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蒲缥老街的那些人和事

  ■社会写真

  ●和昔日的繁华相较,如今的蒲缥老街更像是一位隐居山野深藏不露的贵妇。她洗尽铅华素颜朝天,从容应对命运沉浮。她以平和淡定的姿态立于尘世,以其日常市井生活消磨似水流年。而在她身后,伫立着的是近600年风云激荡汇聚而成的一个个神秘故事和千古传奇。

  ●在这片被誉为“散发着油烟味的活着的人文博物馆”里,留下了迄今在保山境内现存面积最大且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岁月如歌,世事无常,在走过高山低谷之后,如今的蒲缥老街再次迎来它的最好时光。它以静制动,以慢制快,以凝固的时光印迹让世人在这里感怀历史风云品味静心之旅忘却世间烦忧。

  ●祁辉觉得每次来蒲缥老街,不仅仅是为了休闲旅游,“这里伫存着那份人文情怀和久违的纯真,就是我的青春、奋斗和梦想”。

  蒲缥老街的那些人和事

  纯与真

  谢家小吃的老板娘杨兴明今年58岁了,在蒲缥老街的十字大街以卖浆米线和卤菜为生。今年国庆节期间,由于来这里的游人暴涨,这家营业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竟然一下子火了。“每天净收入有1000多块。”杨兴明说。

  为什么火?就因为纯和真。

  在蒲缥老街,杨兴明家的铺面位于十字大街的斜对面,在这条仅有两米宽的街巷上,伫立着的大多是明清以来的老房子并全力保存了最初的街巷格局。做为清朝末年以买卖日杂用品为主题的这条大街,一直以来就是这个西南丝绸古道上重要驿站的中心地带。这里曾是马店林立客商涌动的繁华集市。“赶街的时候,人挤得走都走不出去。”杨兴明86岁的婆婆张连芳这样告诉记者。每每回忆起当年老街热闹的往昔,张连芳的双眼就会放出异样的神采。从12岁开始在家里帮着父母卖浆米线至今,除去20世纪文革期间消除私有化时停顿过10多年,张连芳一家自始自终与浆米线相伴,由此也传承研制出属于祖孙三代上百年制作浆米线的工艺秘诀。

  张连芳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离开老街在保山工作,小儿子一家留在蒲漂老街一直以谢家小吃这个百年老字号为生。“年轻时我也到瑞丽去卖过服装和蔬菜,但都没赚到什么钱。后来婆婆把这门手艺传给我,我就静下心老老实实的来经营这个小吃店。”杨兴明说。一碗浆米线从最初的1元到如今的5元,从1986年至今的这30多年间,杨兴明严格按照祖传制作豌豆粉的真和纯,不仅征服了世人的味觉体验嬴得人心,还通过这一碗碗精心熬制的传统浆米线盖起了房子,养育两个孩子读完大学并过上小康生活。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蒲缥古镇新集镇迁往320国道重新扩张建设,蒲缥老街开始渐渐陷入沉寂。在大多数老街人都赶往热闹的新蒲缥大街做生意之后,倔强的谢家小吃依然坚守在老街的穷街陋巷中,并最终成就了这道风味小吃在今日一枝独秀的奇特景观。

  之所以有今天日久不衰的新气象,杨兴明的解释是,做小吃和做人是一个道理,与其精明,不如老实。为了这份承诺,每天早晨五点,杨兴明就起床开始磨浆制浆,她必须保证每天的豌豆粉是最新鲜的。而在食材的选择上也是选最优质的豌豆,从不沾染色素和添加剂,确保浆米线味正色鲜。

