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研究

内容提要: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产业集群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的

一、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具有强烈的互动效果

1.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波特,2003)。通俗的说,产业集群是由相同、相近与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为其服务的相关机构进驻该地,共同构成的群体。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中一般都有下列五类机构,如图1所示。

           1 产业集群的五大基本构成单位

                 资源来源:钱平凡,2003a

这五大类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这五大行动主体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该产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产业集群通过这五大行动主体在某地的聚集而产生并释放出一种集聚效应,其本质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产业特性、地域特性与网络特性,即产业集群首先是某产业的企业;其次是该产业的企业落户在某地;再次是落户在该地的某产业的企业与其他单位构成一个网络组织。因此,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产业以网络形式而落户于某地,形成了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其中,产业是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区域是产业的栖息地,而集聚效应则是由网络的规模、广度与深度决定的。

2.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的有效温床

1)产业集群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熊比特的界定,创新是对现存生产要素组合进行“创造性的破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新组合”(熊比特,1997)。按照创新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创新活动产生的后果或绩效,创新又可以表现为四种不同的形式,即增值创新、根本性创新、企业的系统创新与区域系统创新(Diken,1998)。 

作为由五大行动主体构成的网络型组织,产业集群中存在着清晰的区域创新网络,如图2所示。

            2 产业集群内的区域创新网络架构

                       资源来源:盖文启,2002。

在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中,大学与研究机构作为知识与技术的源头,不仅可以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中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为产业集群实现激进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业之间频繁地交往与合作,导致一些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产生;政府对共同技术研究的支持,中介机构及时地传递科技信息,金融机构的风险参与等,都会导致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较容易发生。正是通过五大行动主体的共同作用,产业集群内比较容易实现区域系统的创新,因此,产业集群也就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理想处所

2)产业集群内存在有力的科技创新机制与浓厚的创新氛围

根据埃弗雷特·罗杰斯的研究,创新与发展过程主要分为6个阶段,如图3所示。

        资源来源:埃弗雷特·罗杰斯,2002

一项科技创新是源于对问题或需要的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解决了问题或满足了需要而形成一种新的技术;当它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时,常常以技术转让与模仿等方式而扩散,成为一种被公众认可的新技术,完成了一项新技术的创新过程。

在产业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通过技术转让与模仿,该项技术创新较容易地在集群内扩散;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科技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技术改良,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另外,在产业集群中各行动主体因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频繁、亲友的情缘等因素形成与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减少了学习与交流的交易费用。这一切导致了“集群中飘荡着行业秘密的空气”(马歇尔语),集群中技术溢出效应更强,默晦知识更容易扩散。

3)产业集群常以模块生产为基础而呈现出较大的创新空间

产业集群中的相近单位主要是有着产业联系的成品企业、半成品的部套企业与零件企业,其中,以部套企业所占比重较多。在模块化理论中,部套就是模块。这意味着,产业集群常以模块化生产为基础。作为经典的产业集群,硅谷就被称为“模块的集约地”(青木昌彦,2003)。根据模块化理论,模块化是在显性规则的约束下,通过隐性规则的自由发挥而使模块呈现出较大的创新空间。事实上,在产业集群中,产品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模块之中,而集成技术相对简单。另外,由于模块不同组合的便利性与多样性又导致了集成品具有较大的产品创新空间。

3.产业集群对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需要

1)激烈的竞争要求各企业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

产业集群中存在着大量相同与相近的企业,它们往往面对同样的市场,基本上使用相似的技术,因此,产业集群内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各企业都想方设法地在技术上进行改良与发展,努力形成一些具有特色的技术;而地域的接近性又导致这些技术改良很快又为其他企业所掌握,反过来又促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可以说,激烈的竞争是产业集群内科技创新的永恒的驱动力。

2)差异化的产品要求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

    尽管产业集群内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完全相同的产品并不多,各企业都努力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的产品,实施差异化产品战略。在相似的技术条件下,保持产品差异化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形成有特色的技术决窍。    

