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霞深处丨穿越历史长河的越王古道
userphoto

2023.01.03 浙江

关注

浩瀚的历史长河,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无数英雄豪杰,都是匆匆过客;多少兴亡交替,终归烟尘衰草。只有青山依旧,古道悠悠,任凭岁月打磨,风雨洗练,依然铭刻着一串串远古的符号。

浙东南缙仙交界的括苍山脉中段,云雾飘渺,翠峰如屏,其间点缀着大大小小的庙宇,是山民祈福纳祥,消灾解厄的宗教场所。

缙云境内有越王山,山上的越王殿,供奉着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仙居境内有白马山,山下的白马殿,供奉的则是威风凛凛的越王坐骑白马,村民称之为白马将军。

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一头连着越王山上越王殿里的越王,一头连着白马山下白马寺里的白马,中间串连起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相传,春秋后期吴越争霸时,两国曾在仙缙交界的山区陈兵布阵,激烈交战。越王勾践兵败后,单枪匹马沿着山道往仙居境内逃跑,吴兵在后穷追不舍。越王多次命悬一线,最终都化险为夷,平安脱险。这才有了后来众所周知的卧薪尝胆、灭吴称霸的宏图伟业。

后人为了纪念越王,纷纷以相关联的名称作地名,留下了一连串的“越王地标”。

最高的山峰叫越王山,山上的越王殿供奉着越王神像。有诗赞曰:“殿入凌霄高莫并,帝称古昔圣堪明。” 殿前的巨石上有一浅水池,传说是越王当年洗脸饮马之处,当地人叫它越王洗脸盆,名称虽然粗鄙,情意却很真切。

别小瞧这个小小的水池,它在方圆百里之内都享有盛名。据说不管天有多旱,因为有越王庇佑,池水永远都不会枯竭。因此,历朝历代靠天吃饭的山民都把这里当做圣地,每遇天旱无雨,就备足香火、供品,成群结队翻山越岭前来求雨,每每都能灵验。现在独处山巅的越王殿显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在厚厚山雪的掩盖下更显得寂寥清冷,但是每年的农历6月16日,依然会有很多山民不约而同到这里,祭拜越王,祈求安福,因为这一天据说是越王的生日。久而久之,就成了固定的庙会。

越王殿附近有个村庄叫越王山村,村民们信誓旦旦地表示越王到过越王山,进过他们村,吃过他们饭,千古流传的山名、村名就是很好的佐证。

越王阵兵布防的地方是一个方圆近10平方公里的盆地,四周群山拱卫,中间一马平川,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自古就是粮草充盈、进可攻退可守的屯兵宝地。

这里最大的村庄叫越陈村,就是越军阵兵之地。村里至今还有点将台、招兵堂、钱库大殿等与那次战斗相关的遗迹。后山有一石壁,上面有一个白色人影,犹如骑在马上,举手扬鞭,神态极其威武,站住村头远远眺望,清晰可辨,当地人称“白岩影”。传说这是越王行军途中倚靠石壁小憩时留下的神影,岩壁下方的坑石上有一马蹄形凹洞,则是越王坐骑白马踩出的马蹄印。

越陈往东,一条羊肠小道称越爬(读音婆)坪,言越王兵败后逃至此岭,手脚并用攀爬而过,狼狈之相,仓皇之态,跃然纸上;过了越爬(读音婆)坪,便到了麻田村,传说越王逃跑至此时,见追兵跟得紧,灵机一动钻进了密密丛丛的络麻田里,从而得名。

过了麻田,就进入今天的仙居境内,故事情节也更加生动起来。眼看就要被追兵追上,穷途末路的越王急中生智,藏身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下,才躲过一劫。

越王躲藏过的地方后来就叫叶岩头,在仙居方言中,叶就是隐蔽的意思。这块巨大的石头至今还留在穿村而过的古道旁,越王隐藏的凹洞清晰可见,只是巨石上面已经被削填整平,建起了房屋。

惊魂未定的越王从藏身处出来后,当地村民给他送来一碗茶水,又饥又渴的越王一饮而尽,顿觉神清气爽,满口清香,余味无穷。继续东行二三里后,人困马乏,前路迷茫,越王便搭了个简单的草棚疗养歇息,此地一直以王寮为名(黄寮)。

此时,一直贴身伴随的白马已伤痕累累,再难负重前行,为了不牵累主人,悄然隐入了山峰之中。后人对忠勇双全的白马敬爱有加,就把白马隐身的那座山称作白马山,白马所经的溪坑叫白马经坑(今名金坑);越王上马的地方叫上马(上麻)、下马的地方叫下马(下麻),骑马走过的那道岭叫白马岭,山岭头叫白马垄,匆忙之中掉了马鞭的地方叫马鞭头,拴马的地方叫前庄(桩),当地出产的茶叶叫白马茶,这些名称除了个别字眼写法有所变化外,一直沿用至今。

