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滇池治理又有大动作!昆明4年要打造这32条美丽河道

2020年是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的决胜之年,也是滇池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6月3日召开的2020年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指挥部工作例会暨第二次河(湖)长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严控雨季溢流污染,减少雨季混合污水进入河道和滇池;强化流域系统治理,不断提高入湖补水水质;加快生态系统修复,提高滇池湖体自净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滇池水质持续改善,要加快补齐滇池保护治理工作短板,确保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睡美人静卧滇池畔。

会上,滇池流域各县区政府“一把手”签订了《2020年滇池流域河道溢流污染防治承诺书》,承诺将切实做好各项雨季溢流污染防治工作。这也是昆明市首次签订溢流污染防治承诺书。

其实,就滇池流域河道污染防治和建设提升,在《云南省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3年)》《昆明市市容环境整治提升2019-2020年行动方案》中,都曾提到要开展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

那么,

为什么要建设美丽河道?

昆明的美丽河道要咋建?

建成后会带来哪些改变?

近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答。


海河水清岸绿美如画。

01丨为何要建设美丽河道?


要实现水清、河畅、路通、景美、人和


“滇池流域河道整治自‘九五’开始,已历经二十余年。在整治过程中,随着整治范围逐渐扩大,工程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吴朝阳介绍,昆明历史水系曾是古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稳定城址、促进工商业发展和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提供了必需的生存资源。随着昆明不断推进转型升级,河道建设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城市滨水区也逐渐成为展现城市风貌与个性的重要载体,凝聚了城市居民的精神归属感和场所认同感。

吴朝阳介绍,就目前现状来说,滇池流域的河道廊道曲度、宽度较小,河道线型现状与规划不对应,汛期防洪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河道景观缺乏特色和感知性。“在美丽河道建设中,昆明结合国家、省、市相关规划及要求,本着‘安全为本、生态优先、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文化引领、共享共管、分级实施、部门联动’原则,组织推进‘安全可靠、生态优美、舒适宜居、韵味重塑、智慧管理’型的美丽河道建设,以促进滇池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滇池流域水资源积蓄、防洪排涝等系统的良性循环,丰富城市滨水空间的规模和功能,展示昆明市‘三山一水’的高原水乡格局,突出山水城市的景观特征,最终实现水清、河畅、路通、景美、人和。”

美丽的盘龙江。

02丨昆明美丽河道要咋建?


4年建设32条“美丽河道”


目前,昆明已制定《昆明市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昆明将美丽河道建设纳入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以各区政府为责任主体,结合属地的河流水系分布、江河保护治理任务和水生态修复等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与昆明市滇池治理、滇池流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乡村振兴、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统筹推进,不断提升滇池流域河道的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全面促进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实现人水和谐。

“昆明市滇池流域美丽河道的目标是建设让群众满意、能不断满足人民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和谐水文化、有效水管理’的需要。《指导意见》主要是提出建设美丽河道的通用性要求及措施,坚持安全为本、生态优先,分级实施、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文化引领、共享共管四大基本原则,每条河道的具体建设内容都需结合实际情况,在下一步的设计中进行细化。”吴朝阳说。


按照《指导意见》:

2020年

昆明将完成盘龙江、大观河、金汁河、冷水河、牧羊河、小清河、虾坝河、宝象河(新宝象河)、船房河、采莲河、洛龙河、捞鱼河、东大河、茨巷河共14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盘龙江、捞鱼河共2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

2021年

完成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东白沙河(海河)、马料河4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大观河、新运粮河、宝象河(新宝象河)、洛龙河共4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

2022年

完成姚安河、南冲河、大河(淤泥河)、柴河、 白鱼河、老宝象河、中河(护城河)、古城河共8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采莲河、船房河、茨巷河、东大河共4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

2023年

完成乌龙河、西坝河、金家河、枧槽河、大清河、广普大沟共6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南冲河、金汁河、老运粮河、大清河共4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


船房河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03丨建成后会有哪些变化?


