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里寻访战地(二)——谨以此文纪念援越抗美55周年

千里寻访战地(二)——谨以此文纪念援越抗美55周年

新华铁道兵

83.6万 · 2020-06-26

一支队三大队三分队(七团三连)张朝舫

三、茶园大桥,我们回来了!

茶园桥头

       1967春夏之交到1968年下半年,美军飞机无数次轮番轰炸茶园大桥,最多的一天竟出动40多架飞机,茶园大桥多次被炸。但无论美军怎样地狂轰滥炸,茶园大桥在三连指战员的守卫下,始终巍然耸立。

       我的班长梁长峰和刘罗星战友他俩自始至终参加了守卫茶园大桥的战斗。当寻访团的战友们站在茶园大桥桥头时,他俩默默地抚摸着桥墩上的斑斑弹痕,数着还没有被五十年风雨填平的弹坑,凝望着梂江平静的碧波,竟情不自禁地高喊:“茶园大桥!我们回来了!”

       我们68年的战士虽然没有参加当年惊心动魄的抢修战斗,但维修茶园大桥的艰难也让我们记忆犹新。

       那是1969年的五六月间,美军完全停止了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大队布置我们三连按战后的标准维修好茶园大桥。这一任务时间紧,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当时连队那些久经考验的又富有桥梁施工经验的老兵大多退伍,我们1968年的兵成了连队的骨干,很多班长和副班长都由1968年的兵担任,我那时任三排十四班的班长。

       当时茶园大桥上的钢轨和枕木已经全部搬走,桥墩上只有5片老式军用钢梁,每片钢梁大概60公分左右宽。那个季节梂江水基本干涸,桥梁离河床近三十米高。人空手站在桥梁上,往桥下一看,深感惊恐。施工时虽系着安全带,但对于1969年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在这种条件下施工还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们班有个1969年的秭归兵叫谭福社,第一天到茶园大桥工地,站在桥头往下一看,就吓得不敢动了。但铁道兵战士一往无前的精神不可能让他畏葸不前。他背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毛主席语录给自己壮胆,可在桥梁上走了几步吓得又退回去了。我安排他不上桥的工作,可他坚决不同意。他背着毛主席语录,一次次往前走,又一次次退回,后来他干脆爬着往前进。照样一边往前爬,一边背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语录,慢慢地终于从桥北头爬到了南头。我表扬他,战友们鼓励他。第一天爬过桥了,第二天还是不敢站起来走,第三天还是爬,到了第四天能在桥上行走了,第五天可以和大家一样行走自如了。连务会上,连长表扬了谭福社,号召新兵向他学习。谭福社激动地说,是毛主席的教导让我战胜了恐高症,是铁道兵的军魂让我不怕掉到河底下。这是他的心里话,这也是每个战士成长的心路历程。我们这些人能在战争环境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谁不是靠毛泽东思想的哺育!谁不是靠革命军人军魂的武装!

      由于全连战士都象谭福社一样顽强不屈,由于三连的“三不怕”的精神薪火相传,由于三连“快、猛、韧、硬”的作风承上启下,我们提前半个月圆满地完成了茶园大桥艰巨的维修任务,转战到了谅山车辆段。

      茶园大桥,你和潘达村一样,不仅让我们经受了考验,同时,永远定格在浴血奋战的老兵记忆里。

四、北庆山隧道,我们回来了!

全国老年网(社区)的网友在北庆山隧道前

       为了加强国内三线建设的力度,原驻守谅山地区担负改造同模段和兴建二十四公里铁路的63团回国修建襄渝线,我们7团接防。接防后,一营担负开挖6号隧道的任务。当时营部分工一连打下坑道,二连打拱,三连负责打边墙,四连打上坑道。工序分先后,一环扣一环。四个连队你追我赶,整个工地红旗飘扬,热火朝天。

       开挖北庆山隧道卸寸口石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开挖隧道和铺新路基需要大量的寸口石,这些石头全部从国内运来,运到后必须马上卸车,确保不影响下一趟列车的正常运行。

