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文斗:贮贝器上雕刻着古滇国的历史




云南省博物馆馆长 马文斗




《如果国宝会说话——古滇国贮贝器:走下神坛的牛虎》



“横空出世,神秘消失”

——这是马文斗馆长对古滇文化的形象描述。


古滇文化是从战国初期到西汉末年,以昆明、玉溪两地为中心的几百公里内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500年转瞬即逝,古滇国神秘地消失了。除了《史记》等书中近百字语焉不详的记载,只有一批见证了古滇国辉煌艺术成就的青铜器得以幸存,留待后人去探索。在滇文化青铜器中,有一种类型的器物在中国其他地区从未见过,因而成为滇文化所独有,也更增添了古滇文化的神秘色彩,它就是——贮贝器。


贮贝器



贵族专属器物


用通俗一点的语言来解释,贮贝器就是一种大型的“存钱罐”。那么这种存钱罐有什么功能和意义呢?


其实贮贝器并不是实用器,而是一种代表性器物。目前,贮贝器存量不多,主要发现于两个墓葬群,一是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也就是滇王墓所在地,出土了十几件贮贝器;二是在玉溪市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也出土了十几件贮贝器。这些贮贝器都出土在规格较高的贵族大墓里,而在一般阶层的墓葬里并无发现,这说明贮贝器是当时贵族的专属器物。


虽然不是实用器,但一些贮贝器在出土的时候,里面还放着贝壳,也就是当时的货币。这些贝币来自哪里呢?据马文斗馆长介绍,经过各种研究对比,包括与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合作展开的调查发现,这些贝壳多数来自于印度洋,长途跋涉、历尽千辛运输而来,因此相对稀少而珍贵。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发现,从战国到西汉,云南大部分地区还处在以物易物的阶段,使用货币的情况非常少见。所以贮贝器中发现的贝虽然是当时的货币,但在商业流通渠道其实非常少见。


马馆长总结到:“贮贝器作为盛装贝币的容器,实际上发挥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只是表明这个贵族特别有地位、有财富。”


贮贝器中的贝币



特殊文化造就的特殊器物


目前,已经发现并出土的贮贝器数量很少,全世界不超过50件,云南省几家博物馆馆藏件数加起来大概在30件以内。


这些贮贝器器形比较统一,基本分为两种造型:一是束腰筒状,敞口;二是铜鼓形,由一个或两个铜鼓叠摞组成。多数都是束腰筒状,底部有几个足,顶部有盖子,盖子上面多数有各种雕塑、场景复原等等。“这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马文斗介绍到,“存在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滇国其实并不太富裕,或者说青铜器是当时十分珍贵的器物,所以我们发现当时有废品利用的情况。比如说铜鼓敲破了,工匠就把它堵起来做一个盖子,然后把两个铜鼓焊在一起,转化为贮贝器使用。当然也有很精致的,包括表面鎏金的。”


束腰形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


铜鼓形祭祀场面贮贝器



虽然稀少,但这批贮贝器的浇铸技术、制作工艺都非常精美。器盖上的雕塑不光有比较大的房子,比如说干栏式建筑、长脊短檐建筑等等,还有很多小到只有一、两公分的人物。“这说明滇国当时的青铜浇铸水平在整个中国也是处于领先水平的”,马文斗说到,“事实上,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一直都是中国最主要的铜产地。现在我们在研究里也发现,在中国古代,很大比例的铜是从云南输送出去的。一直到清代,中国主要的铜币,也就是方孔钱,多数都是在云南浇铸的。”


贮贝器上精细的建筑、人物、动物



身临其境般的场景复原


讲到这批贮贝器,最让马文斗先生赞不绝口的是贮贝器上大量的立体雕塑和场景复原。贮贝器的器形比较统一,但是每一件上面的纹饰和场景都完全不一样。这些雕塑以最直观、最写实的方式展现了当时古滇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房屋建筑、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等,细到纺织的妇女、卖东西的小贩、捆在柱子上祭祀的场景、作战的士兵都有所刻画,为我们恢复了一幅幅活生生的滇国生活场景和战争场面。


“这就十分难得了,仅仅几十个贮贝器能就把战争、祭祀、狩猎、农耕、市井百态、还有动物搏斗都体现出来,应该说是非常全面的一部历史教科书了”,马馆长赞叹道。


祭祀场面


纺织场面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过去一个国家的大事情主要是祭祀和战争。战争场面当然也是贮贝器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其中很多细节的刻画令人赞叹,比如打仗的时候把头割下来、把手砍下、将军骑着马等等。“特别是有些稍微大些的雕塑,比如说鎏金骑士贮贝器,骑士的金盔金甲、服饰、发式、面貌都清晰可见。”


