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命运悲惨的清代漕运水手帮:被封建王朝逼出来的青帮前身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部《戏说乾隆》风靡大江南北,并被收入《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教科书中。

其中赵雅芝扮演的程淮秀就是江南盐帮帮主。剧中盐帮准备干掉谭金旺,为了避免得罪漕帮所以决定秘密进行此次行动。

《戏说乾隆》中的程淮秀

盐帮我们比较熟悉,古时有“盐铁官营”一说。所以盐帮就是贩卖私盐的草莽结成的帮派,江南盐帮多亡命之徒,因此又名“盐枭”,可见其势力强大。但就算是这样颇具力量的帮派,也要避免得罪漕帮,由此可见,漕帮势力其实是更甚于盐帮的。

而青帮,则是中国近代三大帮会之一,更是由于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上海三大亨”的名头而响彻海内外。虽然目前青帮仍然存在,不过我们最为熟知的,还当属民国青帮。

上海三大亨

那么这看似不相及的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漕帮,简单来说就是江浙漕运水手形成的组织,称为漕运水手行帮。而漕运就是通过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这和顺丰、韵达之类的快递公司经营的买卖没有太大区别。漕运的目的,一是运往宫廷,让皇家享用,二是送往军中,充当军饷之用。

明清两朝,南粮北调,六百多年间的漕运,几乎都是通过大运河直达皇城或是朝廷的部队中。在这期间,水手、纤夫之类的船工就自然而然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在河上讨营生的一类特殊群体。

也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在清代雍正和乾隆两朝,竟然惊动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而遭到了官方的无情打压,使得本就流离失所的漕运水手们更加悲惨,这又是为何呢?

总督漕运部院

事情的缘由还要从一个神秘宗教说起,那便是“罗教”。可以说,这个宗教与日后漕运水手行帮的形成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罗教又称作“无为教”,由明代罗清所创。罗清本名梦鸿,是山东即墨县人,自小父母双亡,由叔叔养大。明成化六年,罗清修行十三年而悟道,写下“五部六册”这样的宝卷,据说罗清的思想也对明清时期非常活跃的白莲教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一个宗教能够对他人产生影响,一定是因为而且这个宗教贴合了他人的生活,而罗教,正是天生与漕运水手非常贴合。

明清时漕运的环境非常差,水手们前后约九个月长途奔波劳累,但是收入却极为微薄。若不是走头无路的人,一般不会选择做漕运船工的。

漕运纤夫、水手

漕运水手的境遇有多么艰难呢?我们从史料《漕运则例》中看,当时各省水手工钱一两五钱到二两不等,到了嘉庆年间,虽是增加了水手的工钱,但也不超过三两。这些钱在当时,是无法满足一个人的吃穿用度的。我们甚至可以由此推断,这些漕运水手都不是有家庭的人,因为这样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开支,即便是最低标准的温饱也是不可能满足的。

不仅如此,漕运回空对于这些水手来说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漕运回空就是指船只空载返回。由于船只回程时不载货物,漕运水手这时就被遣散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食宿就成了大问题。清代李光庭在《乡言解颐·地部·尘》中有这样的描写:“若乡间载酒,大车多至九套,当行路之时,遇其回空奔命,则真是维尘冥冥矣。”

回空有时对于水手来说是致命,大部分水手他们多都是来自外省的贫民或难民,一旦漕运回空被遣散,他们就没有地方可居住,这时如果生病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人照顾他们,死亡是常有的事,由于孤苦一人,死亡后几乎没有地方掩埋,就这样做了孤魂野鬼。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罗教便开始在这些漕运水手之间迅速蔓延开来。

罗祖像

罗教能够迅速传播不是没有道理!首先,作为罗教的创始人罗清,就曾经做过漕运相关工作,所以他的言论,也就更加易于使水手们接受。

在明朝末年,罗教已经在杭州、江苏、浙江等地传播开。清朝档案记载:“明季时有密云人钱姓、翁姓,松江潘姓三人,流寓杭州,共兴罗教,即于该地各建一庵,供奉佛像,吃素念经。于是有钱庵、翁庵、潘庵之名。因该处逼近粮船水次,有水手人等借居其中,以致日久相率皈教。”

