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怀学:我的家乡沉入了湖底



2007年秋天,我探亲回家路过水富,向家坝电站坝址两岸已是几声隆隆彩旗飘扬,电站前期工程早已开工建设。震惊之余,怅然若失,难以割舍,有一种切肤之痛!家乡真的要被淹了?金沙江下游150多公里的自然人文景观,真的要消失殆尽了?


回到昆明,决定暂时放下拍摄了8年之久的“布朗族”专题,竭尽全力抢救性拍摄我的家乡。我开始四处“招兵买马”,先后投资两万余元,买了更小巧轻便的康泰时G2、T3胶片相机,更大画幅的二手4X5皮腔相机,还有DV摄像机,策划用移动和静止影像记录我的家乡。


接下来的10年间,我忙里偷闲,寒来暑往拼命往老家跑。但终究还是因工作性质所限,每次拍摄,时间都很仓促,动静影像往往顾此失彼,DV第一次小试牛刀就放弃了,大画幅相机操作复杂,只能拍些景观照。最终删繁就简,确定用传统135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抽离掉繁杂的色彩,用凝重的黑白影像去记录金沙江两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随着电站建设进度的推进,我回家拍照的频度,从一年一两次,到最后搬迁、拆除、淹没阶段的三四个月时间,几乎每个月都往老家跑。为了省钱、省时间,每次往返老家,我都选择搭乘晚上的硬座火车或长途汽车,没坐票,买站票,第二天一下车,便马不停蹄一路沿江边开拍。吃便宜的饭菜,住廉价的旅店,每次悄悄潜回,静静离开,尽量少打扰亲戚、同学,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尽可能用到拍摄中。进城住同学家,早出晚归,饿了,买两个包子、馒头边啃边拍;困了,靠在街头巷尾打个盹,继续拍,晚上,再狠吃同学一顿。十余年,回家二三十趟,拍摄了上万张底片,用相机记录了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的山川风貌、人文景观和父老乡亲的朴实生活,用影像见证了家乡的变迁,以及库区移民对故土的那份不舍、无奈和内心的挣扎。


历史总要向前,生活还得继续。2012年10月10日,向家坝电站蓄水发电,金沙江下游波涛汹涌的江水不再桀骜不驯,变成了一个连绵150公里的“高峡平湖”。家被淹了,家乡沉入了湖底,家乡变成了故乡!难以想象,不久的将来金沙江上已建、在建、拟建的25五级电站全部建成发电,未来的金沙江,将是怎样一幅图景?我将用我有限的余生,以影像档案的形式,一如既往记录我的故乡——金沙江,为母亲河及两岸的父老乡亲,继续立此存照。



散场后,准备坐过河船回家的人。金沙江下游两岸,自古山高坡陡,陆路不便,水路畅通。集镇、场口大都集中在沿江两岸,来往方便。赶场天,既是老百姓购买油盐酱醋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时候。(云南绥江 2007.11)



从拆迁现场搬运家具的人。(云南绥江 2012.08)



夏天,报废的过境公路大桥上下,成了市民纳凉休闲的地方。(云南绥江 2011.07)



有子女到谈婚论嫁的移民家庭,父母都赶在库区蓄水前为他们操办婚事,免得搬迁后,亲朋好友各奔东西,难得聚拢。农村喜宴大多自筹自办,家境不富裕,也要摆它“九大碗”,吃喝三天,分“加官酒”、“正酒”。( 绥江银厂坝 2011.12)



收工后,在江边喝酒聊天的沙石工。(云南绥江 2008.06)



30年前,“王照相”背着120相机,走村串户替人拍纪念照、证件照,后来在红太阳广场摆摊照相,一照就是几十年,是拍毛主席像最多的人,也是红太阳广场变迁的见证者。说“王照相”无人不知,叫“王清焕”很少人知道。如今,红太阳广场要拆了,毛主席像要搬了,“王照相”心有不舍。(云南绥江 2009.09)



拆除中的会仪镇。曾经是铜运古道上的重镇之一,金沙江上最古老的航标塔,就建在会仪镇的官田坝江边。一夜之间,会仪老街已是面目全非。(绥江会仪镇 2009.10)



端公在为吃斋念佛的善男信女做法事,以求菩萨保佑。(四川绥江 2004.01)



福延镇老街上,津津有味看男孩骑自行车男人。(四川屏山 2010.09)



