中,找到了四首乾隆皇帝所做的诗,其中都说的是《倚虹堂》。


可见,现在网络上以及图书中凡是写道的绮虹堂的都是错误的。

我们也在这里以正视听一下。那在今天推送的微信公众号中,您也可以看到这幅图的局部和乾隆皇帝古诗。

题倚虹堂

清代弘历

桥畔堂成辛未年,大安登辇庆敷天。崇基已见祥贻永,盛典行将举继前。

来往每因裁咏什,雨旸惟是廑农田。虹光银渚一弯映,春色皇州万祀绵。


02
倚虹堂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网友青山如黛,曾经专门撰文写下有关“倚虹堂”的历史变迁,他在文中是这样写的:在高粱桥西北处有一座早已消失的古建筑,一座乾隆年间修建的皇家行宫——倚虹堂,也是距离京城最近的一座皇家行宫,与之同名的就是苏州拙政园内的“倚虹桥”了。不知为何我特别喜欢“倚虹”这个词语,一看到“虹”这个字就会联想到九天之上的七彩霓虹,一道色彩明艳弯弯的彩虹。

“倚虹堂”这座厅堂式的建筑是乾隆皇帝为他的母亲六十大寿修建的,建于公元1751年,行宫的厅堂中刻有“倚虹堂”和“云楣星鄂”的匾额都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

                 ▲倚虹堂原貌

“倚虹堂”行宫在民国初年就被拆毁了,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就连行宫附近的茶楼酒肆勾栏瓦舍等建筑也随着朝代的更替而落寂了,没有了“秦楼楚馆编笙歌”的轻吟浅唱,更没有了“宝马香车游仕女”的曼妙的风情。只有长河两岸的绿柳依依,农田中风吹稻花香,藕池内荷叶田田,夕阳下远处的农舍中炊烟袅袅,晚风送来了鸡鸣犬吠之声。如今这最后的田园风光都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

据史书记载:“倚虹堂”行宫始建于大清乾隆十六年,是一组占地数十亩厅堂式的建筑,行宫门口处的匾额上写有“云楣星鄂”,不仅如此,行宫的厅堂内许多匾额上的题字都是乾隆御笔。

乾隆皇帝曾在诗中写道:“桥畔堂成辛未年,大安登辇庆敷天。崇基已见祥贻永,盛典行将举继前······”无论是“纡馀带星渚,窈窕架天寻。”的佳句,还是“一场微雨后,五色片云中。”都不如“倚虹”的名字起得精妙,有点缥缈仙境的意蕴。



03
倚虹堂的彩虹从何而来?

“倚虹堂”就是在七彩霓虹旁修建的厅堂,那彩虹是从何而来哪?不会是凭空捏造吧,何为彩虹?

其实就是碧波荡漾犹如长虹卧波的河流——长河。“倚虹”一个极具浪漫和充满想象的名字。一个颇具诗情画意的名字,一个充满灵慧之思的名字。“倚虹”名字起的就像徐志摩诗笔下的诗文一样美:“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枝长篙······”

如今那一座辉煌的古建筑消失在远去的岁月里,要说留下来的只有行宫中那一棵两人合抱不住,被后人称为“蝴蝶槐”的古槐树,历经百余年风霜雨雪后,依然蓊郁繁茂。我之所以怀旧可能和老辈人常常念叨有关,更因为我小的时候亲眼见过长河北岸用大块虎皮石垒砌的虎皮石堤岸和几节伸向水中的石台阶,进而引发了我的怀古之思。

“倚虹堂”早已灰飞烟灭,如今这里是高楼林立河清柳绿,对我而言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古老的高粱桥和这里夕阳晚照下静谧的田园风光了,就让我们在古老的诗文中寻觅远去的景色吧。“凤城北转石桥边,秋水澄泓可放船。夹岸黍禾含宿雨,飐波芦获拂晴烟。溪风无恙布帆凉,摇曳轻舟过麦庄。白露渐多爽尚早,晚红犹勒水花香。”

有关倚虹堂,乾隆皇帝还有这样一首古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这座厅堂建筑的喜爱                                     

《倚虹堂》

高梁桥侧倚虹堂,小驻传餐趁早凉。

自壁题诗今复昔,赤心祈岁雨和场。


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园,玉河和长河也按照水上游览航道的要求加以规划。沿长河建置一系列的码头和点景的殿宇、园林,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天正式通航。此后,弘历往返于清漪园和北京大内之间,就经常使用这条水路。西直门外高梁桥畔的“倚虹堂”是水路和陆路的中转站,从这里可以一直乘船到达玉泉山静明园的东门。而长河--昆明湖--玉河--玉泉山这条供水体系,也就成为当年北京西北郊的一条长达12公里的皇家专用水上游览线。

倚虹堂在西直门外长河北岸,高梁桥附近,是清代的码头行宫。从这里可以乘舟到颐和园。无论是乾隆皇帝,还是后来的慈禧太后,都会在倚虹堂用膳,然后再乘舟西行。

              ▲西直门外倚虹堂外拱桥  水榭

倚虹堂为样式雷设计,现存有《倚虹堂》《倚虹堂古船坞地盘画样》《倚虹堂清挖河泡船道图》等图纸。


04
皇上的四大办公室在哪?

