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甄峰 | 大数据的规划应用探索

2016年11月11日,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在沈阳召开。会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主办了“基于智慧城市的多规合一与大数据应用论坛”,邀请到中科院院士、四部委专家、城市管理者和业内知名学者等十位嘉宾,共商交流多规合一工作经验,探索空间规划改革路径,推进大数据在规划领域的创新应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规划院院长沈迟到场致辞并进行了总结发言。 


甄峰,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大数据的规划应用探索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来参加这次论坛,我今天讲的是大数据的规划应用探索,有两部分的内容,包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与规划技术创新方向的探讨。

 

1.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与规划技术创新的探讨

首先对智慧城市,周院士以及各位专家都做了讲演,一些IT企业,一些学者也都对智慧城市有自己的定义,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都在研究智慧,都在研究智能,却忽略了我们的主体是城市,是老百姓在这个城市中生活和工作。多年以来,一直是规划师在对城市问题进行诊断,提出城市发展战略,并对未来城市发展与布局提出规划安排。如今,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推动力的智慧城市出现了,IT企业理所当然地走在了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前列,并且主导着这一过程。我的意思并不是要否定IT企业的重要性和突出贡献,而是想说,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部门和规划师的参与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就是四个字,感、传、知、控。“感”就是汇聚感知:借助于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对远端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进行感知,这在之前是难以实现的。“传”就是信息传递,就是将远端感知到的数据、信息、图像等等,传输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上。第三个就是“知”的过程,即对数据的信息提取、对信息的知识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多学科的人员来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单纯的数据分析师是难以承担重任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规划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第四个就是控,发现这些知识,然后应用到各个部门,应用到整个城市发展。这是智慧城市的感、传、知、控的过程。


如今的城市,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智慧城市概念一出现,大家都觉得非常好。它也被认为是解决这些城市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现实却是,之前的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由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欠缺导致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我觉得,智慧城市的建设,从国家层面来讲,就是要去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的进步去促进城市的科学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从城市层面来讲,又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智慧城市实际上应该是在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城市自身问题需求的结合。如此一来,就需要挖掘和分析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尤其是要从中去发现传统方法所难以发现或解释的人文因素,通过多元数据的融合来推动、优化我们城市的发展。

这是我们所构建的一个从数据的采集到平台,从融合分享到各种各样的应用,结合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所提出来的整体的框架,也就是说从学科角度来讲,我们该去做哪些东西。

从目前来看,这些事情靠IT行业是做不了的,但我们规划和地理学界可以来做的,因为我们的研究和服务对象,一直是“城市”,多少年来,都没有变化。智慧城市有没有理论?毫无疑问,当然有了。刚才刘主任也讲了很多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我觉得讲的非常好,有些东西就是理论。这里面还包括人地关系、时空协调等等,都是我们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所需要考虑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这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借助大数据去进行诊断、去发现规律,进而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做出相对现在来讲更加科学的分析与预测。


从技术层面来讲,从城市的数据平台、到支撑、到应用、到服务,从城市仿真模拟最后到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我们可以为城市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产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看,我们解决的还是空间优化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去探索一个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体系,进而对未来的空间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预测,从而做出一个相对现在更加科学的发展布局的思路。从目前规划技术创新来看,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GIS技术,还有我们的数学模型、数理技术,被应用到了城市分析与预测中去了,这是非常好的开始。

 

2. 南京大学在大数据规划应用中的探索

关于大数据如何应用到规划领域,国内外很多优秀的学者、规划师都做了大量的创新性探索,对城市规划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部分,我主要介绍一下南京大学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也请同行们指正。


1. 基于舆情分析的区域、城市问题挖掘


大数据可以运用于舆情分析,包括城市问题的挖掘。比如说借助于微博数据以及社交网站数据,我们可以对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进行挖掘和分析。同时还可以获取到公众对于这些问题的评价。6年前,我们就尝试用微博数据去分析城市之间的联系,期望对城镇体系规划做一些支撑。

这是我们2011年在做《河北中等城市发展规划》的研究中尝试采用的一种方法。大家都知道,未来的城市发展将会依赖于基于功能多样性基础上的社会经济联系,而不仅仅是依托于现有的土地和规模。因此,基于“流空间”的理论框架,我们可以找到城市间各种流的数据,然后做一个网络的分析,确定若干个结点,把这些结点作为未来中等城市培育的重点。

2. 基于要素流分析的区域城市体系与边界划定研究


这是我们用微博签到数据做的一个长三角都市区边界的划定,传统的都市区边界一般都采用城市行政划界,这是最省事的做法。我们想通过分析和确定人的活动边界在哪里,然后再去确定它的都市区的边界。因此,借助于微博签到的数据,我们从活动的强度、活动的邻近性、活动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划定了长三角都市区的边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未来的边界再进行一个预测。当然,这个研究我们更多的还是方法性的探索。