公平买卖。市场上的管理人员在为买卖双方称“双月猪“。(云南绥江 2008.06)



赶场天,替人打卦算命,逢凶化吉的八字先生。(绥江大桥上 2009.09)



过去,金沙江下游陆路交通不便,老百姓的日用百货、油盐酱醋,出入货物全靠水路运到码头,再人背马驮运往乡镇,背夫行当生意红火,有时,背一趟生意,少者三五天,多者十天半月。新滩一带的背夫,平时以背石灰、煤炭为主,当年的石灰码头,背石灰的背夫络绎不绝,凭力气吃饭,赚点脚力钱。随着金沙江下游两岸陆路畅通,水运衰落,背夫行当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云南绥江 2008.06)



婚礼上,新郎新娘携双方父母一同答谢宾客。明年10月,身后的老屋将被淹没。(四川屏山  2011.12)



捡到装粮食的木桶的村民。(云南绥江 2012.06)



江边的搬运工。(云南绥江 2007.11)



茶馆里喝茶的茶客。(四川屏山 2011.07)



拉着板车揽生意的车夫。(云南绥江 2009.09)



码头上等待摆渡的乘客。(四川屏山 2010.09)



卖农具的铁匠。(绥江正街上 2008.06)



屏山县城有上、中、下三个码头,是四川省在向家坝电站淹没区内最大的内陆港口,也是金沙江下游滇、川两省航运、贸易最繁忙的港口之一。男人牵着牛走上趸船准备过河。在金沙江上,人畜混装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屏山下码头 2008.06)



七月半,金沙江一带有烧纸祭亡灵的风俗。纸火摊摊主,自称通阴阳、晓巫术,免费为买香蜡纸钱、冥币的村民做法事,保佑家人平安发财。(永善佛滩镇 2011.07)



石溪,铜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街长不足100米。(绥江石溪村 2010.12)



绥江县城搬迁期间,满大街丢弃的缺胳膊少腿的“模特儿” 。(云南绥江 2012.08)



绥江县城碾子弯,祖传三百年的张氏杆称作坊,用料真、手艺好,代代相传。可如今,用杆秤的人少了,材料贵、成本高,只能勉强维持。姑嫂俩发誓:搬迁后再不做杆称了!传承三百年的传统手艺将从此失传。(云南绥江 2007.11)



贴“囍”字的新房。(绥江营盘上 2012.08)



新街上的挑夫。(绥江新滩镇 2009.10)



在金沙江边游泳洗车的车主。(云南绥江 2012.06)



81岁的老待诏(理发师)肖业成老人,12岁学艺,在福延镇上剪了70年头发,从公私合营,合作社解体,到改革开放,是镇上有名的剃头匠。客人都是左邻右舍的邻里乡亲,亲朋好友,许多客人只认他,非他不剪。(四川屏山 2010.09)



走出破拆工地休息的拆迁工人,身后是拆得摇摇欲坠的楼房。(绥江金江街 2012.08)



拆除自家房屋的移民。云南绥江2007.11



解放前就在江上跑船的老轮机长。(云南绥江2009.10)



老街上卖早点的人。(四川屏山2007.11)



周光祥、夏仲英夫妇,库区自行安置移民,用补贴款加上自筹资金,在水库边盖了栋砖房。育有一儿一女,在县上读初、高中,儿女正是花钱的时候,夫妇俩农闲出门打工,供孩子上学和贴补家用,农忙回家种庄稼照顾家人。(水富邵女坪 2014.04)



…………………………………………………………………



罗怀学《故乡》


280mm x 290mm,265页

布面精装,印数:1000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17年05月第1版



仅售:198元

最后100本,手慢无


一本赔本的摄影集

价格美丽到令人心疼……

没办法,罗老师愿意

他说“给喜欢的读者看到是最重要的”



淘宝口令


¥ImmhbqigMKh¥


需要签名请留言








淘宝购买

复制这条信息¥ImmhbqigMKh¥后打开👉手淘👈

如口令失效,淘宝搜:柴书店 - 罗怀学


微店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金沙江,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日子
罗怀学:我的家乡永远沉睡在湖底了
会员佳作 | 罗怀学:高峡出平湖
两万张照片中,选出40张
罗怀学:回得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
已永远消失的金沙江古栈道【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