所以说,从明末钱姓、翁姓,松江潘姓三庵的建立开始,罗教已经在漕运水手中广泛传播。

而且,罗教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供奉神佛,吃斋念经,庵堂是罗教教众最主要的活动地点。罗教之所以能够在水手中广泛传播,正是因为水手的艰苦生活给了罗教传播最好的土壤。罗教以庵堂的形式,不仅给了漕运水手们精神慰藉,更是他们的生活依赖,水手漕运回空后的住宿及饮食都完全离不开庵堂。可以说,“终年受雇在船,无家可归”的漕运水手们的生老病死都与罗教庵堂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其中有老病无归者,即留堂长寄,死后代为埋葬”。精神能够给人们一种超越自身极限的力量,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罗教对漕运水手们的凝聚力,其实是十分强大的。

漕船

但是罗教在漕运水手间如燎原之势的传播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国家的运行极度依赖漕运,因此做水上买卖的人也就非常多。为了攫取更多利益,船工水手多按地域等抱团取暖,这样一来,水手人数众多,人一聚众,就难免会惊扰到朝廷方面。雍正五年,浙江巡抚李卫就在上报的奏折中详细说明了关于水手罗教的情况。我们从中也能够看出来,水手罗教虽然教徒众多,但组织松散不严密,只是水手间共同的信仰和生活需要成为罗教水手们之间的维系力量,但是人一旦聚众,也难免会生出些事端,不过当时的罗教,也只是“欺人生事”、“恃众打架”罢了,并无政治目的。

虽说如此,但与日俱增的罗教发展态势仍然使当局者感到不安。

在冷兵器时代,人数的多寡完全和战斗力成正比。可以说,罗教在水手间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动摇官方的程度。到了乾隆三十三年,乾隆开始严厉打击水手罗教,“非彻底毁禁不能尽绝根株”,且“所有庵堂,拟概行拆毁,毋得仍前留存,复贻后患”,拆毁庵堂,销毁经书,惩治教内犯罪的为首之人。杭州守护庵堂的二十二人中,或被发往新疆为奴,或被发往云贵两广烟瘴地域充军,容留的漕运水手也处以杖责徒刑,即便是年过六十的人犯也毫不留情。

罗教典籍

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到,乾隆皇帝并没有给予命运本就悲惨的水手们充分的生活保障,对于可能威胁到皇权的隐患,他选择的只是一味地打击,而对于生活在这些隐患之下的孤苦无依的民众,皇帝是并不关心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心系的永远只是自己的皇权,至于民众的生活,并不在当局者的考虑范围之内。

乾隆为什么如此重点打击水手罗教呢?不得不说,这并不能排除和乾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六下江南”有关。

乾隆三十三年,也就是乾隆第四次下江南过了不久,便开始发力镇压水手罗教,那时的乾隆,已是年近六十岁的老人。乾隆在多次下江南后,惊讶于罗教教众的发展速度,在火借风势一般的迅猛扩张下,庞大的罗教开始成为令乾隆不安的疥癣之疾。虽然乾隆早年可以做到勤政为民,但是在晚年的乾隆眼里,皇权是大于一切的,因此,漕运水手罗教,就成了乾隆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毕竟,乾隆要成为“十全老人”,就容不得治下有人造次,如果看不顺眼,将其铲除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在强权的绝对重压下,罗教已经不可能再以公开的方式存续,于是罗教改为秘密进行,主要的活动中心由庵堂转移到了老堂船。从乾隆中期一直到道光初年,漕运水手组织出现了一系列变化,而组织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水手间划分出不同的帮派,如清代有名的德州帮、兴武三帮、赣州帮等,这就是水手行帮,也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漕帮。据史料记载,明清时代大大小小的漕帮数以百计,这个极度庞大的群体也就衍生出了大运河上独有的“漕帮文化”。

漕运码头

各帮派以老堂船为中心,船上悬挂罗祖画像。往往帮中有一吃斋人,称为“老管”,也称“当家”或“会首”,由数人轮流担任,这些人就组成了该帮的权力集团。和现代化的公司一样,权力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司章程等帮规,并且掌管着帮内用钱帐目、水手薪资等。在严格的帮规、家法下,各帮派设有私刑,“轻则责罚,重则立毙,沉入河中”显然,水手行帮在最初罗教的演化过程中,宗教的性质和色彩渐渐退化,而漕运水手组织已经具备了社团的特征。

