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记得50年代的北京吗?每一张图片都有一个故事,或许也有你的

一张照片会让你想起一个地方,想起一件事,或者想起一个人。当我们裹挟在时代的潮流一路狂奔时,虽然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但同时也感觉到内心的不安和喧嚣。因此,有时候我们有必要停下脚步,放空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回到过去,去重温那段美好。

每一张图片都有属于一个人的故事,虽然我们渐渐老去,记忆也渐渐模糊,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时光里的故事又会悄无声息的潜入你的梦里,温柔你的梦乡。

下面一组照片是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老照片,在这些照片中会展示一些老北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样貌,里面有你熟悉的也有你陌生的,无论时间怎么变化,不变的是那些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回忆。

这张照片拍摄东安市场,东安市场是当时非常繁华和热闹的一个地方,里面包含日用品的店铺、古书、古玩铺,小吃摊和杂技场,以及饭庄和戏园等,是很多北京或者外地人来北京必逛的一个地方。

照片里游人如织,其中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正拉着母亲想要买冰糖葫芦。这张照片把小女孩的神情捕捉的非常到位,如今这个小女孩也已经马上步入古稀之年了,不知道当她看到这张照片时是否会感叹时光匆匆。

1966年,东安市场改名为东风市场。后面又经过一轮扩建之后,成为了北京的大型商场。1988年,东风市场又改回原来“东安市场”的名字,并且又经过一轮扩建,90年代成了北京10大建筑之一。

这是50年代拍摄于北京市王府井大街新华书店的一张照片,当时书店工作人员正在打电话与顾客沟通。当时这家新华书店是支持电话购书的,顾客只要打来电话,告诉书店自己的地址,那么书店就能把书寄到顾客手中,

这就是现代网上购物的雏形,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前卫的营销方式吧。唯一的缺点就是支付功能比较麻烦,还要去邮局去邮寄书费。

这是一张拍摄于国营企业的照片。在这张照片里,这位女工正在熟练的操作着机器,而且面带微笑,似乎非常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当时新中国成立没几年,老百姓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干劲,每个人都怀揣着一颗崇高的信仰,为了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会体会到这种心情,反而时常抱怨工作的压力,时代不同,信仰不同。

这张照片是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人过新年的一个场景,当时正在表演的节目是“舞狮子”。这条狮子跟我们印象中的舞狮不一样,这是一条草做的狮子。虽然是草做的,但是围观的人群仍旧看的不亦乐乎,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

特别是吸引了很多小孩子,这些小孩子钻到了人群的前面,稳稳占着前排的位子。以前的人幸福感很强,很容易满足,一丁点的娱乐活动都会让他们高兴很长时间。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的一家小吃店。当时几个大爷正在店内就餐,这就是当时北京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从图片来看,这家店墙壁非常斑驳,是一家老店,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老店,才有强烈的烟火气息。

墙壁上有一张海报,上面有一行字,只能看清“二十四分干劲”,至于前面两句话是什么,有知道的人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个世纪50年代,拍摄地点为安定门环城铁路道口。当时一辆老式火车喷着黑烟正在经过铁道口,过往的行人正在等火车过去。路口一堆自行车、三轮车被挡在铁路两侧的铁栅栏外,在路口等待通过。在右下角,有一只骡子露出了半边身。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7年,拍摄地点是前门大街。照片右边有一个大招牌,但是不完整。这个招牌的全文是“公私合营万庆斋鞋店”。说到“万庆斋”,想必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当时新中国正在进行资本改造,很多以前的私营产业第一步就是变成公私合营。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崇文门外大街西花市路口,当时一辆有轨电车正在经过。这辆电车是五二式有轨电车,这辆电车相对于其他电车,在中段部位增加了一个门,也称为“三门电车”。

在轨道的旁边是密密麻麻的电线杆,所以说这也是城市里有轨电车的一个弊端。路旁一群人正在等车,当时有轨电车是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这张照片拍摄于背景前门大街,满大街的黄包车正在载客狂奔,这些黄包车已经不是人力黄包车,都变成了脚踏三轮黄包车,相对于人力来说不仅速度快了,而且还能省不少力。

仔细看,在照片的左边有一块霓虹灯招牌,这个招牌是“盛锡福”。盛锡福是卖帽子的,是北京的一个老字号。盛锡福最早创建于天津,到了三十年代才来北京设立了京城分号。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周总理的特殊关照,“要保住盛锡福的特点、组织起来办工厂”。

这张照片拍摄于背景长安街南侧西裱褙胡同,现在这条胡同完全看不出这张照片的任何一处影子。路边打满了纸烟、煤油、机油之类的广告,胡同中有两个骑自行车的人正在通过。这两个人或许不知道,他们两个一瞥而过的身影,已经被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崇文门外大街,当时正好有一群少先队员正在列队通过,当时正是爱玩的年纪,其中一个前排的少先队员可能由于天气太热的缘故,脱了一件毛衣,把毛衣盖在头上来遮挡太阳。

这群孩子当年也就10来岁,如今已经都70大几了,当他们再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会想起那个年纪的故事吗?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一个综合市场,这里还有花鸟市场。这个地方当时非常热闹,人流量很大,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外国顾客。图中有一辆小汽车,这辆汽车的车前写了一个“使”字,说明这是一辆驻华大使的座驾。当时从车上下来了一个外国女性,或许是被这里的花市给吸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老照片】-2万-448- 80年代老照片:各大城市的有轨电车
彩色老照片:这是60多年前的北京,带你看50年代这里的样子
蒸汽交通
图说公交60年巨变
1950年代的北京,有轨电车,流行自行车
老上海照片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