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伊消得人痴醉》

《红楼梦》扉诗作者自云:“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说的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揣度读者,想必读者读罢此作,虽不见得都一定能够悟到解其中的真滋味,但读者们却必会认为,此作乃是作者“一把辛酸泪”哭出来的作品,作者之痴心、痴情、痴意字字可见。只是曹公雪芹万万没有料到,如果站在读者的角度,此作令人痴狂的,又岂止是作者一人?其实对此《石头记》痴狂的,乃是芸芸众生,乃是整个社会!


表达如醉如痴之情,现在时髦的说法有:“为了你,我情愿痴心情愿狂。”套用宋代词人柳永那首《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一句来说就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痴情啊,为了你,我情愿痴情地落下一身的憔悴……而我这里所要隆重推出的是,坊间第一位对八十回脂批本《石头记》无比痴狂的读者——戚蓼生!可以说,正是这位戚蓼生成就了《红楼梦》,并最终将《红楼梦》推向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之巅。


关于戚蓼生的个人信息,之前我曾做过说明,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本文只隆重推介及解析戚蓼生为《红楼梦》所写的序言。


戚蓼生为《石头记》所作之序,十分精妙,非常经典,可以说在红学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也就受到历来红学爱好者的追捧及热捧了。历来的红学爱好者均视“戚序”为《红楼梦》最好的导读;而戚序八十回带脂批之《石头记》,红学上更是特称其为戚序本。后人透过戚序本《石头记》,发现戚蓼生此人读《红楼梦》可谓目光如炬,更能拨云见日,透过表象直达深邃。“谁解其中味?”,历来的红学爱好者普遍认为,戚蓼生就是少数几位读懂了红楼的人;当然同时也是寥寥无几,个别几位“深解其中味”的人。


我们今天读《红楼梦》,当然需要一位导师做指导了。导师很多,我个人为自己选定的这位导师就是戚蓼生。下面,我们就通过“戚序”来认识戚蓼生,来进入《红楼梦》吧。


戚序曰:“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文中的绛树与黄华是两位古代名人;绛树是歌唱家,而黄华则是书法家。 ­此段翻译过来就是说,我听说古之歌唱家绛树在唱歌时,能一下子唱出两种声音;一支声音来自喉咙,另一支声音却来自鼻腔。大书法家黄华,他能双手同时在两块简牍上写字;而且左手写的是楷书,右手写的是草书。此两位大师的这般神技,我个人从未见过!但是如今,特别是在读罢《红楼梦》之后,当年这种“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如此万万不可能有的神技、如此万万不可能开创的奇迹,如今,吾等竟然在一本名叫《石头记》的书中全部得到了!此能不让人感叹与惊奇吗?


这段描写戚蓼生对《红楼梦》写作手法与艺术表现形式所谓神奇的感叹。神奇在哪儿呢?戚蓼生认为《红楼梦》写作与表现手法就在于“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此种写法绝属《红楼梦》所独有!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作者要为闺阁作传,又可传我,则就必须得借助风花雪月之繁华故事为传其人其事了;当然行文用笔也就须得“亦真亦假”、“亦实亦幻”或“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了。且看第一回题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完全可以说,曹公的这种“一声二歌,一手两牍”的独特写作手法与艺术表现形式,正是戚蓼生作为读者开天辟地第一个发现的!我们看,曹雪芹之“且将真事隐去”:“隐”字极耐人寻味,“隐”不是不存在,而只是被藏起来罢了。而既然是藏,那就必是作者不想让人知道或是不想让人轻易地知道真相;同样既然是藏,于读者方面,那就必会有人慧眼如炬地发现真相之所藏之地了!戚蓼生不就是第一位发现“真事隐”所藏之地的人吗?人们可能都会问,“真事隐”,隐在哪儿呢?当然是隐在书中的字里行间、隐在表面文字的“掩体”之下了。而“但将假语存焉”,什么又是假语?而且作者说假语那就必是假语了吗?“假语存焉”,存的又是什么?存的当然是正文故事!难不成这正文故事也都是“假语”的咯?当然不是!人物有真原型,故事是真故事,只是作者如果不在正文故事之前冠以“假”字,那他如何才得以躲开那无处不在的“文字狱”呢?对此,脂砚斋在批注时曾再三再四地殷殷嘱咐:“事则真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


戚序又说:“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这段,戚蓼生说,《石头记》这本书的词藻繁华,立意用词等都不落前人窠臼,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此处不多论说这些,此处单就作者于写法上,蕴藏在心,用手以写:表面上似乎是在批注这个,实际上却是在写那个;表面写诡谲荒怪,实际写的则是正大光明;表面上写庄严正道,实际却是淫邪迷乱。《石头记》的这种写法,戚蓼生认为如同春秋笔法,多有隐词;也就是说,戚蓼生认为,作者写《石头记》如同在写史,因此也就不得不用史家之曲笔手法了。


