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常遇春的一段演义

关于常遇春的一段演义  

2011-07-09 22:53:31|  分类: 忻州之事 |字号 订阅

  在老家,到处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公报私仇,剿杀秀容县。并留下一句名言:鸡犬不留。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常遇春小时候有一段难忘的经历,他来忻州要过饭。在忻州要饭期间,曾受到一户有钱人家的谩骂:给狗吃也不会给你这个穷小子。这句话儿,让常遇春怀恨在心。

  谁知几年以后,这位讨吃要饭的穷小子,成了朱元璋手下一员大将军。领兵打仗,勇猛无比,功名显赫。

  话说洪武年初,常大将军率兵“追击元左丞相扩廓帖木尔”至忻州,他想起小时候要饭时,那位忻州人说的话儿,也可能因为心情不好,多喝了几杯酒。于是,他在梦中说了一句:鸡犬不留。部下得令,便拿起了刀枪弓箭,对准了手无寸铁的老人和儿童。

  于是,忻州大地,天昏地暗,血流成河,遍地死首,哭声震天。

  常大将军被帐篷外的哭喊声惊醒了,问:这是怎么回事?

  他身边的侍卫说:将军不是要杀个鸡犬不留吗?

  常遇春大吃一惊,急忙鸣锣收兵,可是已经迟了,他部下已从城里杀到城外一个小村庄了。

  人们为了纪念常遇春这次“光明磊落”的行为,就把这个村改名为令归村。

  时间过去六百多年了,在我耳旁仍然能听见凄惨的哭泣声……

  很难想象当时的悲惨场面。

  很难想象明朝战将开平王常遇春一句梦话,竟把忻州人杀在令归村那个地方。

  战争留给人们的,只有掩埋尸体。

  战乱留给人们的,只有收拾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然后逃难。然后背井离乡。然后远走他乡。

  村里人叙述此事时,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悲愤和哀怨,听他们说话的口气,好象此事与他无关。沉重的历史和无情的时间,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没有怀疑过任何文学戏剧作品,对常遇春大将军歌功颂德有什么不对。我更没有胆量和勇气,怀疑常遇春大将军率兵血洗忻州,一是报复,二是误杀。“鸡犬不留”这道军令,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将他们推向地狱之门的一双黑手。

  我以为,纯朴善良的人们,对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竟崇拜到如此盲目的地步。就连这些听起来象是梦话又象是传说,实质上是杀父之仇、灭祖之罪的事情,都视而不见闻所未闻。可见天下百姓心胸宽阔到了何种程度?

  常遇春梦醒或酒醒后的反悔行为,只能说明他没有继续滥杀无辜,但不能否认他没有滥杀无辜。

  在《明史?列传》第十三条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遇春追扩廓至忻州而还……。由此说明常遇春来过忻州,至于梦中呓语或酒醉之言,未见文字。还有,常遇春发迹前,在忻州讨吃要饭、遭遇谩骂之事,更是传说中的传说。即使有这样的事情,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粒粮食,在那个年代,意味着你死我活的残酷和无情。我想,常遇春还没有小气到“鸡犬不留”这种地步。不过也难说,有时候大人物也会做出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只是善良的人们不愿意记在心里罢了。

  写到这里,大家可能才看出一些历史的影子,这是元末明初的一段演义。我对历史,一是爱好,二是兴趣,没有深入进去的那个时间,也没有深入进去的那个能耐,我只好将传说写成演义,再将演义写成小说。其实也不能称之为小说,小说应该有人物时间地点和故事情节等要素,我没有这些。称它为笔记或随笔,似乎还有一点可能。

  我摘抄《明史?列传》第十三条一段话,证明历史上确有常遇春这个人: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日起起主君来惊寐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无何自请为前锋……

  在《明史?功臣世表》中,还有这么一段文字:……鄂国公常遇春吴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已亥卒于军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我对古文一窍不通,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能给古文断句加标点符号,请大家谅解。

  《忻县志?大事记》中,又有这样几句话: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明大将徐达、常遇春追击元左丞相扩廓帖木尔至忻州,居民死伤、逃亡甚众,十室九空。秀容县并入忻州,领定襄县,属冀宁道,万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年)改属宁武道。朔州、洪洞等地,开始向忻州移民。

  为什么会十室九空呢?为什么要移民呢?县志里没有进一步地叙述,我就可以联想到常遇春这个人,联想到常遇春说的那四个字儿。

  最近在新华书店看见这么一本书:《正说明朝三百年》。书中有常遇春的传记:(常遇春)生于一三三零年,死于一三六九年,辞世时年仅三十九岁。据说,常大将军遇难后,洪武皇帝朱元璋非常悲伤,曾亲书一副对联,以表哀思:

  昨日忽闻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黄狼道”的传奇

  让我再次想起历史,是因为村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传说中的这个人,与我村一位教书先生有关,与距离我村二华里的白石村有关。这位教书先生应该是我的祖先,他老人家应该姓张,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只是那么传说,一辈接一辈。这就是村里人对历史的认识。

  就在白石村到豆罗村的路上,有一个地名叫罗斜坡,也可能叫狼响坡。还有一个名称叫牌楼坟,坟里有石头做成的牌楼,因此得名。坟里还有石羊、石猪、石马、石狗等等。由此引出这么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好象是白石村人氏,也有人说是向阳村人氏,也有人传说是苏村人氏,究竟是哪村人?历史就是这么遗憾,不给你留下任何文字,就是让你想象。

  刚解放那阵,村里响应政府号召,要平坟造田,多产粮,支援国家建设。平牌楼坟时,人们发现坟墓里有好多陪葬品,还有很多长头发。我小时候还见过一些牌楼和石猪石羊,但不清楚那是怎么回事。人们传说这是明朝时的事情,也可能是清朝时的事情。因为后面那个传说,传说此人与金末大诗人元好问有关,所以这个时间应该在金朝才符合情理。坟墓里的这个人做过道台,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小山村出了这么大的官儿,自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可留给人们的记忆,并不美好。

  事情是这样的。白石村有一位姓芦的穷苦人,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却还是守着年老体弱的父母,过着与生俱来的贫困日子。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只好给邻村一位财主放羊,挣点钱,养活两位老人。

  话说有一年春天,这位财主从城里请来一位有名望的风水先生,沿牧马河畔察看风水宝地,想在清明前迁坟,以求“财源茂盛达三江,金银财宝滚滚来”。风水先生走二步,就扶一扶架在眼睛上的那副金丝眼镜,然后跑到地里抓一把黄土,放在鼻子底下味一味,好象抓在他手里的不是一把黄土,而是一个人或者是一家人的命运。

  他们就这么走着,偶尔也能听见他俩一二句对话。当他们来到河边一块坡地时,风水先生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嘴里念念有词。财主听不清楚,可也不敢冒然说话,怕惊动了神气儿。风水先生就那么站着,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一会儿低头看看地,一会儿又朝四周望着远处的山……。财主跟在风水先生身后,风水先生看天,他也跟着看天;风水先生看地,他也跟着看地。财主跟着风水先生转来转去的时候,他突然听见风水先生说了一声:好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令归村的传说
《飞鹰打蛇》北流六麻镇三洞十二煲灶留题
美丽牡丹女的传说
【小说连载】紫藤苑的传说(四)
真实的风水故事——五莲县东黄柏沟风水宝地被抢占
053-宁波北仑民间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