建设安全河道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美丽河道建设过程中,我们把河道安全作为底线和原则,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美丽河湖建设的首要位置。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建设安全河道,提供行洪保障、通航安全,并完善河网。”

吴朝阳介绍,在防洪要求中,《指导意见》明确,盘龙江、新运粮河(龙院村以下)、大清河(枧槽河与明通河交口以下)、海河(东白沙河水库以下)、宝象河(羊甫闸以下)、洛龙河(白龙潭水库以下)、捞鱼河(松茂水库以下)采用100年一遇标准;新运粮河(龙院村以上至西北沙河水库)、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西坝河、船房河、采莲河、金家河、金汁河、枧槽河、小清河、虾坝河、姚安河、老宝象河、广普大沟、马料河(果林水库以下)、南冲河(哨山、白云水库以下)、淤泥河(映山塘水库以下)、晋宁大河(大河水库以下)、柴河(柴河水库以下)、东大河(双龙水库以下)、中河、古城河采用50年一遇标准;滇池出口以下12.5千米河段采用50年一遇标准。现状河道无法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有条件的河段将进行整治;近期没有条件按照规划实施的,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除障外,同时应制定河道导流方案及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还将通过优化水系布局,加强水系管理,完善滇池流域河网;梳理历史水系,结合既有支流、沟、渠等现状水域资源,融合河道生态修复需求、各片区发展特色及具体项目建设,在有条件的区域优化水系布局,恢复历史水系,加强河网联通,扩展一定的水域面积,并进一步加强管理。

虾坝河变成流水潺潺的景观河。

建设生态河道
打造宜居的滨水环境

“在生态河道建设建设中,将重点开展水环境提升和生态化改造两大方面工作,水环境提升的总体目标是最终打造宜居的滨水环境,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

吴朝阳介绍,在水环境提升工作中,将结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项攻坚战,采取建设沿河沿湖截污管道、建设分散式处理设施、排查沿岸排污口,采取对入河湖排污口进行统一编码和管理、雨污水管道混错接改造、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等措施,实现消除旱天污水直排、削减雨天溢流、提升污水处理浓度、减少污水外渗等目标。按照滇池流域雨水径流情况,划分清水入滇网格,通过收集屋顶雨水、引流清洁源水,实施庭院小区改造、城市绿地海绵微改造、市政清水通道的打造和节点改造、清水通道的清淤,实现雨水、清水就近排入河道进入滇池。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强化沿河湖园林绿化建设,营造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营造生物生存环境,逐步恢复全系列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增强河湖的自净功能。同时,为保障河道生态水位流量,通过采取引配水等措施,有效解决河道(段)断流和生态流量不足等问题。

“在美丽河道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将加强入滇(河)口自然岸线的保护。对植被破坏严重的岸线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加快环湖原生植被修复,大力推进沿岸湿地植被景观建设。同时,利用河道两侧开敞的绿地空间,通过将城市绿地景观营造与雨水花园理念融合,打造兼具河道分洪、雨水调蓄及休闲娱乐的城市湿地公园,形成雨旱兼顾的‘弹性’雨水景观带。创造高品质的城市水主题开放空间,建设充满活力的海绵示范设施,重塑水、城市与人的密切关系。”吴朝阳说。

七亩沟立体河道上层成为市民休闲步道。

建设宜居河道
将市民生活回归水岸

“打造美丽河道,宜居河道建设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就是将市民生活回归水岸,强化居民对河道的感知,体现高原水乡城水相依的关系,做到对外开放、设施可靠、活动多样、品质魅力。”

吴朝阳介绍,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鼓励滨水空间积极向市民开放,并依据河道所处的功能、区位、景观、生态涵养等要求进行差异化引导;丰富滨水建筑公共服务功能;倡导滨水建筑功能混合,增加建筑的公共服务功能,鼓励建筑底层功能混合,打开建筑界面,增加建筑出入口,将建筑内部与周边滨水空间直接联系。优化滨水区域交通可达性,加强主要活动节点与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水上游线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合理建设滨水滨岸小公园、广场、服务驿站、绿地等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节点,可结合需求在居民聚集区域结合古桥、古堰、古树、名人旧居等布置滨水小公园,构成“点、线、面”结合的滨水空间结构。