在北京文史馆馆员杨良志先生《走读北京大运河》一书中,对倚虹堂有着这样的描述,他说:倚虹堂是是乾隆为其母钮祜禄氏六十大寿所建。从西郊园邸到紫禁城宫内一路,数九寒冬可以乘冰床;但乾隆还是担心老人受冷,安排在半途上请老人换坐暖轿,地点就是倚虹堂。光绪朝慈禧依样使用倚虹堂,戊戌政变后慈禧把光绪变为囚犯,随处携拘,即使到倚虹堂也设专门看管光绪的房间。

虽然我们看到清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906年绘制的《三山五园图》中,倚虹堂的名字仅仅是写在长河北岸的一组建筑中,但在史籍记载中,却说倚虹堂的原址是乐善园,也就是今天北京动物园的东宫门,从《三山五园图》中,原来南岸的一大片建筑,都属于倚虹堂。现在看来,倚虹堂不单是御码头,皇帝来往于皇宫和万寿山的途中,常在这里用膳,或召见群臣处理国事。所以,长河两岸的建筑都属于倚虹堂,是可信的

因此,倚虹堂也被后人和故宫养心殿、团城承光殿、白塔山悦心殿并称为皇帝的“四大办公室”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倚虹堂的牌匾肯定是挂在长河北岸的码头建筑中。据《日下旧闻考》载,“西直门外高梁桥之北,宫门五楹,正宇为倚虹堂。因为这一组建筑坐西朝东,宫门五楹,五楹南房中间穿堂门外紧临长河的是码头。而倚虹堂隔岸是船坞和港湾,也就是今天大钱市1至3号楼,当年的船坞有三座坞桶,每座13间,用来储放龙舟和冰撬。清末西太后常在倚虹堂船坞乘船前往颐和园,但这座船坞于民国初年为官厅所拆卖。

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倚虹堂遗迹,是在它的北侧,就是北下关24号门前,有一棵千年古槐,树号为A04196,慈禧太后往返颐和园和圆明园,在倚虹堂用餐时,见树形好似展翅欲飞的蝴蝶,慈禧称其为'蝴蝶槐',这个名字后来也传至民间。现在周围围着护栏。

近年来,北京转河治理工程重新修复倚虹堂码头,现已通行,游客可在倚虹堂码头登船,体验北京御河游。不过,非常遗憾,这座码头修到了长河南岸,所以,这就和历史上的倚虹堂码头完全不吻合了。



现倚虹堂码头


石雕

瓷壁画

景观


05
极乐寺游记/杨良志
今天的北京动物园北门外那条河,就是我们所关注的长河:隔一道长河,河北岸正对“五塔寺”的南门。


动物园与五塔寺的东邻,一个重要的地点即极乐寺。关于这座今天人们多已忘却的古寺,我们不吝篇幅,将明代文学“公安派”“三袁”之长兄袁宗道的《极乐寺纪游》转录下面:
高梁桥水自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子因叹: 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现在,五塔寺往东近一里,路边一方巨石上烫金书“紫御”二字,顺路往内走,有一“紫瑞嘉园”小区,它中部层叠的山石与丛杂的花木之后,还可见原极乐寺的建筑余存。古老的殿宇已经翻建,共有三楹,小湖晶莹,石径盘桓。牡丹成畦,海棠成林,花期虽然都已经错过了,但枝粗叶壮,可以想见春时烂漫光景。当年广结善缘的文官花,你们还在吗?我决心要细细寻找一番了....
这就是杨良志先生书中介绍极乐寺的文字,如果日后您沿着长河游走,不妨也去极乐寺的遗存建筑凭吊一番。


06
倚虹堂附近寺庙

在清末,倚虹堂往东往北,寺庙林立,粗数下来,就有天仙庙、玄圣观、广同寺、寿安寺、慈献寺、大慧寺、寿福禅林等。

寿安寺

大慧寺

寿福禅林

慈献寺


说到广通寺,在倚虹堂北边,曾经是一座官刹,因此一直受到皇家的资助。清末时,慈禧太后常去颐和园休养,每次往返必到广通寺佛殿内小憩,所以将佛殿改称为“天佛宝殿”。


广通寺的建筑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后广通寺改为北下关小学。2007年北下关小学与北方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原址合并,现在这里是北方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广通寺的面积很大,除了学校外,它东面的广通苑小区也是寺庙的一部分,现在广通苑小区内还存有这座寺庙的一些历史遗存,有康熙皇帝御笔所题的寺额,康熙五十一年及雍正十一年立的石碑,及寺庙的一段后墙和几棵古树,默默的倔强的表示着历史的存在。

广通寺,北京著名的外八刹之一。《日下旧闻考》中载:“(广通寺)崇基若冈阜,累级而升,寺门前缭以短垣,寺四角有高楼,可以眺望,亦春游一胜地。”广通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初名法王寺,明朝改称广通寺,百年间几经兴废,嘉靖年间古刹又见倾颓,太监黄锦请旨重修。此寺左依稚堞,右环西山,寺前如碧的长河悠悠荡荡,堤岸上烟柳轻拂,如虹的高梁桥横亘河上,好似人间仙境。登上寺中高楼,远眺景色更是美事一桩。城内繁华似锦,城外清新雅致,盛春时节,两岸桃红柳绿,引得城中士女云集至此。

广通寺旧址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出行,看到古刹破败,派人重建,这次复建用时十年,修好的广通寺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另在山门左侧又建了茶房五间,以方便过路行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御笔题写了寺额,及正殿额“息心行”“慈普照”,广通寺得以中兴。清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皇帝特发帑金重修此寺,并御笔题写了殿额“福佑升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粱古桥与蝴蝶槐
长河边的御码头
独乐寺行宫,曾是乾隆行宫,行宫有乾隆御笔碑刻28块,诗文107篇
古镇木渎景点----虹饮山房
乾隆书法12幅
北京长河寻旧连环:皇家的水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