另外,当地村民还专门建了一座白马殿祭祀白马。殿内原本有一匹高大的泥塑白马,村民们恭恭敬敬地称它为白马将军,长年祭拜。奇怪的是,白马将军的一只前脚总要断裂掉落,无论请多高明的师傅修补都不管用。后来经过一番仔细探究,才明白这是白马在战斗过程中前脚负伤太重的缘故。如今白马殿依然香火旺盛,有所不同的是泥塑高头大马已换成了陶制小白马,白马前脚再也不会断裂掉落,这也许是当地村民对白马英灵最好的告慰。

这许许多多的传说,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而且在《仙居县志》《仙居县地名志》等志书中都有记载。但对于这些传说,抱怀疑态度的人也很多,他们认为2000多年前的吴越之战主战场在杭嘉湖一带,绝不可能发生浙东南的崇山峻岭、荒野僻壤地区,越王勾践也不可能到过这一带。虽然说至今尚无确凿的史料和文物证实那场大战真实发生过,但在春秋末期,缙云、仙居皆为越国属地则是事实,而且缙仙两地同时有多个村名地名与勾践相关联,有那么多的生动故事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也绝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或者是某个人的臆造。

毕竟,越王勾践(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生活的春秋末期距今已有2500年左右。留存在正史当中的记载都是粗线条的,不可能象明实录、清实录那样详细记载帝王行踪,乃至生活起居。凭有限的史料记载就否认此地曾经发生过吴越之战以及越王勾践的脱险历程,显然过于武断。而口口相传的故事线逐渐模糊走样,相关人物张冠李戴,相关地名出现误传,相关情节不断演化,都属正常现象,一味地指质这里牵强附会,那里不合逻辑,也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今天,当我们怀着探古访悠的轻松心态重新踏上这条满是故事的古道,更不必纠结拘泥于历史的细枝末节,而应当敞开胸怀迎接扑面而来淳朴山风,感受“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越王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承,不断光大。那时,你就会发现除了越王的故事,古道上还发生过更多值得追记的历史场景。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带领部队从沿海撤至在这一带养兵蓄锐;清代,反清义士也曾结集这里奋力抵抗。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是越王精神的传承。

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更是星火燎原,赤旗飘扬。

上世纪30年代初,红色火种通过这条古道传遍了整片山区,革命先驱、红军战士频繁奔走于缙仙两地,从事革命斗争。第一个仙居县委就诞生于山谷里的曹溪村,曹金库等县委负责人更多的时候是隐蔽在古道沿途的山村秘密开展工作。

1936年,粟裕将军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其中一部就是沿着这条古道从越陈进入仙居,在横溪的秧田一带山区活动。期间涌现了刘胡兰式的革命烈士张小娇,谱写了催人泪下的军民鱼水情,在仙居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可歌可泣的悲壮一页。

解放战争时期,叶岩头、方宅、越陈等村的民兵威震缙仙两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们与国民党反动势力武装抗衡,建立了牢固的红色堡垒,并先于仙居县城解放了曹店以西地区,迎来黎明的曙光。

一批批革命志士留下的红色印记,同样有越王精神的积淀。

行走在这条古道上,你还可以穿越历史的烟尘,看到祖祖辈辈先民勤劳智慧的杰作。站住白马岭上,远远望去,一层层梯田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腰,开山造田的先祖以他们的坚忍不拔换来了子子孙孙的生存根基。

仙居历史上最宏大的水利工程-----下岸水库及后续的抽水蓄能工程就在眼前,高峡平湖是见证仙居50万人民万众一心,百折不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大业的历史丰碑。

走进一个个古朴的山村,你可以触摸到众多“山里娃”充满艰辛的成长脉搏。他们在山石垒砌的房子里出生,靠山石垒砌的梯田养大。年少时在山石垒砌的古道上牵牛赶羊,长大后踏上山石垒砌的古道外出求学,在外面以山石一般的意志成就学业事业,回乡后感触最深的是“卧薪尝胆,壮志必酬”。

岁月悠悠,古道漫漫。

源于越王古道、关于越王传说的种种争论,正吸引着诸多人士的关注与参与,至今依然没有尘埃落定,也很难有一锤定音的结论。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行者心中同样会有一千条越王古道。而闪现在古道上方的人文光华,渗透进每块路石的精神要义,却是无容置疑地一致,那就是光耀千秋、泽被后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大山子民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越王精神。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它不留给我们事实,却给了我们比事实更加确切的真理。

如果你不信,就来越王古道走一走。也许不经意间,你就会被某种神启砸中,从而终生受益。




仙居县传媒中心

白泽融媒实验室

作者:王新华

编辑:张   宇

审核:徐海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千年不锈的“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果然是个惹不起的人
越王勾践故事的启示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剑
春秋 越王勾践剑Y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