    3)大量中小企业对共性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

产业集群基本上是以诸多中小企业为基础的。这些中小企业的科研力量一般都较弱,绝大多数小企业基本上都缺乏研发力量,它们往往借助于技术能人实施细小的技术改良而形成一些技术决窍,对于影响整个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往往是束手无策。因此,在产业集群中,大量中小企业对影响整个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

二、国际上成功的产业集群都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1.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是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

综览当今世界上众多富裕的区域,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而实现的。美国境内比较均匀地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各类产业集群,一些州还有多个不同的产业集群;意大利的“第三意大利”更是产业集群的代名词;法国的产业集群也不少,不过主要分布在四周,而中间地区较少;德国则在前西德境内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各类产业集群;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较富裕地区亦不例外,如印度的一些富裕地区基本上是产业集群发展得较好的地区;墨西哥、印尼、巴西等国亦如此。正如斯科特与斯多波所言,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版图上,由于大量产业集群的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被创造出来的(Scott and Storper,1992)。

2.一些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是以科技创新系统为基础的

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产业集群都是通过集群与科技创新的互动而发展起来的,即产业集群借助科技创新而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很好的科技创新系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硅谷产业集群就是明显例证。

1)硅谷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冠盖全球

1940年之前,硅谷还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的方寸之地;然而自1965年以来,硅谷快速地成为了闻名世界的经典产业集群,一直走在全球高科技的最前沿,成为世界上最老牌的、最先进的、最成功的知识经济基地;“硅谷”两字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目前,全球前100家最大的电子和软件公司当中,有20%在此扎根;很多在世界上具有领先水平的高技术产业和产品都来自于硅谷。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统计数字来看,硅谷科研工作者获得的技术专利数目达到每年3500项(2001的专利数达到6800项),比美国东部波士顿地区多出50%、是美国任何其他高科技中心获得专利数的3倍以上。自1959年至今,硅谷的科学家们在物理、化学、医药、经济等领域一共获得了三十几项诺贝尔奖。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硅谷的科技成果都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张景安、亨利·罗文等,2003),显示出硅谷具有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

2)硅谷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以科技创新系统为基础的

硅谷以其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超强的“硅谷优势”而被誉为“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 (李钟文等,2002)。硅谷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归功于其良好的游戏规则、知识密集、流动的高质量劳动力、以结果为导向的精英体制、容忍失败的氛围、开放的商业环境、科研院校与产业界的互动、政府与企业及非盈利机构之间的合作、高质量的生活、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这十大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硅谷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系统(见图4)。

                资料来源:张景安、亨利·罗文等,2003

硅谷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英特尔等高科技企业,它们充满生机与活力,对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需要,并且积极地进行创新活动;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及研究机构是硅谷的科技创新系统的无尽的源头;政府不仅投资教育而且直接对一些科研机构及企业进行科研创新补助;大量的中介组织为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节约了巨大的交易费用。此外,鼓励科技创新的文化与丰富的社会资本等因此也是硅谷科技创新系统中不可缺乏的组成部分。

3.在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系统中,政府与中介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产业集群的两个重要行动主体,政府与中介组织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系统的培育与发展过程中,政府与中介组织的作用亦是重要的。这一点不仅在硅谷产业集群中的科技创新系统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传统技术领域有着强大科技创新能力而被誉为“产业集群”代名词的意大利的“第三意大利”产业集群区中更为显著

在促进意大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意大利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设立应用研究基金和技术创新基金、设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建立科技园区、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国家科研机构向中小企业转化技术成果等,有效地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激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活力”。

“第三意大利”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众多的中介组织和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尤以一种名为ASTER的组织最为重要。ASTER(ASTER科技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是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工业研究、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企业和机构组成的创新联盟机构,主要由当地政府中主管技术创新的部门、从事相关产业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大学以及一些行业协会共同出资组建。ASTER的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工业研究、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项目开发研究、促进ASTER组织内技术转移、技术创新供方和需方的合作、促进工业技术应用、技术传播以及高级培训等。

三、我国一些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1.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产业集群