       我现在忘了一平板车皮装多少方寸口石,但每车皮必须在半小时内卸完。一天中午,列车运来的寸口石给我们连留下了三车皮停在材料场的铁路边,连队将卸车任务交给了我们班。一接到任务,排长胡庆焕带着我们扛起铁锹跑步到材料场。一到材料场,我们登上车皮就一个劲地拼命往材料场掀石头。中午的太阳特别辣,不一会,衣服全湿透了,大家索性脱掉长衣长裤穿裤衩干。豆大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滚,眼睛都睁不开,粗气一个劲地喘,一壶水喝尽了,嗓子干得直冒烟,但大家仍喊着:“加油!加油!”任务终于完成了,排长一看表,提前了一刻钟。我们带着完成任务的兴奋跳下车,正忙着穿衣服时,只见向长发和薛代双两个战友倒在了地上。两个人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他们中暑了!我们马上将他们抬到树荫下,用帽子给他俩扇风,然后派人跑到连部找来了卫生员。卫生员来后给他俩喝了十滴水,打了一针葡萄糖,不一会他俩平静了。快下午三点钟时,我们要到隧道换班去了,排长安排他们回营房休息。可他们说:“排长,我们不回营房。现在施工这样紧张,轻伤不下火线,我们还没有受伤呢!”我也劝他们回营房休息,但他们坚定地说:“班长,我们肯定不休息!”他俩硬是和我们上了工地。

       开挖北庆山隧道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江陵的张在发带领全班战士徒手扒塌方石救战友;有枝江的黄运荣单人连班打风枪;有武汉十五中的周德赤膊上阵一人推翻斗车运石碴;有河北的杨秀明用塑料和沥青制水炮……还有连长亲自当我们班的安全员。

       记得隧道开挖近400米后,左侧遇到了层积岩。岩石一层叠一层,塌方时一点症候也没有,忽然间就会滑下一块巨石来,特别危险。开挖几个工班后,那个段面塌了一个十几立方米的大窟窿。为了固定滑石,防止塌方,装上模板,不影响全营的施工进度,连长将任务交给了我们十四班。当天下午,连长曾昭富和团部的顾总工程师专门召集我们班开会,分析险情,制定方案,最后连长说“我给你们班当安全员。”连长一说完,全班战士高兴地鼓起掌来。为了减轻震动,我们按照预定方案,不用风枪用风镐,大家钻在窟窿内,兢兢业业,既小心谨慎,又不畏首畏尾,将可能崩塌的滑石一处一处固定起来。施工中,连长多次发现险情,都因他发现及时,我们处理也及时,杜绝了好多次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有一次一块大约三百多斤的片石与下面的石头缝隙间开始渗清水,几分钟后渗出的水有点浑浊,连长发现后大声提醒:“注意那块大片石!”1969年河北的唐山兵郭长顺马上转身过去用肩膀将片石顶住,接着副班长谭福社也上去用肩膀顶住了石头。最后连长和我们一起把片石周围的石头固定好,将那块片石抬了下来。在连长的亲自带领和指挥下,经过八个小时的紧张战斗,我们固定好了所有可能突滑的石块,攻下了这个危险的段面,给木工班排除了安装模板的危险。

      任务完成后,团部的顾总表扬了我们。现场工作讲评时,连长也表扬了我们班,他表扬我们班不畏艰险,团结战斗;表扬郭长顺和谭福社在危险面前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但我们班的每个战士心里都清楚,我们能顺利排除险情,完成任务,是因为连长自始至终给我们当安全员,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

