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精解第二章

【原文叙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自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样子才可以称得上美的时候,也就知道了丑的存在;都知道什么样子称得上善的时候,也就明白了不善的定义。

因此,实有和虚无相伴而生,困难和容易相辅相成,长与短通过互相比较而得以显现,高与低互相依靠而存在,单音与复声和鸣而成就曲调,前与后互相追随,自古便一直是这样。

正因为这样,圣人才在处事方面采取了“无为而治”的做法,实施无言的教化方针,任凭万物自然生长。

给万物生命而不因为这一点将其据为已有,养育万物也不因为这一点而自恃能力甚高,帮助万物成就自己也不会居功自傲。只有身兼功德而不自恃功德,功德才能不散去,才能帮助自己成就不朽之功。

【精解】在开篇对“道”进行了阐释后,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二章开始展现他的辩证思想,从对立与统一的认识出发,推出了其思想中核心的政治理念一“无为”

“道”引导生发的一切现象事物都是相对的,也就是“相对性”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现象世界的基本面相。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辩证思维来看待世界之中的一切现象事物,即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完整地认识对象,既对立又统一地看待问题。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们不仅要看到事物表现出来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暗含的另一面,这样才算是完整地看清事物的特征。老子把这种辩证性看待世界万事万物的方法,概括为两个字“无为”

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地无心而为,不知善或不善,也不求善。一旦知善或不善,就会求善,一求善就变成了有心而为的“人为”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回归自然,遵行万物的自然规律而不人为地干扰、破坏它,既看到事物对立的两面,也不再主观上对其中的一面进行肯定或否定,只是任其自然发展,这样美丑善恶的对立自然就会消解,一切万物自然就能回到原来的浑然为一的状态,即“道”的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中为什么推崇婴儿?因为一个字:反,此字是《道德经》的精髓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1,2)
《道德经》通读
2.道德经第二章:无为处世,想明白容易做起来难
《道德经》第九章:天徳不可为首
道德经37章译文/原文:道力无边,清静自定。道常无为无不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