  现在,在十字大街的两头,只有谢家和叶家两家在经营着传统意义上的小吃店,他们似乎早己心有灵犀,叶家从早上6点营业卖早点至中午,而谢家则从下午3点营业到晚上10点。他们配合默契互为补充和谐共处,让这条开门就见邻舍的市井小巷和气盈盈,充满浓浓的人情味。而这也成为蒲缥老街近600年建制以来形成的一道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心理规范,它直接决定了这方水土上的人们在言语举止、步履节奏、人情世故上的行为方向。说得更直接一点,这也可以说是蒲缥老街多年人文情怀滋养出来的独特风情。这样的一种风情,无疑会渗透到每一条街、每一间房,并生长在每一个人心上,最终形成蒲缥人从骨子里渗出来的那份与人为善的醇厚的人格魅力,并成为了决定蒲缥老街整体命运走向的坚实根基。而这,恐怕也就是己经活了576年的蒲缥老街今日依然坚挺不衰的秘诀所在。

  对于杨兴明这个普通老街人来说,老街是什么呢?杨兴明认为,老街就是培植出浆米线这道百年传统风味小吃的厚土,是她得以生存的依靠,就是平淡生活中可细嚼的纯和真。

  深与藏

  和杨兴明的境遇不同,今年70岁的王志在省城退休后回到蒲缥老家。可能是因其祖上曾在老街开马店的缘由,回乡后他开始热心研究蒲缥老街的历史典藏,并成为当地熟知老街故事的笫一人。王志至今仍然住在当年祖辈留下来的老店里。老屋虽已陈旧,但在王志的细心守护着,依然稳固而又沉着。在这个栽满绿树的小院里,喝一杯老茶,听他慢慢讲述老街往事,那绝对是一次绝妙的享受。

  在王志看来,老街最大的魅力在于深与藏。他说,和昔日的繁华相较,如今的蒲缥老街更像是一位隐居山野深藏不露的贵妇。你看,她洗尽铅华素颜朝天,从容应对命运沉浮。她以平和淡定的姿态立于尘世,以其日常市井生活消磨似水流年。而在她身后,伫立着的是近600年风云激荡汇聚而成的一个个神秘故事和千古传奇。

  王志认为,在这片由20多条街巷组成的上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里,只要你静下心来观察和揣磨,充分发动你的好奇心,你就会发现体味历史风云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了。

  “一句话,这是个盛产好故事的地方。”王志扶了扶带在脸上的老花镜。“比如,地处老街入口处的卖盐街。”他说。

  卖盐街,因在明代盐商贩卖食盐为主而得名。按照当年的商品交易流程,从海外进入内陆的大量食盐在这里进行贸易流转,由此带动了一大批靠马帮驮运而积攒起巨大财富的“土豪”。比如位于卖盐街上的李家大院。“最凤光的时候,有上千头骡子来回在这条古道上奔忙。把中国内陆的丝绸和茶叶运往缅甸泰国直至印度等地,再把海外的盐巴和珠宝运回来。”王志说。

  的确,当马帮与商旅,财富与欲望汇聚在一起的时候,蒲缥的上空一定是风云漫卷,人潮熙攘。那个时节,这个西南丝绸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因其独特的交通枢纽位置正姿意享受着它的繁华梦。

  在卖盐街上,与李家大院的喧嚣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太平寺。它就在李家大院斜对面,相距不过10米。这座明朝时期就建立起来的寺院,在如今留存下来的古建筑群里,可称得上年代最为久远也最为长寿的。建于清末民初的李家大院在它面前,只是个小弟弟。让王志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地处卖盐街的这两处最为重要的两大建筑,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一边是世俗江湖,一边是宁静庙堂。这样的设置的确让人浮想联翩。重要的是,它们相距太近,却不排斥,互相融合和谐共处。”王志认为,这就是平衡。是一种绝妙的融合之道。

  “正所谓世上无新事。一个人在满足物欲之后,总要有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吧。从这一点上来看,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的道理通过这两个群体进行充分的表达无异于蒲缥人在为人处世上又一精妙之笔。”王志兴奋于自已的发现和思考。

  的确,纵观蒲缥老街留存下来的大量明清建筑群,基本上都贯穿了这一宏大主题。与日常市井生活的小坊小铺交相辉映的是大量的庙宇会馆,这些庙宇的存在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保平安求和顺是人们的最大精神渴求。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商贸流通中,由中外文化的碰撞所激发出的火花,直接点燃了当地人对教肓的重视。而像太平寺这样的诸多公共建筑则在其中扮演了各自最重要的角色。

