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鲜战争,斯大林的顶尖战略布局

作为国际战略大师的斯大林,一场局部战争只是他的表面,背后却是斯大林反击美国,主导远东的最强一击。

1948年6月爆发第一次柏林危机,斯大林关闭西柏林的陆上通道,只留给三个空中通道,200万西柏林居民能否依靠空中补给生活,是斯大林给美国出的一道难题。

持续一年的封控不但没有饿死西柏林居民,反而让美国在欧洲盟友面前展示最强战略运输实力,每两分钟就有一架运输机在西柏林降落。在绝对实力面前,斯大林不得不在1949年8月重新开通西柏林的陆上通道。

西缺东补,斯大林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有三个结局,每一个都有利,只是利益大小不同。

斯大林要的利益底线,就是通过朝鲜战争,打断新中国的建交。这一点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1949年6月渡江战役前。苏联大使罗申跟随南京国民政府逃到广州,而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却留守南京,企图跟新中国搭上关系。虽然新中国发表了《别了,司徒雷登》,表明不合作的态度,但是凭借一篇文章,要在斯大林面前蒙混过关,这是不可能的。

为了做好这三个结局,1950年8月,在联大就朝鲜战争投票时,苏联驻联合国大使离场,直接促使联大通过美国提议,组成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半岛。

1950年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拦腰斩断朝鲜军队,并向鸭绿江进军。

第一个结局:新中国不敢参战,美军进军到鸭绿江,跟新中国隔江对峙。面对美军,军事实力薄弱的新中国必然只有依靠斯大林,如此一来,1945年9月以来驻守旅顺大连地区的苏军,完全可以保卫远东地区安全的名义,继续驻守下去,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在1955年将旅大地区移交新中国。

第二个结局,新中国毅然参战,但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苦战后被击败,只能退守鸭绿江,加深新中国对斯大林的依赖。虽然牺牲了朝鲜,但斯大林得到了更为依赖的新中国。

第三个结局,新中国参战,并且打败了美军,将战线反推到三八线。这个结局,斯大林得利最少,所以他认为是不可能的。参照1944年11月,苏军在南斯拉夫尼什,第一次跟美军空军交火,结局是苏军伤亡大于美军。虽然事后美军表示是误会,并登门道歉。但斯大林面对美军的试探是心知肚明。既然苏军面对美军都要付出重大代价,志愿军在斯大林眼中更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最终,斯大林得到的是底线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92年叶利钦通知美国总统:朝鲜空战,苏联曾击落1309架美军战机
如果朝鲜战争我方不参战,会怎样
朝鲜战争:美军历史上最远的撤退,从鸭绿江边一连败退500公里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麦克阿瑟想动用国民党军队,杜鲁门不同意!
朝鲜战争:苏联飞行员战果知多少?
橡树 | 朝鲜战争爆发原因:从第一次柏林危机到朝鲜战争(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