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冲击函数频谱到宇宙起源的联想

先来看看冲击函数的频谱:

即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后其值为1,其频谱图为:

离散化后表示就是:

根据频谱图的意义,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就是冲击函数的频谱

F(w)=sin(-nw1t)+........+sin(-w1t)+sin(w1t)+sin(2w1t)+sin(3w1t)+......++sin(nw1t) (1)

写到这里,是否可以对这个冲击函数作一点疯狂的联想:我们所处的宇宙,最能模拟这样一个冲击函数的事情是什么?是不是我们常说的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

那么,按照式(1)的描述,再根据信号分析中的帕瑟瓦尔定理:一个信号所含有的能量(功率)恒等于此信号在完备正交函数集中各分量能量(功率)之和。那么大爆炸后的能量就分解成了一个个正弦波的能量之和。我们知道,正弦波是这样来的:

即正弦波是由一个点做圆周运动形成的,那这又能让我们想到什么?

电子绕着原子核转?

月球绕着地球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

太阳绕着银河系转?

也就是说,宇宙大爆炸的能量转变成了现在的一个个原子,一个个星球,一个个星系?

再看下面的描述:

2015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圆周率π的经典计算公式竟隐藏于量子物理学的世界中。

圆周率π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是数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常数。但科学家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中,意外发现了π“潜伏”于物理界中。

为何这会振奋人心?嗯,因为它揭示了量子物理学和数学之间极为特殊且前所未知的联系。

其中一位带头研究者是来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Tamar Friedmann,他表示:“一个来自十七世纪纯粹的数学计算公式居然能用于描述300年后建立的物理学体系,这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粒子物理学家Carl Hagen发现了这一规律。当时,他正在进行量子物理学的相关授课,向学生解释如何使用“变分法”的量子物理学计算技巧来近似算出一个氢原子的能级。

通过将变分法的解与利用薛定谔方程算出的精确解进行对比后,他注意到这两个解的偏差有着非同寻常的趋势。

他请Friedmann帮他核算这一趋势,随着能级不断增加,他们迅速意识到该规律所呈现的正是沃利斯的圆周率公式——第一次从物理学中推导出π。

Hagen说:“当时我们不是特意地寻找沃利斯的圆周率公式,但它突然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这完全是一个惊喜,”Friedmann补充道,“当我们从氢原子的方程式中得出沃利斯公式时,我高兴地蹦蹦跳跳。”

前面的那些电子,星球的圆周运动,频谱中的正弦函数,也无不和这个神秘的数字有关:

难道一个简单的冲击函数,就隐含了宇宙中这么多的秘密?而且式(1)中还含有负频率分量,那又意味着什么呢?反物质?

也许这些想法很疯狂,但好像每一步都有严格的理论支撑,如果错了,那错在哪里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数学之王欧拉的完美之作——欧拉公式!催生了数学与物理学大革命
圆周率继续算下去会分叉,分叉前的最后一个数字是数字8。
比物理学不存在更恐怖的,是圆周率
为什么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公式、定理、定律会与圆周率有联系?
简易圆周率计算方法
圆周率,如果有尽头,宇宙就有尽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