  据史料记载,蒲缥老街在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就在永昌知府严宗喆、知县张福旭倡导下,在卖盐街的太平寺设立义学,开蒲缥地方教育之先河。至清光绪、宣统年间,私塾、蒙馆已较普遍。这些私塾主要设于太平寺、财神庙、陕西会馆、塘子寺等处。到1913年,在陕西会馆成立了蒲缥第一所初等小学。到1918年,已有初等小学5所。1921年,又在财神庙成立蒲缥第一所高、初两级小学。到1948年,蒲缥共有中心国民学校5所,一般国民学校20所,共有在校生1238人。因为办学兴旺,蒲缥由此出现了众多有影响的历史名人,诸如清代名举人杨除觐东、民国专员杨毓铣、留日同盟会员王武、著名爱国侨领梁金山、护国名将徐进、辛亥永昌起义将领彭蓂等10余人。

  而最让蒲缥人引以为豪的是梁金山。

  “应该说,梁金山是一位影响世界的名人。”王志说。这个高个子的男人从家乡蒲缥出发,带着脱贫致富的梦想到缅甸淘金,历尽千辛万苦成为当时的东南亚华人首富。抗战时期,面对国难当头,他捐资建起了怒江上笫一座钢架桥惠通桥,同时为支援抗战,为祖国捐献大量的汽车和军用物资。连他在家乡的住所也成为当时抗战指挥所。在这个极端的世事动荡中,也极为充分的表达了梁金山一片炽热的家国情怀。

  “他是一个伟大的蒲缥人。”王志深有感触的对记者说。

  2015年7月,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蒲缥镇党委政府对位于蒲缥古镇方家寨的梁金山故居进行了全面修整,让这位蒲缥老乡得到了他应该拥有的尊严和荣耀。成为今日人们来蒲缥必须要了解的最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而与梁金山故居一脉相承的蒲缥老街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也在新一轮的行动中拉开了序幕。

  慢与静

  “现在的蒲缥古镇包括了如今的蒲缥镇政府和蒲缥社区所在地。其中蒲缥老街部份为街子自然村,目前有480户,1922人。因老街上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落的存在,蒲缥古镇于2007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蒲缥镇党委书记杨明向记者这样介绍蒲缥老街的重量。

  做为目前隆阳区打造区域次中心建设的蒲缥,随着大瑞铁路蒲缥贷运站的设立,再次为这个因交通发达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千年古驿站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光。与此同时,如何让这片迄今在保山境内现存面积最大且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焕发不老的容颜并发挥其潜藏的无限能量,并让这批无价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今日蒲缥再创辉煌的奠基石,就成为历届蒲缥镇党委政府寻找突破口的重要任务。

  “我们现在找到的方法就是,在积极开发建设新区建设的同时,不忘保护旧老衔。以原十字街为中心的老街区各街巷及相关建筑和民居都基本保持原样,并要求在今后的改建中做到修旧如旧。”杨明说。

  只不过,这个工程对一个乡镇来说太宏大,难度的确不小。

  从2015年4月21日到2016年6月历时一年完成的卖盐街改造建设工程来看,这条全长137米、均宽4.8米,涉及农户27户的改造工程投资就达400多万元。涉及工程项目包括路面火山石铺设、雨水排污、给水工程、污水管道、通信、照明、消防改造等8个子项目。

  “难就难在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管道以及埋线方面”。家住卖盐街的老街一组小组长饶德感叹。由于整个老街482户人家都没有下水道,长期以来老街人冲澡上厕所等生活细节方面都很不方便。 此次改造后,所有的农户都拍手叫好。在绕得新近改造完的家中,重新添加了卫生间,不仅可以洗热水澡,还可以用上抽水马桶。同时,改造一新的卖盐街家家户户还原了中式板栗色仿古门面,道路也重新还原成青石板路面。成为老街又一新景观。