我国产业集群出现的历史久远,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景德镇就是一个陶瓷产业集群。但我国产业集群的真正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时至今日,在浙江省和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形成了数以百计的各类产业集群。在浙江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800多个产业集群(浙江省内称为“块状经济”),分布于纺织、制衣、珍珠、电器、机构制造、医药等175个大小行业。此外,江苏省内的产业集群也较多,而在北京、上海、山东、福建、辽宁、河北、江西、云南等省市区也存在着一些大小不一的各类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致使这些产业集群所在的地区目前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

2.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中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与小城镇兴起的,且多以中小型非国有企业为主。由于先天性不足与一些制度性障碍,我国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多是传统型的或引进型的,且以模仿或应用为主,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较弱;不少企业存在着“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从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来看,一些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产业、产品开发设计能力薄弱,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创新能力缺乏,以及资金、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严重不足;有的企业从产业类型来看是技术密集企业,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一个区域性生产者。

   3.珠三角的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

   1)技术创新平台的内涵、步骤与方法

为了解决产业集群中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难题,广东省科技厅从1998年开始了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试点工作,其核心内容就是帮助产业集群建设一个高效实用的技术创新平台(见图5)

资源来源:张墨琴、凌慧珊,2003。

搭建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的第一步是“组核心”——重点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使它们成为平台核心,用以整合利用资源。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构筑社会化的科技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同时也要帮助企业建立依靠科技推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然后通过这个网络与机制,发挥中介作用,疏通人才、成果与信息的引入、应用与实施渠道。最后提升专业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形成产业集群的集体品牌(群牌)。

为了真正达到“科技创新”的目的,广东省科技厅制定了《广东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试点实施办法》“工作方案”,对申请成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试点的单位进行考核,合格的予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凡是被认定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试点的单位,都必须先做一个规划,一般是5年规划。

广东省在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探索出“过河拆桥”的办法,即在建设创新平台的初期由政府和企业同时出资、合作;到了一定的时候,除了政府要退出来,也鼓励企业让出部分股权,实行资产重组。南海市将这种做法总结为“没有企业昨天的参与,就没有平台今天的发展;没有企业今天的退出,就没有平台明天的前程”。

2)技术创新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当地政府找到了一个政府推进经济、扶持产业、帮助企业的突破口。通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平台,可以把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机构、人才、技术引到产业集群中。通过创新平台,各种资源可以整合起来,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

广东省科技厅自2000年实施“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程”以来,全省试点单位已达50个。目前,在广东全省范围内由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在推动企业进步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平台既帮助了众多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一些集群中的共性技术难题,还引导了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活动,成效颇为明显。如在闻名国内外的古镇灯饰集群中,其共性技术难题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为此,2000年古镇与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中山照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作为古镇灯饰集群的技术创新平台,重点解决灯饰产品质量标准化问题。经过两年的努力,古镇灯饰集群的质量管理已有很大进步,3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22个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管理认证,36家企业的130个产品符合UL、GS、CSA、VDE、IEC等国际标准,120家企业通过中国电子产品安全认证,8家企业获得了出口灯饰产品质量许可证(路平,2003)。

四、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路、方式与建议

    1.战略思路

“三个代表”的理论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集群中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开发中心为核心,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通过对产业集群中基础性科研、关键性技术与共性技术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援与财政扶持,引导与带动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实现经济与科技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迅速地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家创新系统。也就是说,将建设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目标落实到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区域创新系统中,其实现方式是以集群科技开发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分别如图6、7所示。

    2.战略方式

    一是逐步加大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系统的比重,构筑我国科技创新系统新格局。到目前为止,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基本上是以科研院校与国有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为基础而建立的。与这些科技创新系统相比,作为科技创新的有效温床,产业集群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更能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因此,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方式的起点是将我国科技创新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产业集群中。由于我国产业集群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层次还较低,还没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的科技创新使命,因此只能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重要产业集群如汽车产业集群、生物医药集群、IT产业集群等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步将一些关系到我国科技实力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转移到产业集群中,在较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坚持既有的科技创新系统与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系统共同作用的格局。

