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废旧工厂焕发新生的秘密是......

德国埃森博物馆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与科技进步,曾经象征经济实力、代表城市工业文明的工厂群落逐渐没有了往日的光辉。可是,难道它们的命运要在尘土掩埋中就此终结?难道曾经的辉煌就这样一去不返?


破旧不堪、残窗烂瓦、流浪小动物栖息地……近年来,旧工厂的“废物利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设计师的关注话题。

北京EMG东村艺术中心


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工厂、仓库,因为使用频率的日渐减少变得冷清而人迹罕至。拆除,整个建筑物尚且完好可用;不拆除,占地面积太大且又与周边繁华都市整体风格格格不入。于是,应舍而不宜舍,这些废旧建筑物变成了一块块工业“鸡肋”。

德国埃森博物馆


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改造旧厂房的成本相对低于旧区重建的成本投入,并且如果将这些旧厂房推倒重建,对于环境资源也会造成破坏和浪费。因此,在旧工厂基础上进行装修改造成为大势所趋。

马德里屠宰场



废旧工厂的艺术改造



磨坊城博物馆(Mill City Museum)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正如它的名字,这里曾经是一个面粉加工车间。1880年建厂之后的50年里,这里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面粉加工中心。每天磨出的面粉可以制作成1200万条面包,号称“世界面粉加工之都”。

磨坊城博物馆旧照


然而,1887年一场由面粉粉末静电引起的爆炸事故,使这里成为了一片废墟。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开始废墟清理工程,建立了废墟公园——磨坊城博物馆。  

磨坊城博物馆


废墟玻璃大厦、面粉立缸、钢筋Office,构成了博物馆独有的机械工业风格,馆内设计则复原了面粉磨坊时代的工业生产流水线。参观者可以按照面粉的加工流程从建筑物顶部至底部依次参观。

磨坊博物馆


因为对原车间生产流水线的高程度复原,象征工业文明的齿轮、蒸汽机被小心保留下来,使得磨坊博物馆也具有了教育意义,成为许多当地学校孩子们的课堂。

磨坊博物馆


位于东柏林的The Kindl当代艺术中心前身是柏林酿酒厂(Kindl Brewery)。原厂房由发电屋、酿酒坊、塔和蒸汽房组成。

柏林酿酒厂


在改造中,设计师对于厂房原有部分很细心地刻意保留,并且结合艺术中心的基础功能进行了部分艺术加工。

The Kindl当代艺术中心


带有混凝土和玻璃原始风格的外置楼梯门廊,被改造成了引观众进入展区的重要通道。这样一来,在保护原始工业建筑不受损坏的前提下,普通走廊成为了展现艺术构思的重要工具。

The Kindl当代艺术中心


如今,改造后的Kindl与公众有了更多的联系,就像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在它周围,许多存在于柏林酿酒厂时期的建筑机构开始探索生活与工作的新方式,试图像Kindl一样,让自己焕发新生。

The Kindl当代艺术中心


相较于世界的旧改进程,国内的老工厂区改造晚很多,基本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然而速度却快很多,这与城市发展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高雄驳二港口


中国台湾高雄驳二艺术特区被称为“台湾798”,这里曾经是港口仓库,也是第二号接驳码头。2000年,驳二被设计师变成了一个独特的近海艺术空间。

驳二艺术特区


原有的仓库在改造过程中,斑驳的铁门和裸露水泥的墙面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海港气息和工业风格融合在一起,展现了独特的港都特色。曾经运送货物的铁道虽然已经不再肩负它的原有使命,但如今这些废弃铁路也在艺术改造下焕发出新鲜活力。

驳二艺术特区 



老厂区的新规模效应



由于旧时代的老工厂往往楼层高、空间大,再加上它们通常由不同结构的多个厂房组成,因此在新时代的改造下,废旧老工厂区非常容易为产业集群提供便利条件。于是,旧工厂改造已经不仅仅拘泥于艺术创意产业,而是更多地加入了商业和生活元素。

纽约soho区


纽约soho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一开始,原有工厂外迁,旧仓库、旧楼房空置下来,于是这里变成了艺术家的宝地。他们把原本建筑当中较为空旷的空间凿空,设计成自己的画室、办公室,并且在整个空间当中建造出小阁楼作为起居室,这便成为了最早的loft。

现代loft


后来,为了生存,艺术家们逐渐把loft一层改造成商铺,依靠出售作品来换取生活来源。然而由于商业代入,纽约soho区的地租和生活费用越来越高,那些纯粹靠作画来维持生活的艺术家发现自己越来越难承受这里的高额生活成本,于是陆续搬出到更便宜的贝翠卡、东村等地。而纽约soho区,则慢慢向商业、艺术、娱乐、生活的综合性街区靠近,产业规模效应逐渐凸显

纽约soho区


如今,在各种世界知名品牌聚集的百老汇大道,依然能看见过去废旧工厂留下的印记,商铺大门上锈绿色的铁柱、商铺内部铸铁痕迹,设计师们别出心裁地刻意保留,为soho区留下了浮华以外的厚重历史记忆

百老汇大道Rizzoli老店


可以说,纽约soho区今天的商业繁荣源于六七十年代的艺术繁荣,以画廊为代表的商业贸易为这里的经济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旧时代的老厂区成为艺术区,又变为今天的集群产业区,废旧工厂的“回收利用”在这里成为一份满分答卷。

百老汇大道Rizzoli老店


如今,越来越多的工厂改造项目已经超越最初纯粹艺术改造而向多功能集群方向发展。多元化组合空间,满足了公众多种生活需求,甚至开创出全新的生活理念。那些曾经的旧厂房,带着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走进全新的时代,而设计师别出心裁的细节保留,使老建筑那独特氛围弥漫四周的同时,焕发出适应于公众现代生活的全新生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破解城市空间难题:国内外老旧厂房改造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去处】从废旧工厂,到潮流地标,4种方式带你玩转半岛1919
对话AA | 贾皓然:艺术品是被解构的生活碎片
知道厂房装修原则吗?
老去的工厂
请看看----这些算不算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