  “接下来还有20条街巷要进行改造。项目资金来源是个大问题。不过我想,这场针对老街保护和传承的大门己经打开,我们就不会把它关闭”。杨明坚定的说。

  “在这20多条老街的小坊小埔里,深藏着有百年历史的酿酒老号和风味小吃,还有茶香飘逸的老茶坊和大量的文物古迹,今日蒲缥引以为豪的所有名特产品如甜大蒜、石榴、甘蔗、石榴花菜、汆肠子等,几乎全部由此产生并名扬四方。它是蒲缥人之所以成为蒲缥人并生生不息的源泉活水和文化基因所在。” 蒲缥镇镇长田德成这样概括蒲漂老街对蒲漂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

  如今,蒲缥老街至今还保存的众多明清时期修建的庙堂和会馆等重要文物都需要修缮和改造。如明代时修建的陕西会馆、江西会馆(萧公祠)、太平寺、修正寺、塘子寺、文昌宫等,清代修建的药王宫、李家马店、池家马店、李家大院、彭家大院、财神庙、储家大院等,以及1942年滇西抗战时,远征军在驻守蒲缥时留下的大量珍贵遗产和文物。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见证了蒲缥的兴盛发展,做为历史的延续,它们汇聚在蒲缥老街,成为这片被誉为“散发着油烟气的活着的人文博物馆”里最重要的主角,亦是急待抢救维护的难点。

  但在众多旅友们看来,蒲缥老街在现今依然保持着的那份难得的纯真和恬静,正是他们在当今忙碌的生活之余,选择享受“慢生活”的最佳去处。

  “这里没有现代商家的喧嚣,没有车辆的拥挤,没有咖啡屋、茶餐厅、KTV和网吧,只有静静流过的时光和无边无际向你涌来的历史风云。一切似乎时钟停摆,似空间静止——古镇,静悄悄。”

  这是来自陕西西安的黄金鹏在自已的微信朋友圈里对游历蒲缥老街后写下的一段文字。43岁的黄金鹏告诉记者,他是来保山做生意时偶尔来到蒲缥老街的。从吃了一碗浆米线和一盘地道的甜大蒜之后,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更让他惊奇的是,在距离他的家乡如此遥远的边疆,他的先祖们早在明代就在这建立了陕西会馆。冥冥之中,和蒲缥老街的相遇,算是一份缘。

  今年国庆节,他约了自已的父母和亲人共八个人来到蒲缥老街休闲观光。在位于草鞋街的陕西会馆遗址,当年的气宇轩昂早已不见,残留的屋顶上长满衰草,黄金鹏认为,有必要让更多家乡人知道在这条古丝绸之路上的蒲缥,曾留下了自己先祖们勇闯海外的传奇故事。他准备向朋友们发出号召,重修新时代的陕西会馆。

  而对于从蒲缥老街走出去的祁辉来说,蒲缥老街就是他日夜思念的故土和乡愁。他发现,在很多人眼里正处于沉静低谷的老街恰恰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理由是,它以静制动,以慢制快,以凝固的时光印迹让世人在这里可以获得情感的需求抚慰心灵创伤忘却世间烦恼。

  “这也是老街让我怀念至今最打动人心的地方。”说起和蒲缥老街之间的情感,46岁的祁辉就发出这样的感慨。20多年前,祁雄从这里走出大山,考入上海一所大学,之后留在杭州工作。之后,他几乎每年都会回到老街住上几日。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对老街现存的静与慢有了自己更深的领悟。“在静悄悄的老街行走,你就在和历史对话,重要的是这里有油烟味,它是有体温的接地气的人文博物馆”。祁雄说。

  今年国庆节,祁雄邀约了七八位好友齐聚蒲缥老街,他觉得每次回蒲缥老街,不仅仅是为了休闲旅游,“这里伫存着我永远的乡愁,它就是我年轻时的青春、奋斗和梦想”。

  本报记者 周向东/文 杨俊超/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步苏州街巷
真恶心 看完以后再也不吃“过桥米线”了!
老旧街巷
济南老街巷
寻找西安记忆 消失的老街名巷传承城市基因
济南街巷老照片系列⑭——宽厚所街(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