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中医叫消渴病,那么能有多少人知道上消、中消、下消是什么意思?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根据不同症状,消渴症又分上消,中消,下消。在糖尿病的症状方面,“上消”偏重于中医的肺,“中消”偏重于中医的胃,下消偏重于中医的“肾”。这里并不是对应的现代医学的肺、胃、肾完全是两回事。

现代医学对“消渴”的三消之说是持否定态度的。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是对疾病症状的粗浅认识,并不科学。但中医也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认为,现代中医也应该不会把“消渴”等同于糖尿病。更何况糖尿病本身也不是一种病,比如说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上消:

中医认为,常见上消症状是出现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量增加等。其实很少人会想到,糖尿病竟然会与肺有关系,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又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这里并不是对应的现代医学的肺。简单来说,中医认为,肺脏不但是水的源头,又能调节和疏通人体水液代谢,如果肺阴不足,外来燥邪侵入身体,肺部通调水道的功能就容易失常,自然全身水分无法正常分布至脏腑,最后造成喝很多开水却吸收不了,这时患者就会感到口干舌燥。同样道理,喝的水没有吸收就只能排掉,所以小便量就变多。

中消:

中医认为,常见中消症状是患者吃饭多,但是容易感觉很快又饿了,而且食量大增但是体重却在下降,平常患者容易感觉口渴,尿量多,大便干燥,这是因为胃阴不足,又有燥热,这时就会出现胃火炽盛,所以就会出现这些症状。加上吃入的食物没有转化成身体所需养分,而是很快地被排泄掉,所以身体才会变瘦。另外,胃火炽盛还可能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这时就会出现便干,便秘等症状。

下消:

中医认为,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一般都是糖尿病病程长期发展之后,才会发展到肾阴受损的地步。肾阴不足,肾主收藏的功能就会减弱,这时患者容易出现脸色发黑,口干舌燥,腰膝酸软,睡觉出汗,心烦失眠,小便频繁,小便颜色混浊等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四个天敌穴位就能克糖尿病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
克制糖尿病患者的天敌穴位,全网排名第一的需求!
战胜糖尿病的四大金刚穴位 - 支正书房 - 糖尿病人的博客—糖友博客 - Powered ...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三消”辨证之要点
中医是怎么看待糖尿病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