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库】陈文玲:人工智能代替不了人类


经济》智库专栏


今日专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


陈文玲

最初的两次工业革命已经过去太长时间,人类的劳动能力消失了吗?并没有。我们的工作更高效、更精细,我们并没有对机器产生畏惧。如今,数字革命已悄然来临;未来,它还会渗透到人类生活的细枝末节,我们同样不必因此害怕或纠结。


电子商务的推广、共享经济的出现,已经对自然人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影响。截至2017年,数字产业化(基础层)在中国,尤其是信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业、细腻通信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2万亿元;产业数字化(扩展层),即数字经济对其他非信息产业的渗透,比如智能制造、互联网 、现代农业等的规模已经达到21万亿元。量变产生质变。上述数字也说明,太多改变已经慢慢到来。



将来,如果数字经济发展到无比强大,人工智能已取代人类绝大部分劳动,我们是否需要担心自身安危?“机器人或者其他智能,永远代替不了人类,他们永远是为人类服务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她强调:“如果我们将工业革命总结为‘机器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替代和帮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数字经济时代或者数字革命是‘人工智能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帮助’。”

最初的两次工业革命已经过去太长时间,人类的劳动能力消失了吗?并没有。我们的工作更高效、更精细,我们并没有对机器产生畏惧。如今,数字革命已悄然来临;未来,它还会渗透到人类生活的细枝末节,我们同样不必因此害怕或纠结。

陈文玲认为,即使到了数字经济深度完善的时期,机器或智能也无法完全取代人类情感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哪怕将来有一天,数字化完全取代人类脑力劳动,也无法取代感情的部分。你可以找机器人问路,只要程序设置对,机器人就能给出正确答案,但街上那些戴着袖章的大爷大妈们,他们除了帮你指路,还会主动辨识你的困境,主动提出帮助。很多志愿者的工作与情感陪护直接相关,这部分工作也很难交给机器去完成。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信任和关爱就是其中一部分,这也是任何技术都取代不了的。

陈文玲还指出,未来,数字经济会引导社会形态与治理发生革命性变化。“在智慧城市里,人与人交换信息的方式会改变,大家丢了手机肯定比丢钱包还难受。”城市与乡村的形态也将发生根本性变革。过去以城市为主题;在数字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国内空间布局会以城市群为主;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人工智能,加上高铁、高速公路和航空网,会将城市与乡村连接为一体。


作者:《经济》杂志记者  寇佳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正非:数字经济未来发展将超过前工业革命的规模
设计更加负责任的数字未来
马光远:数字经济时代,小微企业面临的财富机会更多了
经济学家朱嘉明:AIGC将为元宇宙解决两个技术难题
技术创新使生产效率止步不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如何破局
论中国:第四次工业革命四大支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