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

题目的意思是说,人的思想如果老是围着长远的事情打转转,那则一定就会丢掉眼前的事情。


这话听着,似乎和我们所熟知的一个观点相矛盾了,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上述两方观点分别出自道家老子与儒家孔子,谁的对呢?这个似乎不用疑问,因为在他们各自那里,之所以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那都是有着可靠的论据支持的。


先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吧。此句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他眼前就一定会有麻烦。但是这句话,需要我们持有相对的时间观念,方才可得以深刻理解:比如人们现在的“近忧”,乃是由于以前的没有“远虑”所造成的;当然,现在的没有“远虑”,也必会导致日后许多潜在的“忧虑”出现。反之,人如果因“近忧”而困扰,故也便就没了长远的打算。总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句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人之所以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有道理吗?当然有了。


再看道家老子这句所谓的“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观点。此语出自《韩非子-喻老》:“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颐,血流至于地而不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此言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韩非先是为此举了个例子,说白公胜当初策划政变之时,于朝会结束之后,他倒拿着马鞭,以致于鞭杆上的尖针刺穿了其脸颊,那血都流到地上了他都未觉察、不自知。于是郑人听到后说:“连自己的脸颊都能忘记的人,还有什么不会忘记的呀?”所以《老子》才说:“人们思考的事情越长远,则眼下的心思就会兼顾得越少。”这是说所谓的“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的道理。


韩非下面又说:“是以圣人无常行也。能并智,故曰:‘不行而知。’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这段意思是说,自古圣贤都没有恒定如一的行为,他们都是能够同时兼顾考虑远的和近的之事情,所以《老子》才说此为“运筹帷幄,足不出门,便可尽知天下之事。”思虑时如果能够同时兼顾远、近两处,那么自然就会“不见而自明”了。这种根据时机来办事,依靠条件来临机应变,利用万物的特性而在此基础上运行获利,所以《老子》才得出结论说:“这样的人,在未做事之前,就已经成功了”。


以上道家说法有道理吗?当然也有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论语注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格局要大,要不然全都是琐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远虑和近忧
《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第284讲 卫灵公第十五 第11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