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积德神静到无往而不胜》

这是《解老》中,韩非引用老子的观点:只有做到了“积德神静”,才能达到最后的“无往而不胜”。


从积德神静到无往而不胜,这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呢?且看韩非是怎样一步步推论出来的……


首先,“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这节意思是说,凡人一般精神容易浮躁,一浮躁就容易浪费,而浪费就意味着奢侈。圣人则就不同了,圣人一般都是精神经常保持安静;而一旦精神安静了,浪费自然便就减少了;少了浪费,这就是节俭。节俭作为一种操守和品行,是生于天地之道的;因此,如果能够做到节俭,则就符合天地之道了。


接着韩非继续论述道:“众人离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故曰:‘夫谓啬,是以蚤服。’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故曰:‘重积德。’夫能令故德不去,新和气日至者,蚤服者也。故曰‘蚤服,是谓重积德。’”整理此大段意为:普通凡人在遭受灾患、陷入祸害之际,往往仍不知退,更谈不上遵守天地之道了。而在于圣人,虽然还不曾看见祸患的苗头,但却已经虚静无为地服从于天地自然之道了!这就叫做“早服”。所以《老子》才说:“正因为圣人节俭有度,所以他们才能够做到‘早服’”。至于那些懂得“治人”的圣人们,他们必是思虑安静;而那些懂得“事天”的人们,他们则往往耳聪目明。思虑安静之人,他们内心的天地之道就不会丧失;而那些耳聪目明之人,当然天地自然之精气也必每天均能正常摄入。所以说,“不断积德”,则就能保持旧德的永远不失;而那些每天攫取自然精气的人们,当然也就是“早服”之人了。所以老子才反复强调说:“早服,指的就是不断的积德。”


最后韩非大加推演:“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世,故曰:‘无不克’。无不克本于重积德,故曰‘重积德,则无不克’。战易胜敌,则兼有天下;论必盖世,则民人从。进兼有天下而退从民人,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故曰:‘无不克,则莫知其极。’”翻译过来后意思是说,积德然后神静;神静然后精气多;精气多然后计谋得当;计谋得当然后能驾驭万物;能驾驭万物,打仗就容易胜敌;打仗容易胜敌,那么他的取胜理论就必然会著称雄于世;而理论一旦著称于世了,这当然就是所谓的“无往不胜”了。显然,此“无往而不胜”是本于其不断地“积德”的!所以《老子》才说:“不断积德,方才无往而不胜。”打仗战胜了敌人,就会拥有天下;取胜理论一旦著称于世,民众自然就会服从。此进可以拥有天下,退可以使民众服从!这种法术非常深远奥妙,普通凡人是看不到其真谛的;也因为看不到它的真谛,当然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究底了!故而老子才说:“无往而不胜者,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究底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祖《道德经》释义 (道经1-9)【纯阳真人吕洞宾祖师释义】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 上
中国武当道教协会 --> 道家养生心得---[二、道家养生典论]
周敦颐《通书》原文
道德经解
《全真集玄秘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