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父慈子孝到愚孝蠢行
url: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61026/Articel12003MT.htm,id:0

相关链接?

□本报记者鲍青

在中国传统社会,孝作为礼的核心,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在儒家经典中处处可见崇孝言论,《孝经》的出现与被尊崇更是明证。孔子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随着历史变迁,孝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演变,而许多陈旧腐朽的成分掺入其中,让孝变得参差复杂起来。

在“轴心时代”,孔子大力提倡孝,并将其作为理顺伦理道德的基础。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孔子之孝闪现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例如在对待死去父母的态度上。在孔子前,孝主要表现为对祖先的追思和祭祀。人们如此执着此事,当然包含感恩和怀念,但更多的是对人死后有知、灵魂不灭的偏执认识。“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商朝崇拜祖先,是出自对祖先灵魂不灭的笃信。但孔子则对鬼神之事显得超然,“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这种论述表明,孔子对鬼神认识与当时社会有很大不同。孔子主张祭祀父母,更多的是彰显爱和亲情,剔除了鬼神迷信的色彩,是对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尊重。

而在赡养父母方面,孔子的认识也超出当时一般理解。“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孝养和孝敬的主要不同,在于前者只注重物质供养,后者则强调精神的慰藉,要求子女对父母要有敬意。

孔子提倡孝,是将其作为行善的基础,其根本是为了践行仁。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孝是子女对父母之爱,“泛爱众”则是对他人之爱。从家庭到社会,从孝到仁,是理所当然的一次飞跃。所以《论语》中有“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仁之根本,所以才有“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门”的说法。

对于家庭关系方面,孔子虽然强调顺从父母,却并不要求一味盲从。“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错误的地方,应加以微言相劝。如果意见没有被采纳,还要恭敬地侍奉他们,虽然忧愁,却不怨恨。而为了制约父亲权力过大,孔子也提出了慈的概念。“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慈的提出,有力地支撑了孝的实现。以后父慈子孝成为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重要部分。

因为重视慈,孔子便反对愚孝。真正的孝顺并非是一味盲从父亲,而是处处为父亲着想,把握住选择,不陷父亲于不义。《孔子家语》中的《曾子耘瓜》便是这种思想的生动体现。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曾子因误斩瓜根被父曾皙用大杖责打以致昏厥,苏醒后不仅毫无怨言,反而将所有责任揽于己身,还贴心询问父亲身体是否有恙。回到房间后,曾子弹琴而歌,意欲向父亲表明自己身体康健无事。如此孝,若在宋明清之世,绝对是被统治者高调表彰的孝行。可在孔子处,却被怒斥为愚孝。孔子认为应“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否则因身死而陷父亲于不义,反而是更大的不孝。

孔子提出的父慈子孝、反对愚孝的主张,具有可贵的人文价值。然而孔子致力于救世,伦理概念的孝必然会跳出家庭的苑囿,不可避免地渗透进入政治,扩展为社会规范,被统治者利用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就提出“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观点。此后历代统治者,多推崇儒家孝道观,希望依凭孝的伦理道德功用为政治统治服务,达到以孝劝忠的目的。

统治者认为“导民以孝,则天下顺”,致力于以行政手段强化孝道,不遗余力地逼迫传统孝道观的变革,使其完全臣服于封建统治需要。而一些古代思想家,为迎合统治者需求,也孜孜不倦地对孝进行加工、引申,使之有所侧重地倡导、宣扬。他们宣传“父为子纲”,将孝道上升到“天理”高度,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此时的父子关系,已经由孔子提倡的“父慈子孝”,演变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的愚蠢阶段。传统儒家孝道的闪光点被篡改利用,不断扭曲,内涵出现了异化,最终被推向极端,成为愚孝。

与谨慎、理智的孝文化相比,愚孝就是不分对错、失去理智的病态孝。愚孝是专制统治在家庭伦理领域的延伸,也有助于国家专制统治的强化。愚孝发展到病入膏肓,便是千奇百怪“至苦至奇事”的层出不穷。似乎只有受尽大难大苦,作出痛苦至极的抉择,才是真正孝敬父母。所以什么卧冰求鲤、割股疗亲、杀子奉母、随父同死等野蛮、残忍的愚蠢举动不断出现。而在统治者的有意宣扬和旌表下,愚孝被视为至高美德,并产生了攀比风气。

来源: 大众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学一句论语为政篇全集王自成主讲及每天学习讨论荀卿庠读书会整理
《问题探讨》《孝经》在当代有何价值?
论坛论文:儒家孝悌责任伦理论辩
孝道[559]-儒家孝道的感恩精神特色及其现实意义
论孝道
关于中国孝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