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精解第三章

【原文叙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去推崇品德高尚的人才,这样可以使民众不去争名夺利;不要把稀有的珍宝看得异常珍贵,这样可以使民众不因为想要占有而沦为盗贼;不要将能够诱发贪欲的事物展示出来给民众看,这样可以使民众的心思不被扰乱。

由此可见,圣人治理国家的最佳原则为:使民众心灵纯洁,帮助民众填饱肚子,弱化民众的不良欲望,强健民众的筋骨。

总之,要让民众处于淡化思维和欲望的状态,让有才智的人也不敢肆意制造事端。遵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精解】上一章老子提出了他核心的政治理念一“无为”,这一章也提出了“无为”思想的具体操作: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可见欲,使民无知无欲。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西周统一王政体制的解体,出现了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的局面,“王政”也逐渐被“霸政”所替代,即由重礼治转变为重人治,各国争霸态势形成,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战乱也成为常态。

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而后攻取列国,一统天下成就霸业,纷纷求贤若渴,选贤用能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

面对这种时代背景,如何结束当时的纷争战乱的状态,让生活回归到其本来的良好秩序,是每一个思想家都在思考的问题,于是诸子百家并称于世,他们或是纵横捭阖,或是游说诸侯,或是著书立说,自由地阐发自己的人生哲学和政治观点。

对于当时社会大变革中产生的种种弊端,特别是苛重的租税和劳役、频繁的战事所导致的经济凋敝和艰辛的民生,以及统治者的伪善、贪婪、残暴不仁等,诸子百家都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希望能从理论上探求其原因。

由此,老子提出了其“无为”政治主张的具体方法:不尚贤,民就不会争;不贵难得之货,民就不会夺利;不可见欲,民心就不会乱。

而在治理百姓这点上,老子认为应像圣人那样:让百姓填饱肚子、身体强健,但少想事,甚至不想事,即“民无知无欲”“智者不敢为”,这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治”的良好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章
第三章 不见可欲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
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道德经》第3章
老子《道德经》里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究竟为何意?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