       经过近大半年的日夜奋战,北庆山隧道打通了。当看到一辆火车头穿过隧道,来回在新铺上轨的同模段安全试行时,大家欢呼雀跃,好多老战士眼眶里溢满了激动的泪珠。

       这次战地寻访,按日程安排北庆山隧道是第一站。九号早上,好多战友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早早就起了床,在宾馆小院内相互交流着开挖北庆山隧道的那些铭诸肺腑的记忆。七点钟上了车,大家在车上更是象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相互回忆起开挖北庆山隧道惊心动魄的场景……张在发战友抢先讲他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他讲道:“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我们班接受了拆除排架的任务。排架木头一根十多公分粗,两米多长。由1号粗铁丝和大抓钉固定,很难拆掉。拆到最危险的地方,为了安全,我只要了经验丰富的老战士易礼万和我攀爬到排架上,安排副班长和其他战士在下面接应。最后终因排架负重不起倒塌,我和易礼万被摔甩到数米远的地方。连长知道后快速跑到现场,把躺在地下不能动弹的我抱起来就往工地营部卫生室跑,此时,我分明感觉到了连长的汗水和着泪水滴落在我的手臂上。经检查,我和易礼万幸无大碍。事隔五十年,连长抱着我跑的情景还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张在发的回忆勾起了陈崇珊的记忆。他说:“北庆山隧道长一千多米,当年是东南亚第一大隧道。隧道完工后,拆除卡口梁十分困难。卡口梁是支撑拱顶上部通道的大圆木,每根重三百多斤。拆卡口梁属半高空作业,既困难,又危险。开始几个战友在上面忙活半天也拆除不了几根。现场指挥的副连长何财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陈崇珊这时卖了一个关子问大家,“你们知道何副连长会想出好什么好办法吗?”见大家回答不了,他接着说:“何副连长文化水平不高,但人特别聪明,是我们连队有名的桥梁起重工。他下班后,把我和通讯员叫到身边,只见他在地上写写画画,再让我给他讲滑轮组的安装法。不一会,他就设计出了一台简易的起重机。木工班连夜做好了简易起重机,第二天战友们使用这台起重机,只须在地上操作,又快又安全,五百多根卡口梁,一天就拆完了。”大家听后,异口同声地说:“想起来了!我们连那次拆卡口梁创造了全团又快又多又安全的奇迹,还受到了团部的表扬呢!”

       北庆山隧道属6号隧道,具体在什么地方,越南导游不清楚。汽车在1号公路上慢慢地行驶,导游让我们注意观察右边,帮忙搜寻北庆山隧道,这时战友们才停止了对往事的倾情回忆,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右边的山峦。发现一个隧道口,导游就让司机停车,请战友们辨认。虽然改建的铁路隔1号公路近千米远,可大家对北庆山隧道太熟悉了,发现的几座隧道口经过辨认都不是。汽车开开停停,向前开了又倒回,倒回了又向前开,时间一晃就十点了。越南导游很着急,建议说:“这些隧道都是你们团开挖的,随便看一个作纪念可以吗?”战友们坚决不同意,对导游说:“旅游景点可不去,但一定要找到北庆山隧道!”为了满足我们的要求,越南导游设法联系上了为李亮战友带过团的导游,他们发来了一组同模段隧道口的照片和方位图,战友们一下子就确认了一张。

      不一会,汽车开到了北庆山隧道南口的对面,车一停,战友们立即下车,向着隧道方向,边走边兴奋地喊:“就是她!那就是我们的北庆山隧道!北庆山隧道,我们回来了!”

五天的行程,五天的寻访,圆了我们多年的梦。返程途中,为纪念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写过一首诗:

睦南关外起狼烟,铁道雄师奉命前。

几度茶园桥啸恨,更经北庆隧崩寒。

刀光血影英豪气,烈火硝烟若等闲;

揭密尘封援越史,千秋万代耀人寰。

       应邀同行的两个同学和三个网友一路感慨万千。依依惜别的宴会上,我高中的同班同学文显忠代表她们动情地说:“此行,游览了你们战斗过的地方,听了你们的回忆,我们也受到了一次战争的洗礼。我们这一代人讲理想、讲信念、讲军魂、讲国魂,不怕牺牲,乐于奉献,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传统,你们是这种精神和传统最优秀的践行者。这种精神和传统过去需要她,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她。国家应该要像宣传抗美援朝一样宣传援越抗美,要让子孙后代知道并记住这场再一次打败美军的战争,记住你们这些最可爱的人,把援越抗美作为一种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张朝舫,湖北潜江人,大学本科学历。1948年出生,1968年3月入伍,所在部队一支队三大队三分队(铁二师七团三连),历任班长,1971年3月退役。当年被安排教育战线工作直至退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分别三十载战友重聚!!!
有才参军记(三十)打了六十八环!
对越自卫反击战--惨痛是教训3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高朝华救人荣立二等功见到了毛主席
小说《缘为冰》【一四〇】副班长甘为老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