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盘道之二》
我们平常经常说“论道”、“讲道”、“布道”等等词语,也常常感叹某某人所谓的“道行”颇深或“道行”粗浅,所有这些都无不涉及到一个玄之又玄的字眼,那就是“道”!我们可曾知道,这个“道”,同样也是中国哲学史范畴里一个“重于天齐”的话题呢!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静下心来,在此专心致志地盘盘这个“道”呢?

道,考其原变,其义有八。此篇将继续盘理其中的另三种意义。

道,其意之四指的是“无”、是“本”。
西汉杨雄讲“道”为“玄”,是“道”向“无”转化的中介。正如他在其《太玄经-玄图》中说:“夫玄也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兼三道而天名之,君臣父子夫妇之道。”杨雄又在其《老子道德经注》中说:“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这里,无形、无名的“道”为本,有形、有名的物为末;道本形末,即“道”的本质为“无”。杨雄在《老子道德经注》中还说:“穷极虚无,得道之常”,实即“以无为本”。可见,“无”是万物的共同本体和万物存在的基本根据;这同样也是对老子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到了魏晋时期,王弼以道为“无”。其在《论语释疑》中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此中上半句之“三无”是说明“道”之性质与功能的,是对下半句“无体”的描述;而“道”的无形无名,是相对于有形有名说的。

道,其意之五指的是“理”与“太极”。
宋代的程颢、程颐兄弟以“道”为“理”。其在《遗书》卷一中认为:“此理,天命也。顺而循之,则道也。”又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二程认为:顺“理”便是“道”,“道”是无声无臭之“理”;此“理”此“道”,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同时,二程以“道”为“理”,此“道”此“理”,便是伦理纲常。《遗书》卷五中还载:“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此乃君臣父子之“理”,亦就是要尽君臣父子之“道”;此理,既是君臣父子等级关系的反映,同时也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之伦理观念的体现。
南宋的朱熹继承了二程之观点,他认为“道即理”,并在其《周易本义-系辞上传》中指出:“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朱熹表明,“道”便是“理”,“道”与“理”不仅同为形而上,而且还与器、气等这些形而下相对立。其实,朱熹在其《朱子类语》卷六中曾多次提及道:“道字包得大,理是道字里面许多理脉”,又曰:“道字宏大,理字精密”,还说:“道是统名,理是细目”等。还有,朱熹之弟子陈淳亦论及了“道”与“理”,他在其《北溪字义》中说:“道字较宽,理字较实,理有确然不易底意。”朱熹还在其《朱子类语》卷七十四中进一步总结说到:“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也。”明确指出,“道”便自我确定为总天地万物之“理”;此二者同体而异名,即“语道体之至极,则谓之太极;语太极之流行,则谓之道。虽有二名,初无两体”(《答陆子静》)。陈淳在其《北溪字义》卷下中对此解释说:“谓道为太极者,言道即太极,无二理也。”所有这些均说明,“道”为“理”、为太极,此在朱熹哲学逻辑结构中均为最高范畴;是天地万物之根源,又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道,其意之六指的是“心”。
陆九渊在其《敬斋记》中提出了“道未有外乎其心”之说,直把程朱的本体“道”融入于主体,即“心”之中。陆九渊弟子杨简在此基础上又发挥为“道在人心,人心即道”(《大雅一》)。此处,杨简视“道”、“心”为一了;并又在《临安府学记》中还说了“非心外复有道”之语。
明代湛若水继承了陈献章的心学传统,提出了“道本于心”(《格物通-学校五》)及“道原于实心”的思想,同时也主张“道心事合一”(《答欧阳崇一》)之观念。
王阳明则集心学之大成,以心即道。提出了“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传习录上》)及“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等,此均道明了心与道无二,也不需要再向外求索!这样,以“心”言“道”的心学派,与当时以“理”言“道”的理学派及以“气”言“道”的气学派就构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秦中庸训诂
《道德经释义》[作者:任法融道长]
▪【推荐】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 | 唐文明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与重大争辩 :天、天命、道
“慎其独”非慎“独居”
《〈大学〉问》简析|金春峰:如何读懂王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