3.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空间研究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利用居民活动大数据,主要还是微博活动大数据做的城市空间的评价。现在都在讲流动空间,流动空间是什么样子的,跟实体空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所以我们构建了流动性的指标评价体系,从空间的活跃度几个方面来测定了活跃度的强度,对南京的流动空间做了一个评价。

这个是我们做的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用微博签到数据来做的,每个黑点代表一个有着地理信息的微博用户的签到位置。我们根据文本内容去对它的活动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对城市的功能区进行划分,这样的话,反过来跟我们城市功能区的划定进行对照,进而给我们的规划调整提供建议。这方面,同济大学王德老师团队也做了大量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功能区分析与研究。

这是我们利用智能手机GPS数据做的大学校园空间利用的研究。我们调查了南京大学的新校区,选择50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愿来配合,做了每天24小时共一周的调查,对整个校园的土地使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这里面还配合了活动日志的数据,所以它是大数据和小数据结合的方式,做了校园空间使用强度的分析。

4. 基于情感空间的城市空间优化与设计


我们还可以从情感、情绪这个角度去挖掘和分析微博文本大数据。情绪从表情符号上可以获取到,同时还可以挖掘出他从事这些活动的时候是否高兴,是否沮丧,可以表现出他当时的心情,我们对文本要确定关键词的搜索,哪些关键词要去检索到当时的状态,然后给它进行量化。


这张图是利用智能手机GPS数据和活动日志数据对南京大学新校园做的学生情绪分析和评价,包括对校园空间,对宿舍,对操场,实际上也都发现大学生在一些空间的使用方面和情绪变化的差异。我们发现,新校区规划的部分活动空间使用率较低,学生在宿舍和操场的情绪值是最高的。

我们也可以采集社交网站的数据,通过关键词的搜索来了解空间使用的意愿,对这些数据再进行评价,进行关键词的网络分析。例如,南京的标志性建筑——紫峰大厦作为城市地标,我们可以收集与紫峰大厦相关的网络大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对周边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时所需要的重要参考。这是比较省事的办法,通过互联网的手段都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而且样本量非常大。

5. 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内部空间行为分析与设计


这是城市综合体的居民消费行为的评价。利用室内WIFI定位技术,我们可以采集到进入城市综合体内部的顾客轨迹和时间数据。根据顾客的活动轨迹和停留时间,我们就可以推断出顾客的消费偏好,也就是他喜欢什么类型的产品。这个一方面我们可以给商家提供一些怎么让他更好的优化产品布局的策略,也可以更好地为去引导消费者的行为做一些建议。

6.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专项研究与规划


我们用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数据做了一个南京江北区自行车的研究。利用这些数据,再结合建成环境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对居民的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公共自行车优化布局的方案。我们还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对城市空间发展质量进行评价,这是用了大众点评的数据来评价南京餐饮业空间发展的质量。

7. 基于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的信息时代城市研究方法体系构建


这里我想说的是,尽管大数据研究很重要,但小数据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将大数据和小数据结合起来去做城市研究与规划。今年我毕业的秦萧博士的学位论文,就是探讨的如何将大数据和小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城市空间及其发展质量的研究。


第一个思路就是,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的特征评价,去发现一些整体的规律,发现一些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小样本数据再去做原因的探讨。因为大数据解释不了原因,解释不了为什么这样,我们就得需要通过小数据来解决。

第二个思路就是,利用大数据对居民的活动空间进行界定与研究,再结合传统调研的小数据,进行影响因素的挖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这是第三个思路,借助小样本数据,构建数理模型,找到影响的因素是哪些,然后通过大数据大样本去进行验证和挖掘。

8. 盐城城南新区“微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示范区)


这是我们做的盐城城南新区的“微城市规划设计”。我们考虑的重点是,在这个4KM2的尺度内,借助于信息平台,去整合居住和就业、产业与空间等等要素的配置,实现“多规融合”。关键是希望能够构建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社区生活圈,能够让更多的居民在这里就业和居住,更大地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城乡规划学本身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我们讲大数据很重要,但绝不能把传统的方法和数据给抛弃掉了。大数据的规划应用应该是推动规划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大数据和小数据都要共同的往前去推进,不能是两条平行线,它应该交错起来推动规划学科的发展。


还有一点就是,城市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靠小团队或单一学科很多时候是做不了的。例如,我们现在抓取的互联网大数据可能只占整个互联网大数据信息量的10%,还有大量的信息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心态!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去分享、去团结、去协作。城市规划设计团队需要去跟多学科的团队(统计学、计算机等)合作,我们也需要有更多学科的人来参与,共同推动城市大数据的规划应用,最终推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科学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数据人:甄峰,大数据的规划应用探索
什么是GIS,GIS能干什么?
大数据支持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
规划日报272:为你来梳理下数据与规划千丝万缕的关系
香港加强智慧城市规划研究,绿色基建让香港未来更宜居
【实践】手把手教你如何获取开放数据以及用于城市规划分析与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