同时,将对已有城市家具开展清洗美化,并在设置河道管理界桩的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河道及临河涉水设施的标识、标牌,按流动人群需求设置公共厕所,在慢行通道加设防护栏杆、救生设施,布置座椅及健身设施、游乐器械。中央共享型河段将设置特色座椅、儿童游乐设施及其他游人互动类设施。社区共生型河段将多增加居民停留、健身设施以及儿童户外活动设施。

此外,将增加多样社区服务、公共活动及民俗生活展示,打造公共水岸生活舞台。通过植物造景、协调建筑立面、构建特色桥梁、打造夜景灯光,提升滨水空间的场所感、景观性和艺术性。

桥架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建设人文河道
塑造风貌 传承历史

“在人文河道建设工作中,将体现以水定城的理念,凸显‘山环于城、水含于城’的城市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的格局。同时,深度挖掘历史资源,多元方式活化利用,策划文化线路串联滨江历史文化遗产与腹地的公共活动节点,打造成更具历史积淀的人文水岸。使居民回归‘母亲河’,记得住乡愁。”

“我们将以滇池——盘龙江水系及相关连的几条河流水系为城市的绿色廊道,扩大带状以大面积绿地作为基质以缓解城市集中布局形态,城市绿地开放空间为斑块分散于城市当中,并由廊道串联均匀分布。确定山、水、城的关系,形成昆明‘山环于城、水含于城’的城市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的格局。”吴朝阳透露,其中,将加强对水系和山系的保护,保护和恢复大小“三山一水”,延续文脉塑名城,保护好大山大水城市布局结构,充分利用河流、山体、建筑制高点,控制好视线走廊,使之形成视觉感官的有机脉络,达到显现历史风貌的效果。

同时,尊重滨水区空间演变历程,结合河道人文历史原始状况,恢复、拓展各类保护保留对象,包括古桥、古六河、古堰、古码头、古闸、古堤、古河道、古塘、古井、古水庙,而不是新创,做到“应保尽保”。在加强遗产本体保护的同时,注重历史肌理和环境的协同保护,包括保护核心风貌区段的水系、路网肌理和郊野风貌区段的自然环境基底。

马料河畔的城市休闲公园漂亮,健步道花草飘香。

建设智慧河道
保障美丽河道建设有序高效推进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都开展了智慧河道建设,为保障美丽河道建设有序、高效的推进,还需要从机制、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按照《指导意见》,在机制创新方面,昆明将继续落实“河长制”,因地制宜的制定、实施“一河一策”,逐步开展美丽河道评估工作,并积极引入新管理、技术手段。

“比如说,在防洪调度工作中,将按照《昆明市滇池流域重要防洪排涝设施汛期调度办法》,汛期在城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河道实际水位,对重要防洪排涝设施进行分级分类调度。结合昆明市相关补水、引水工程及规划,调节好河道补水与汛期河道防洪之间的关系。”吴朝阳介绍,同时,还将完善河道在线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日常水质安全监测,重点包括溢流口、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等,帮助河道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河道水质信息,为预警预报重大水质污染事故、监管污染物排放以及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等提供实际性的帮助;通过智慧水务系统实现河道水文、水质、排水管网、水闸、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水务设施的智能监测管理,保障美丽河道建设有序、高效地推进。

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遇见美好。

安全可靠、生态优美、舒适宜居、

韵味重塑、智慧管理,

如此“美丽河道”,

谁不喜欢?

谁不期待?

声明:原创内容,标注来源:昆报头条(ID: kbtt66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议小城市及县城建设中的水利问题
县城新区河道生态水系建设
【H A|新作】深度解析!'一环、四段、八节点'重塑上海水城|青浦区环城水系治理工程
中牟大手笔做足水文章
郑州市生态建设一号工程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开工
焦作明天更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