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海峰教授 | 开放世界下的遥感影像智能理解方法:自学习和记忆机制的框架
GIS理论创新与前沿探索

2021第九届高校GIS论坛,中南大学教授李海峰在GIS理论创新与前沿探索分论坛作报告《开放世界下的遥感影像智能理解方法:自学习和记忆机制的框架》。

以下内容根据报告内容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李海峰教授

1
背景和动机
现在的遥感科学从2013年的深度学习已经开始了人工智能的新纪元。遥感数据存在时间、空间、波谱异质性。这些异质性在一起,是一个“开放世界”的假设。经测试,同源数据迁移或者异源数据迁移精度会下降20%-30%左右。遥感对地观测是无差别的拍摄,给出的拍摄地物类别完全不一样,在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模型带来的不平衡偏见?来自ALphGo Zreo的启示,如果有大量数据,是否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机制来获取更好的模型?是否可以像婴儿一样学习? 
另一个来自于人类的启示是人类智能作为一个通用的学习机。泛化假设,组合泛化性;学习假设,内驱性;记忆和进化假设,开放世界增长与进化;知识偏置假设,通用与专用平衡。
还有监督学习范式的统一数学表达,通过一个参数化的表达,来拟合数据,逼近真实标签,并利用损失函数度量学到的函数和真实标签之间的关系。“打标签”是给模型一个监督的信号,然后用这个信号引导模型拟合既定的数据。这种标签的监督性很好的话,是否可以泛化?
2
自学习和记忆
自学习方面,一是设计神经网络自动搜索方法,获得一个不是专家设计的网络,是计算机自己学习的网络,在一些遥感分类影像中做测试,会得到一个更好的分类精度。把机器数据得到的性能作为反馈信号,利用这个信号不断改进网络,最后得到一个相对精度比较高的结果。
二是设计元认知作为监督信号学习,通过学习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认知,也帮助它在一些小世界的数据集里面表现得更好。因此,我们提出了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元方式组织训练,可以更好地归纳到未见过的测试任务中;二是通过设计平衡损失引导RS-MetaNet通过最大化不同类别之间的距离,在新样本上获得强大的泛化能力。
三是通过监督信号学习。一方面借助于自监督的泛式,利用对比学习框架实现无监督预训练,用5%的数据获得之前不能获得的性能。
四是时空不变特征作为监督信号进行学习。对于遥感影像,同一类地物在不同时空或空间下,会呈现出十分不同的特征。在设计模型时,发现如何去捕获这种不同的特征,让这种特征作为监督信号,就可以迫使它学到。
同一类地物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下,会呈现出十分不同的特征

记忆方面,遥感影像理解智能的可进化性——记忆机制。开放世界下,任务是动态变化的,模型应具备不断学习新任务的能力。每增加一个数据,都需要重新训练,一方面新增任务会有灾难性遗忘的问题。所以,期望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去增量学习新的数据,并且根据这些数据一方面能够保持对过去任务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习更好的任务。


实际上,我们学习到了一个仿真的机制,一是设计了克服长期灾难性遗忘的记忆模型,这种模型可以增量的学习更多的数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模型变得更小,这种方法可用于边缘计算;二是在研究中发现人的大脑遗忘机制是天生的,因此我们根据人的遗忘机制来迫使神经网络让参数更加稀疏化,这种稀疏化的背后能够让我们学到更加抽象的知识,并且更加抽象的知识对于未知的任务能够表现得更好。三是克服顺行性遗忘的循环记忆网络。设置了长时网络学习和短时网络学习,希望它们能够互换。

应用在制图、灾害提取、农业等等。
3
下一步展望
如果要有更好地应对开放式的能力,这种自监督模型类似自学习的模型是更好的,希望构建更强大的自监督模型。现在我们是为单独的任务设计,希望有更好的测试基准,能够同时测试不同的任务。最后希望记忆学习能够形成一体化,帮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应对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5G与GIS的未来展望(PPT+讲稿)下篇
遥感影像的解译-分类
ArcGIS之遥感影像分类及成果应用
测绘科技:如何自主创新
景观生态学|04-2 伴随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工具【复旦赵斌教授公开课】
内秀龚健雅-从普通到杰出的院士路 发布时间:2012-5-2 14:10:23   他是王之卓院士和李德仁院士的联合博士生,他是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的第三代接棒人之一,他的三大研究成果引领了产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