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笔记之“五行的产生及五行学说的形成”》

五行最早来源于“五材”说。据考证,提出“五行”的最早文献是《尚书-洪范》,书中记载箕子回答周武王的话说:“我闻在昔,鲧堙(yin)洪水,汩陈五行。帝乃震怒,不畀(bi)洪范九畴,彝伦攸斁(yi)。鲧则殛(ji)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洪”,大也;“范”,同规范。“洪范”在此作为《尚书》中的篇名,文中的“洪范”则指法规而言。《洪范》篇的内容,旧传为商末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洪范九畴”即九种法规。这段文章的意思是说,禹王的父亲鲧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违背了五行水性趋下的特性,故而触怒了上天,上天没有赐给他“九畴法规”而致其治水失败;禹王继父治理洪水,决道使通,于是天赐“九畴大法”,禹乃得其常理之序,治水成功。以上说明,原始的五行思想肇始于古代的洪水治理。


《洪范》又指出五行的内容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同时还简单地说明了五行的各自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很明显,《洪范》中所说的五行,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五种物质,也就是所谓的“五材”。正如《中国哲学史》所说:《洪范》中的原始五行说,就是我们祖先通过平治水土的生产活动,再加对最早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观察、总结而产生的唯物主义思想萌芽!但这只是对五行物质现象的认识,还没有提出“五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直至春秋末与战国初,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国的大夫子罕提出了“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为兵”。由《国语》也记载了西周末周太史史伯对郑桓公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以上显示出了“物”和“五行”的关系,认识到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是产生百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并以这五种物质元素来说明世界的本质,逐步提出“五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由原始的“五行”向“五行学说”发展。





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邹衍,从理论上总结了春秋以来人们对五材之间内在联系认识的成果,将“五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五行生胜”的理论。这种“五行生胜”的理论即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前身。“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转化形式,这一形式说明事物之间有着统一的关系;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则是‘五行相胜’的转化形式,而这一形式则说明了事物之间有着对立的关系”——《中国哲学史》。运用“五行生胜”的观点来解释事物变化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五行”已不单纯是指五种物质的“五材”了,而是已经进一步抽象化并发展成为解释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五行学说”了。


以五种物质元素及其相互联系的“生胜”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充分说明了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观和辩证法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议“五行” - 哲学思想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台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一)
八卦象,数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学说怎么得来的?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年代?
“五雷轰顶”的“五雷”是指什么?
风水与五行学说 - 星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