马文斗还介绍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细节。“这里的雕塑人物,不论他是穿着金盔金甲的滇王也好,贵族也好,还是士兵也好,他们都是赤脚的,说明滇国人当时是不穿鞋子的。另外,所有的马匹都是没有马鞍也没有马镫的,这就和中国整体的青铜器研究是相吻合的——我们认为马镫和马鞍是在魏晋南北朝出现的,从战国到西汉这段时间里是没有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批贮贝器的雕塑和场景复原的意义重大,因为它们为我们研究滇国的历史、社会制度、贵族制度、经济制度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料。”


战争场面(赤脚的鎏金骑士、士兵、马匹)


“这种立体的群塑比文字更有说服力、也更震撼,因为它相当于活生生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况”,马文斗进一步介绍到,“特别是有些青铜器,我们自己都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比如说我们收藏着一件二牛搏虎贮贝器,表现了牛、虎、猴子和鸟。它的盖子上面有一棵树,树上有鸟在飞、有猴子在惊跳,下面是牛和老虎在搏斗,牛角已经把老虎的腿都对穿了,非常非常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工匠好像是看过这样的场景才创作了出来。哪怕现在来看,这幅将近2000年前的画面,好像也是活生生的一样。”


动物搏斗场面


此前,关于滇国的研究资料仅限于《史记》中寥寥百字的记载,直到后来滇王金印的出土才揭开了古滇王国的神秘面纱。而这批贮贝器上面的各种雕塑,体现了滇国当时以写实为主的一种文化方向和审美意识。因为它们是写实的,就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多反映当时生活状况和历史信息的实物资料,这在其他类型的青铜器中是很少见的,也弥补了关于滇文化文字资料很少的情况。


不仅如此,这些雕塑也为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非常有意思的关注点。


比如,贮贝器雕塑中大量出现的牛、虎、蛇等动物,反映了云南从古至今一种图腾崇拜的延续。研究表明,古滇人认为老虎是凶猛的象征,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牛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也代表生产力;蛇则是云南比较常见的动物,经常在地里出没,被云南人视作土地的象征。牛、虎、蛇及其他一些动物是云南主要的图腾崇拜物,所以云南滇文化青铜器中经常出现这些纹饰。


贮贝器上的牛虎雕塑


“还有一点特别让我们感到惊喜”,马文斗特意提到,“就是雕塑人物的发式。根据我们和其他地区青铜器的对比发现,滇人的发式和周边的昆明人等等都不一样。”这里要先讲到一个小常识,很多人可能会误解:过去,生活在如今昆明滇池周边的人叫滇人,而生活在大理洱海地区的人叫昆明人——这种叫法和现在正好相反。这两个地区的人发式是不一样的。“在滇文化青铜器里体现战争的方式通常就是刻画两个部落打仗,而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服装、发式把两个部落明显地区分开来。我觉得这个研究挺有意思的,对所有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讲都是非常好玩的事情,那就是历史上地域的变化、称谓的变化、生存环境的变化等等,都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雕塑人物发式


横空出世 神秘消失


随着《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热播,“横空出世又神秘消失”的古滇国吸引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关于古滇文化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世人去探寻。


根据目前考古调查的情况来看,古滇国大概出现在战国时期,到西汉末年、东汉早期突然消失,持续了500年左右的时间。任何成熟的文化都应该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古滇文化中尚未发现任何相关资料。“正因为它神秘——出现得神秘,消失得也很神秘,所以才给世人留下了很多遐想,才让考古工作者和历史研究者有很多的内容可以挖掘,才能引起世人特别是广大文化爱好者的密切关注。”


现在,很多文化爱好者、影视制作者、人类学家等等都在关注滇文化,都在不断揣测、想象,也出现了很多以滇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和电视纪录片。有人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发现了与滇文化风格相似的建筑,也有分析认为滇人后来向滇南或者顺着红河流域、澜沧江一路朝东南亚流传出去了。“当然,这些都只是推测和探索”,马文斗补充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公认的说法,希望以后会有更多考古发现和支撑资料。”


正如马文斗馆长所说,我们期待随着公众对滇文化关注的提升,会有更多关于滇文化的资料被发现,早日揭开古滇文化神秘的面纱。


最近,央视纪录频道CCTV9推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在各大视频网热播,很多人一口气刷完了25集,大呼过瘾的同时又感觉意犹未尽,期待着第二季到来。


在第二季即将上线之际,文博在线推出了“国宝守望者说”系列专访,我们采访了国宝背后的守望者——发掘者、修复者、研究者和保管者,请他们给大家讲述更多关于国宝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滇国出土青铜储贝器,装钱用的!
古滇国贮贝器
贮贝器,古滇文化的历史书
李家山:这恐怕就是考古发现的最「牛」古墓!
滇·文化|贮贝器欣赏:看看古滇人的“存钱罐”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 · 诅盟场面贮贝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