是小说就必有原型,《红楼梦》也不例外。但这种真实的生活原型又该怎样地表现,这则是天下所有小说作者们开门见山头等重要的大事情!这事上,《红楼梦》的作者又是怎样做的呢?既是小说,则必不同于历史,戚蓼生认为,虽然《石头记》是“为传真事”,加之脂砚斋也说:“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此足可见,《石头记》的正文多有隐讳,当然也就不得不使用很多奇特的方法写书了;而这其中,脂砚斋的批注,则正是帮助我们理解曹公书中这些隐喻与方法的重要指导。有人甚至说,读《红楼梦》如果没有脂砚斋的批注,就如同遮住了眼睛,是极易迷失在故事里而茫然不得所知的。


这段更重要的是,戚蓼生直接把《石头记》比作《春秋》!我们知道,《春秋》是史书,而《石头记》如果是史书,那么曹雪芹就是史家了。照应书里,脂批常说“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此书一字不可更,一字不可少”、“读者但以小说词目之,则大罪过”等等这些,都足以证明《石头记》就是传记、是史书,而不是什么供人用来消遣娱乐的小说!当然了,若在这个角度上,曹雪芹则既是文学家,更是史学家了!


戚序继续说:“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月中之嫦娥,补天之女娲。”这里,戚蓼生试图对《石头记》的这些写作方法进行一一解读。他说,虽写闺阁中的人和事,但却都是极其雍容庄重的,且读罢也都是能够令人感觉艳冶满目的。“阀阅”,意思是指祖宗的资历和功绩;曹家的祖先立下功业,后人即拿此当作资本,称为世家。戚蓼生这里说,《石头记》描写曹家数代显赫大族,外表看,其富丽堂皇与繁荣昌盛似乎满眼皆是,但实则是衰势已现,而且就在眉下眼前!还有,书中写宝玉,既淫邪痴顽又多情善悟,这点上丝毫也不比历下琅琊差;而写黛玉,既善妒又尖锐,令人爱怜不已,也一点都不啻那月中之嫦娥与补天之女娲。


戚序再说:“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噫!异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其中所谓的“罗襦”,指的是短衣或者短袄;而“芗泽”,则是指浓浓的香气。 ­这段戚蓼生说,《石头记》书中无论是描摹绘制玉钗金屋,还是刻画芗泽罗襦,每每都能使人熏熏然而心神荡漾。整部书中,竟然没有一字一句的粗鄙猥琐之笔,这点简直是太难得了。写法上虽然只是一手写出,一个声音唱出,但效果却是既淫冶又贞淑,既悲伤又欢愉;此种贯穿全书的写作手法,不啻有双管齐下的艺术效果。神奇呀!戚蓼生再一次地感叹,曹雪芹不啻为小说野史中的左丘明与司马迁!这里,戚蓼生再一次把雪芹比作了史学家。 ­


戚序还说:“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这段戚蓼生说,《石头记》作者写此书虽然有自己的两种意图,但我们读者读此书时却只能取一意。这就譬如绘画山景,虽然三面乱石林立,但绝佳之景却只在一峰;又比如沿着溪流看风景,其实最幽美的地方或许就只是路边的一颗小树。只有带着这些领悟去读《石头记》,或许才能真正地领会作者的深意微旨了。还有,休说什么“水中月、镜中花”之类言语属于荒唐,其实读《石头记》却恰恰正需要这样的荒唐!因为,水中捞月,或可能捧得一缕清辉;因为,天花降雨,则必能闻其清香。总之,读者读是书,如果只单纯地取其一意,或许才能领会书中的弦外之音呢!也就是说,戚蓼生认为曹雪芹虽然不得已在一部书里写了两方面的内容,即表面的故事与背面的传记;但作为读者读是书时,却应该一心一意地去领会这部作品的弦外之音,唯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地懂得了曹雪芹。


戚序最后说:“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彼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由于种种未知原因,曹雪芹脂批本的《石头记》只写了八十回,显然没有写完。而对于这种残缺,戚蓼生是这样认为的:读者如果都以此书未完而为恨,戚蓼生对此则以为大可不必!要知道,世间之盛衰都是循环往复的,人间之万缘也尽皆为虚幻泡影。《石头记》中,作者之慧眼婆心,实在不必过度点破;读者读是书,万千体味亦当从深微处领悟,便能度过迷津,并最终读到作者之微旨大义了。是的,只知道读死书,并试图读懂《石头记》的人是何其的多啊,但天下开卷能够真正领会曹雪芹书中微言大义的人却又寥寥几何呢?最后,戚蓼生还专门做了一番特别地强调!他说,对于那些因为《石头记》未写完而企图去续书的人,真可谓是自以为是,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读懂《石头记》。 ­


以上全文品味了一番戚序,末了谨做两点总结概括:第一,戚蓼生把《石头记》比作史书,把曹雪芹比为史家;第二、八十回本脂批《石头记》已经足够表达作者曹雪芹所要表达的思想了,表面看着书未写完,实则是完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为一种意义建构的阅读史:序跋与《红楼梦》之接受
《红楼梦》版本介绍
众说纷纭话红楼----有关红楼梦研究的各种文章(一)
《石头记》释义(之四)(“石学”总第6讲)
搜书志:看清史湘云 读懂红楼梦
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