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目看上去很文学、很有诗意,但说的却是《黄帝内经》中,四时之自然外邪侵犯及伤害人体的规律。


首先,自然之四时,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彼此间有着如下的生克乘侮关系。即经文所说的那样:“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也就是说,自然之一年四季,对应五行可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气候段。这五个气候段彼此之间的克胜关系是: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如果说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或所胜它之季节的季节气候特征,那么这时就产生了所谓的四时气候相胜的病理现象。


对此现象,黄帝专门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意思是,黄帝问岐伯:自然界有四时八风,与之所对应,人之经脉又有所谓的五风病变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歧伯立刻回答说:自然的四时八风是外部的致病邪气,其侵犯人体经脉,遂即产生人体经脉的风病!另外此风邪还会继续内传,侵害人体的经脉与五脏,最终使得五脏发生病变。


比如按照五行胜克关系,外邪伤人,其一般规律如下:“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春善病鼽衄。”意思是,东风生于春季,故病多发生在肝;又因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故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自然,春季天也多发生鼽衄之疾。“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夏气者病在藏;仲夏善病胸胁。”这段说的是,南风生于夏季,故夏病多发生于心!因心之经气输注于胸胁,所以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而且仲夏时节,一般多发生胸胁方面的疾患。“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故秋气者病在肩背;秋善病风疟。”此条意思是,西风生于秋季,故病多发生在肺!又因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故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部;而秋季也多发生风疟之疾。“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冬气者病在四支;冬善病痹厥。”此意为,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因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故冬季邪气侵犯人体,疾病多发病在四肢;而冬季也多发生痹厥之疾。至于“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此则是长夏季节与中央方位均属于土,故此季节发病,病多发生于脾!又因脾的经气输注于脊,所以长夏季节也就多发生冬泄等里寒证的疾患了。


懂得了四时外邪伤人的这种传变规律,那么人体则就很容易做到外感疾病的预防了。比如:“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也就是,假如人们冬天不扰动阳气的活动,那么来年春季就不会发生鼽衄和颈项部位的疾病了;同样,夏季则就不会发生胸胁的疾患;长夏季节也就不会发生洞泄一类的里寒病了;自然,秋季则不会发生风疟之病;冬季当然也就不会发生痺厥、飨泄以及汗出过多等等的病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四时消长变化论
广龙堂每日分享——《黄帝内经》之四季发病的规律!
老魏素问:“数九寒天,黄帝问岐伯怎么保护身体?”
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章 金匮真言论1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上)
黄帝内经之金匮真言论的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