这里就不得不说原来属于翁、钱、潘三庵的势力。江苏等地的水手行帮分为老安和新安两派。老安包括翁、钱两派;新安则专指潘安一派。各水手行帮皆隶属于不同派别,如浙江的杭三帮、宁波帮分属老安与新安两派。在漕运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两派相互之间的对立与争斗日益激烈和公开化。

道光五年二月,为了几只漕船的归属问题,两派之间发生了一场大规模殴斗。老安、新安各聚众搏杀。双方一直惨斗四日,“先后捞获尸身五十九躯”,伤者不计其数。在经营漕运生意的同时,很多行帮并不安分守己,他们肆意拦截往来船只,甚至做起了打劫行凶这样违法乱纪的勾当。

随着清廷的衰落,朝廷的力量越来越薄弱,而水手行帮的规模和势力却在不断壮大,此消彼长,朝廷对于水手行帮的控制渐渐感到乏力。这也是水手行帮更加肆无忌惮的原因所在。

水手们

道光初年,水手行帮均以“清净道得、稳诚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元明兴礼、大通文学”二十四字排列辈份。凡拜师入教, 各按字辈排列身份,造成了行帮中森严的等级制度。

我们看后来清末、民国时期,青帮能够成为中国势力最大的帮会之一,与其实行森严的辈份制,建立起强大的封建礼法统治不无关系。青帮的每一辈徒弟的名称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辈字,以此标明其辈份。青帮的辈字共有二十四个:“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兴立、大通无学”。此二十四辈分字就来自于漕运水手行帮内的那二十四辈份字。

道光六年到咸丰三年期间,江浙一带漕运水手们的命运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清代朝廷的漕运开始由河道逐步改为海路,大运河上的工作机会也开始越来越少。《海运全案》中就有相关记载:江苏海运始于道光六年,浙江海运始于咸丰三年初,因运河淤阻,迨江淮烽燧,遂无岁不海运,运费大减矣。

漕运的废止,标志着承担南粮北运任务的漕运水手们全面陷入失业的境地。

而这些原本的难民和贫民们,在生存条件丧失后无可谋生,这也直接促使水手行帮会社所在不得不再图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不得不趋向成熟。大部分漕运水手在其组织的带领下,聚集到两淮盐场,与长期活跃于此的贩卖私盐组织青皮党相互融合,号称潘门,也叫潘家。所以,青帮的前身是在内河漕运终结后,由下岗的水手形成的组织。

两淮盐场之所以成为水手行帮新的根据地,无非是因两淮地区历来都是朝廷重要的产盐基地,走私食盐是一条暴利的途径,从而导致了两淮区域自古盐枭充斥的现象。

最早从水手行帮向帮会社团转化的是安徽的安庆帮。大约在清代嘉庆年间,安徽省安庆府的水手行帮,已经独立结成“安庆道友会”,也称“安庆道友”、“安庆帮”或是“庆帮”。而在江苏淮安一带,则出现了著名的“安清道友”组织,除了走私贩卖私盐外,还进行一些类似欺行霸市这样的非法活动。总之,安清道友的横空出世,标志着罗教漕运水手行帮向近代帮会社团的转化,也就是日后青帮的前身。

杜月笙

从最初明清两朝慰藉水手心灵的罗教,到民国时期勾结军阀霸占一方,开设赌场妓馆、贩运毒品、绑架勒索做尽坐地分赃之事的青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发展历程?无外乎就是由于在封建专制的制度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罢了。更何况随着清廷的覆灭,封建皇权专制的挽歌带给普通民众的只有灭顶灾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朱门不再拥有酒肉,路边仍然横陈着社会底层民众的皑皑白骨。末路之人抱团取得的暖,更多的并不是为了温暖身体,而是温暖心灵。当这种温暖被封建统治者无情践踏的那时起,掩埋在心灵深处的寒冷与阴恶,也将冲破所有关于善良的束缚。这时的恶,也就显得有些悲情了,恶在哭泣,恶在咆哮,恶,也在扭曲地生长,成为不得不行走在人世间的一种力量,一种正义无法为他们带来的力量,来反抗这世间所有的悲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漕帮到青帮:大运河上的水手的生存之路
从漕运到青帮:运河上水手的生存之路
你知道青帮是从哪来的?
漕运与青帮的兴起
从罗教到青帮——运河上的船民忆旧
中国帮派史之青帮:始于宗教信仰 衰于工业革命 青帮的起源与兴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