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份与暴力》


作者:阿马蒂亚·森

    作者简介: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33年生于印度,现仍保留印度国籍。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森的突出贡献主要在五个领域: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与贫困指数衡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以及道德哲学问题。

    当下国内暴力事件频频上演,媒体、学者们对此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矛头直指恐怖主义分子,而恐怖主义分子又直接的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像新疆最近的729日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以及最近的公交车爆炸事件。恐怖主义分子和宗教身份与暴力联系的时那样的紧密并且人们好像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思维模式,即认为宗教恐怖分子是行凶者。是所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是这样甘愿为宗教牺牲自己的生命并且做得是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事,这是我们心目中的宗教么?他们怎么会变得如此的残暴而没有人性?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又是谁?所有的恐怖袭击事件都是有宗教分子所为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正是由于最近暴力事件频发所以看了相关这方面的论著,而阿马蒂亚·森的《身份与暴力》从一个很新颖的视角身份对暴力事件进行了分析,很是给人以启发。我们都知道阿马蒂亚·森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他身上从小(作者11岁时经历了四十年代印度内战——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血战)好像就有一种使命,这种使命是他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的问题,这从他的《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本书中更能得以体现,当然在《身份与暴力》中作者对世间的关怀也是很清楚的。森的书很值得中国学者研究参阅反思,因为中国转型存在的问题脱离了实质自由的轨道,社会问题变得甚是突出。话说的有点远,但是确实对中国是有现实意义的。重回《身份与暴力》这本书,我们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系性话题,即身份与暴力的关系。

    一、身份是什么?

    身份证、护照、名片、穿着、眼神、走姿、手势、你所坐的位置、你从事的行业等等都是你身份的象征,从这些都可以让其他人做出判断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给你交往接触,同时别人这种与你交往的方式又会增加你自己的身份认同可能你以前并没有发觉你自己这方面的身份。所以一个人的身份能影响自己也能影响别人,身份是双重介入塑造而成,即自己的客观地位与别人对你的评价、态度及你根据这些对你的再认识。

    当你的身份在固定——变化——固定的过程中,你会形成对自己的认同,即个人认同或者是自己身份认同。当你不能正确的形成自己的身份观时,这时就会出现问题,例如你把自己的身份仅仅定义在农民这样一个盒子中,脑子里全是对强权百依百顺且越发依赖的观念,那么你就会失去维护自己利益甚至是以法抗争的理性思维,只有落得为国家富强奉献力量而又不能在此过程中获得福利的悲惨境地。再如,你让自己时刻都停留在一个老板的身份上,那么不仅你的家庭、日常生活是不幸福的,而且你的公司也不会走的长远。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你把自己锁在了单一身份的盒子里,忘了除了农民你还是公民,除了老板你还是丈夫、朋友、爸爸等等。单一身份的幻想会给你带来梦魇。

    个人身份是自主选择和推理形成的,你是众多身份的杂和体,你的身份受到社会背景和身边实际场景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家庭中的一员或者是某宗教的一员等等。总之,你生活在一个社群中。所以你的身份也会受到这些社群的影响甚至是社群会决定你的身份。当自身认同转到与某个特殊群体中的他人认同这个问题上时,问题的复杂性讲讲大大增加。单一性自身认同造成的问题都是局部的,与自己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但是当社群中每一位成员的身份认同也被规定为单一性时,大范围、深层次、影响深远的暴力倾向将要形成。当下,许多政治和社会争端都与有着不同身份认同的不同群体所提出的相互对立的要求有关。这时的世界由不同的社群组成,世界是由不同的宗教、文明社群构成的,这个世界已然被视为各种宗教和文化的联盟。世界政治的对立、恐怖事件的频频上演就是文明群体划分进而影响了成员的身份判断而引起的。

    二、身份与暴力

    森认为当下流行的文明热,即按文明、宗教划分世界的思路,隐含着一个古怪的假设,就是可以根据某种单一而又涵括一切的标准来将世界上所有的人加以分类。这种划分导致了一种人类身份的单一主义认识,这种认识将使人们视为仅仅属于某一群体,而忽略按其他标准划分的群体身份。这样一个单一划分的世界比我们所实际生活的多重而又有差异的世界更具分裂性。暴力往往往往孕育于这样一种认知,即我们属于某种所谓唯一的——并且是往往好斗——的身份,该身份向我们提出及其广泛的要求。所以作者对这种按文明、宗教、社群、文化、民族等标准划分世界而使世界被整合简化成某一单维度的、具有支配性的分类体系大加鞭笞,尤其是以亨廷顿为代表的对世界文明的研究更是充满了不满,认为他那是对历史真实性的污蔑更在某种潜意识中增加了世界的冲突。

    三、超越单一身份,营造融洽氛围

    单一身份幻想的魔力是如此巨大,他会使群体中的个人失去理智,对自己的身份失去正确的判断。所以当下这种文明、宗教、民族的群体划分给恐怖主义者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使他们能够吸收更多的力量参与到他们中去。所以我们应该打破这种划分世界的方式,超越单一身份。 

    首先,认识到自己多重身份。现实生活中,除了一种身份外,你还身处其他按不同标准划分的群体,例如男女、阶级、朋友、职业、年龄等等,在不同的群体中你有不同的身份。你信仰伊斯兰教,但并不说明你只有穆斯林这一个身份,你可能还是一个爸爸,一个工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人,你有你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性选择的自由。

    其次,学术理论界不要刻意的去营造这样的气氛,即按不同的文明和宗教来划分世界,从而使西方反西方对立起来,各大宗教对立起来,使世界处于一种敌视紧张的状态中。这样会对不同的文明间的联系造成影响,同时会忽视文明内部的差异性。

    第三,世界各国、各国内各民族、各民族内的各个群体都要有道德意识,都要有人为关怀,忽视和贫穷可能不会直接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但是当到达一定的深度一触即发时就会象是法国大革命全盘崩溃。所以我们要在世界、国家、民族范围内用发展成果消除贫困,当然要摆正态度,即不能将消除贫困仅仅作为维护和平和统治的目的,我们应相信实质自由是每一个人的天然权利。

    第四,要有理性的推理与选择能力。大莫卧儿阿克巴从生到死一直是穆斯林,但是他认为信仰不能取得超过理性的优先地位,因为人必须靠理性才能证明继承下来信仰的正当性。理性必定是优先的,因为即便要质疑理性,也要通过说理的办法。人们的身份是受社会背景影响的,人们的身份也是多元的,推理可以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当下的身份,从而能在自己日常生活中众多的身份中选择正确的身份。所以,在身份的思考中,推理与选择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

    第五,倡导多元文化主义,避免多元单一文化主义,让人们有选择身份的自由。多元单一文化主义就是说在一个国家内有多种文化但是却被割裂开来,每一种文化有固定的群体而彼此反对。例如,一个年轻姑娘自由恋爱,而其父亲却坚决反对。多元文化主义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

    在这本书里,森的身份理论在宏观的层面上得到了很好的说明,在微观即个人层面上分析的较少,但是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发。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身份理论框架对众多问题的解释对我们当下中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例如,工农、城乡、宗教、学校教育、中东西部的划分等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因为身份支撑的那些观念、利益而激发人们之间的憎恨。我们应该倡导多元文化,避免这种单一文化的划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
《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想》
文明网络拒绝语言暴力
《毒药猫理论——恐怖与暴力的社会根源》:跨越学科边界的毒药猫
博古睿奖得主查尔斯.泰勒:如何重新认识自我和世界
大可先生,如果真的有外星人,他们会不会侵略地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