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黎明:北京与世界原来隔着一条下水道

唐黎明:北京与世界原来隔着一条下水道

来源:搜狐焦点产业新区  作者:安邦咨询 唐黎明
2012年07月30日11:29 我来说两句(1)

   搜狐焦点产业新区专栏  每一年的雨季,总有那么一两场大雨,让整个北京狼狈不堪,损失惨重。每一年任凭舆论哗然,政府也会信心满满的告知,下一次绝不会是这样……然而,类似的错误,却在年复一年的轮回。大雨,撕碎了北京“世界城市”的华服,露出华丽外表下的真面目。而这一次,尤为严重。7 月 21 日的北京暴雨,造成至少 37 人死亡。
    一到暴雨,再华丽的城市,都难逃城市内涝的狼狈命运,这似乎成为了中国城市的通病。人民日报披露,2008 年到 2010 年间,全国 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 3 次以上的城市有 137 个。突发性的灾难,已经成为检验城市基础设施的评估师,而灾难前后的应对措施,也成为检验城市管理的试金石。

  一场大雨就能让一个城市停摆,甚至葬送无数生命。 “国际大都市”所谓 “世界城市”的光环也难以掩盖这样的伤恸。城市排水显然已经不是某一个城市的问题,它是中国城市集体面对的现代性难题。近三十年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地方政府执着于修建越来越高的摩天大楼,但作为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地下管网却以各种理由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地下忧患的背后,不仅是下水管道标准高低与否的问题,还反映了城市建设所追求的价值。

  地下管线如此脆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的传统,地面上的高楼大厦是看得见的面子和政绩,却忽略了地下管线这个里子。各个城市都把修建摩天大楼当做城市繁荣的象征,你方唱罢我登场,誓与天公试比高。却很少关注地下管线的建设,只有在城市变身水乡泽国的时候,才有所警惕,很快便会满怀信心的宣称“再迎暴雨,北京有谱了”。遗憾的是,这些宣言往往被暴雨击得粉碎。
    地下管线的建设积弊,甚至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下水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俄罗斯道,地处高寒,降雨量少,城市下水道口径小埋藏浅;其二是西欧道,如伦敦、巴黎年均降雨量在 600-1000 毫米之间,下水道宽阔可跑车。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和延续,中国在 1953 年至 1957 年之间将“苏联模式”引入城市规划,国内各城市在这一时期开始采用一整套以苏联为标准的定额指标,高寒地区的城市设计标准,直接套用在地域辽阔的中国城市上,自然为以后的内涝埋下了伏笔。
    雪上加霜的是,狭窄的排水管道里还存有大量的沉积物。据统计,北京近 8成的雨水排水管道内有沉积物,约一半的雨水排水管道内沉积物的厚度占管道直径的 10%至 50%,个别管道内沉积物厚度甚至占到管道直径的 65%以上,直接影响了城市排水系统功能的发挥。
    可见,城市内涝不仅仅是下水道的标准问题,还在于城市的系统规划设计。近年来,许多城市大面积的铺装了硬质路面,这种城市建设思维最早源于西方,但是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国家开始进行反思,认为硬化的地面是“死亡性地面”,会影响地面的生态系统和树木的生长。德国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就采用透水材料铺装路面,并致力于不透水路面的改造,其目标是到 2010 年,把全国城市 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可惜,国内很少有城市意识到这个问题,还在大肆铺装硬质路面。
    急功近利的城市建设、排水管道狭窄表浅、硬质化的路面铺装、失去生命力和泥土的渠化河道、见缝插针的钢筋水泥、绿地植被减少、易得肠梗阻的排水管道……这些构成了城市内涝背后的推手。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便是城市管理。
    首先,是地下管网档案的管理问题。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路网不断延伸,地下空间日益复杂,相应的管网档案却七零八落,缺乏统筹。据统计,全国大约有 70%的城市地下管线没有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从解放初期的市政地下管线只有少量的自来水、污水,发展到现有上水、下水、中水、电话、电力、路灯、光缆、通讯、信号、煤气、天然气、热力网等等。而这些管线又分别由几十个单位建设和管理,包括自来水公司、污水管理处、燃气公司、热电厂、电信公司、电力公司、部队和各工矿企业等,如此众多的管线却缺少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不仅如此,地下管线的规划、测绘及档案资料管理等事项仍然分属于不同部门,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和具体责任的承担,不是你争我抢就是互踢皮球。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下水道问题无异于盲人摸象。

  其次,灾前的预警管理和灾后的应急管理也异常脆弱。与北京暴雨前后脚到来的,是 24 日凌晨到达香港的韦森特台风。这是香港 13 年来最为严重的台风侵袭,却没有造成人员死亡。香港特首将其归功于及时的灾前预警。早在 23 日下午,香港天文台就频繁发出警告信号,在其挂出 8 号风球后,除了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传送讯息外,地铁、商场、住宅小区、医院等公共场所都会悬挂预警通知,预警信息传遍整个香港,全港随即有条不紊的避风应急:公司职员提前下班回家,渔船返港,电车停运,大型公众活动取消,消防人员、医护人员和警务人员坚守岗位,随时待命。
    而当北京遭遇 61 年一遇的暴雨时,无论是灾前预警还是灾后应急,都让人失望。气象部门在一天的时间里连续五次调高暴雨的严重程度,却没有向公众大规模发布预警信息,事后以“手机预警信息发送尚有技术障碍”自辩,显然难以自圆其说,成为千夫所指。
    大雨倾盆时,全市明显没有系统的应急方案,  各部门依旧慢吞吞地各行其是:容易积水的立交桥下没有明显警示和标识,致使多部车辆冲入其中无法幸免;机场高速在暴雨时仍然“一丝不苟”的收费;京港澳高速积水严重,仍然没有关闭高速通道;本该应急接纳避雨人群的公共场馆, 却紧闭大门……以至于有人戏称, :一个是鼓舞人心的善举义举,感动人心,另一暴雨让我们看到了“两个北京”个是城市管理中的种种缺陷,同样触目惊心。
    北京可以花费数百亿修建华丽的奥运场馆,却无力建好下水管道。2011 年 6月 23 日,北京平均降雨 120 毫米;2012 年 7 月 21 日,北京平均降雨 170 毫米,至少 37 人死亡,损失惨重……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或许,北京,和国际大都市的距离,就是一条下水管道的距离;中国和世界的距离,就是一条下水管道的距离。

  本文特别供稿,民间独立智库安邦,本文作者系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唐黎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污水管道遇到综合管廊......
青岛高新区投入超百亿修建地下排水管网
城市的良心,看不见的伟大!无锡的一项全国之最就在你脚下
辟谣:中国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岛,是因为德国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统?
【维·揭秘】各国城市下水道大比拼!晒晒各国的“城市良心”
地下排水管道:让经验告诉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