二是构建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在产业集群中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实施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切入点。作为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集群内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重点建设。不同的产业集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技创新中心的不同组建方式,既可以通过集群内相关行动主体共同组建科技开发中心,也可依托集群内某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某些基础性科研、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扶持,既可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可体现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产业集群中不同行动主体的积极参与而形成有力的科技创新网络,是集群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有效科技创新的关键。其中,院校源源不断地提供科技创新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思想,为科技创新培养人才,为集群内科技创新人才更新知识;科技服务机构提供了科技发展的国内外前沿信息,可以减少科技创新中不必要的重复,从而有效地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企业及时地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是集群科技创新的源动力,直接拉动着集群的科技创新水平。

三是建立区域或产业集群内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与风险(创业)投资基金,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扩散。科技创新成果的及时商业化,既是科技创新成果扩散的有效方式,也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终方式。科技创新成果商业化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通过知识产权交易,进行有偿转让;二是科技人员创业,直接将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内企业众多(多者数以千计),科研与产业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交易费用,因此,为了减少此类交易费用,促进科研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在集群内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科研创新单位与企业之间搭建有效的交易平台。在规模较小的产业集群内,组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不经济,可以考虑组建区域内的综合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若产业集群内存在着较多的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科技创新人员可以借助风险投资(创业)基金自行创业,也是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四是着力打造基于学习与竞合的集群文化,增强产业集群内部的科技创新活力。产业集群因地域的接近导致了学习与观察的便利性,致使“空气中飘荡着行业的秘密”。这只是产业集群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发与被动型的效应。这一效应对于科技成果的扩散还远不够,必须着力打造基于学习与竞合的集群文化,倡导集群各行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学习,同类企业之间既竞争更要合作,产生较强的联合行动效应。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一项科技创新成果很容易扩散,并引取仿效与再创新,从而形成较强的挤压效应,导致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产生与扩散。

五是建立基于信息化的沟通渠道,及时传递科技创新信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科技需求信息与科技发展信息,对于是科技创新人员和企业人士来说,都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科技创新人员及时掌握科技需求信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创新;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信息可以很好地利用他人的科研成果而进行有效地创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企业人员及时掌握科技创新的信息,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科技创新成果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也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及时地发布科技需求信息,可以为科技创新人员提供有效的科技创新需求。因此,在科技创新平台中需要建立以IT为手段的科技创新信息网络,及时向各方传递科技创新信息。

六是精心培育企业孵化器,为科技创新提供更直接的支持。企业孵化器(IncubatorInnovation Center)又称之为企业创业中心,是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经济发展手段或企业运作形式。企业孵化器在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产业集群的技术开发中心内设企业孵化器可以吸引那些具有科技创新能力但缺少资金的科技人员进驻,快速地产生科技创新成果并及时地商业化。

    3.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建立广阔而坚实的科技创新基础

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的有效温床,它构成我国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新基础。但是,我国产业集群目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产业集群的总量过少,分布很不均匀,技术含量偏低,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处于低端,等等。这一切决定了我国产业集群目前还难以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主要角色。因此,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产业集群的方式有多种,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制定明确的国家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引导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会受到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制定明确的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并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与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集群作为某种科技创新的攻关点,引导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形成合理的区域科技创新的分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与资源浪费。

    3)强化政府对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内的共性技术既是产业集群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解决产业集群内的共性技术难题,既是产业集群内各行动主体的任务,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解决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难题时,作为共性技术的受益者,产业集群中各行动主体应充分发挥能动性,但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在技术、政策与经费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

    4)提高产业集群科技产品的政府采购的比重,拉动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

    WTO背景下,以往那些对某些企业技术研发的众多支持性措施很多都不适用了,但通过政府采购而支持却是各国通行的有效方式。硅谷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政府的军品采购。因此,为了扶持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政府部门在各类采购时尽可能地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实施有侧重点地采购。

    5)做好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基于产业集群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在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过程中,各级科技部门都可以发挥大小不等的作用。基层的科技部门可以直接参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活动,而区域与中央的科技部门则可以通过科技协调、提供科技信息、组织科技交流等方式而提供间接的支持。因此,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要求各级科技部门转变职能,将目前以科技管理为主的职能转变为科技服务的职能,有力地促进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技专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上海张江能否成为中国的硅谷
深度好文|国外高科技园区发展经验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的启示
新区新城丨解码硅谷科技创新体系(一)
园区工业地产的模式创新与产业导入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