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野史乱弹]中国远古帝王谱20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六十八章 因 康(伏羲氏18)
  
   在位起讫:公元前5377——前5346年。
  
   生卒年:公元前5408——前5346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因康元年(乙酉,前5376)。
  
   因康,女,姓风,名因康,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八任帝。
  
   因康生于帝立路九年(癸丑,前5408),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
  
   因康是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传人,因为她年轻时在本部落中各方面表现突出,被族人推举为大酋长。伏羲女娲政权的六十七任帝立路执政的晚年,大伏羲氏族出现混乱,各部落之间时常发生冲突。而帝立路此时已经年老,无力去管理和调解各部落之间的纠纷,便把年轻有为的伏羲氏大酋长因康召入帝都主持朝政。因康上任后,不辞辛苦,多次深入各部落调解部落之间的矛盾,使社会秩序重新稳定下来。于是,帝立路因其功,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推荐因康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377年,帝立路病死于宫中,因康正式即位。
  
   因康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乙酉年(前5376)为因康元年。
  
   因康执政时期,各部落之间虽然还时常发生矛盾和争斗,但并没有太大的冲突。整个大伏羲氏族还算稳定。因康晚年时重用朱襄氏大酋长墙烁为执政大臣,因成绩显著,便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因康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因康三十一年(乙卯,前5346),享年63岁。
  
   因康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因康。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03:10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六十九章 墙 烁(朱襄氏1)
  
   在位起讫:公元前5346——前5303年。
  
   生卒年:公元前5379——前5303年。
  
   出生地:襄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墙烁元年(丙辰,前5345)。
  
   墙烁,女,姓风,名墙烁,号朱襄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六十九任帝。大伏羲氏族朱襄氏执政的首任帝。
  
   墙烁于帝立路三十八年(壬午,前5379)出生在朱襄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襄城。
  
   朱襄氏是燧人氏风姓后裔的一个重要支脉,也是大伏羲氏的一个较大的部落。其活动区域主要分布在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和南召县一带,靠近帝都象城。伏羲女娲政权初期,朱襄氏部落还相对还比较弱,经过了近千年的发展,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成了大伏羲氏百余个部落中的佼佼者。
  
   墙烁是朱襄氏部落的一位很有才华的女首领,因她精通文武,又有良好的品德,不到二十岁便被推举为本部落的大酋长。她上任后,带领本部落族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积极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使族民很快安顿下来。同时,他还十分重视与睦邻部落的关系,保持友好往来,及时调解和处理相邻部落的矛盾和纠纷,尽量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伏羲女娲政权的六十八任帝因康年老时,任命她为执政大臣,并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346年,帝因康去世后,她即位称帝。
  
   墙烁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丙辰年(前5345)为墙烁元年。
  
   墙烁在为期间,勤于朝政,关心各部落族民,积极帮助他们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墙烁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朱襄氏治天下时经常刮风,天地间阳气过剩,阴阳失调;墙烁使人创造出了五根弦的瑟,弹奏起来能使阴阳二气和谐安定众生。
  
   墙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墙烁四十三年(戊戌,前5303),享年77岁。
  
   墙烁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墙烁。
  
   ——原始初民时代早期的帝陵都十分简朴,既没有奢华的陪葬物品,也没有用人或其他动物陪葬的恶习。他们的陵墓基本上和普通族民一样。所不同的是,这些帝王一般都同葬在一个墓地,以此来区别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由于年代久远,陵墓或塌陷,或被洪水冲毁,如今多数都很难找到准确的尸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章 泽 治(朱襄氏2)
  
   在位起讫:公元前5303——前5274年。
  
   生卒年:公元前5345——前5274年。
  
   出生地:襄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泽治元年(己亥,前5302)。
  
   泽治,女,姓风,名泽治,号朱襄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任帝。大伏羲氏族朱襄氏执政的二任帝。
  
   泽治于帝墙烁元年(丙辰,前5345)出生在朱襄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襄城。
  
   泽治是朱襄氏首任帝墙烁的外甥女,童年是在襄城度过的。少年时,因聪明好学,关心氏族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引起了她的姨母帝墙烁的重视,便把她留在身边进行重点培养。她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便学会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在她二十几岁时,便开始在朝中帮助舅母,辅佐朝政。帝墙烁晚年时,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推荐泽治为帝位继承人。
  
   泽治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己亥年(前5302)为泽治元年。
  
   此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个别掌权的村社和部落首领渐渐产生了私欲。当然,这种私欲是极为有限的,因为当时还没有私有财产,人们居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都是公共的,根本不存在私有一说。此时的私欲观念主要表现在“特权”上,他们想利用自己的职权劳动时比别人少干一点,分配食物时比别人多分一点。这种思想萌芽的出现使人类从原始时代平稳的发展走向了野蛮的掠夺和争斗。在伏羲女娲政权的晚期,也就是第七十任帝泽治执政时,这种私欲的萌芽状态主要表现在部落之间领地的争夺上。在此之前,各部落虽然也各有自己的领地,但都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绝不无故侵入相邻部落的领地。而现在,强大起来的部落都想扩大自己的领地,那些弱小的部落又不甘心白白地失去领地,这样,矛盾和战争就产生了。在泽治执政的后期,她已经无法控制大伏羲氏族的整个局面了。几个势力强大的部落,不仅不服从她的命令,甚至还喊出口号要与朱襄氏争夺帝位。在这种情况下,她不敢继续把帝位传给本部落的后人,便推荐了伏羲氏年轻的大酋长渭茂为帝位继承人。
  
   泽治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泽治二十九年(丁卯,前5274),享年72岁。
  
   泽治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泽治。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04:31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
  
   在位起讫:公元前5274——前5241年。
  
   生卒年:公元前5308——前5241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渭茂元年(戊辰,前5273)。
  
   渭茂,女,姓风,名渭茂(此字为同音代用字,原字电脑字库中无),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一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九任帝。
  
   渭茂于帝墙烁三十八年(癸巳,前5308)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
  
   渭茂原是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大酋长,因其能文善武德才兼备,被伏羲女娲政权的七十任帝泽治召入帝都,任命为执政大臣。帝泽治临终前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臣民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274年,朱襄氏二任帝泽治去世,渭茂即帝位。
  
   渭茂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戊辰年(前5273)为泽治元年。
  
   渭茂执政时期,曾多次深入各部落了解民情,掌握各部落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土特产品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等。各部落族民对她也都十分尊敬。到了执政的后期,由于年老体衰,没有能力再亲临各部落去工作,她便召无怀氏的大酋长苍芒入都辅政,任命她为执政大臣,因为苍芒工作出色,后来便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渭茂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渭茂三十三年(庚子,前5241),终年68岁。
  
   渭茂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渭茂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06:32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二章 苍 芒(无怀氏1)
  
   在位起讫:公元前5241——前5209年。
  
   生卒年:公元前5278——前5209年。
  
   出生地:怀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苍芒元年(辛丑,前5240)。
  
   苍芒,女,姓风,名苍芒,号无怀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无怀氏执政的首任帝。
  
   苍芒于帝泽治二十五年(癸亥,前5278)出生在无怀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怀城。
  
   无怀氏也是燧人氏风姓的一个支脉,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比较大的部落。其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今河南焦作市的武陟县和温县一带。武陟县古称怀城,是无怀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氏族联盟时代结束后,无怀氏部落解体,大多数族人以怀为姓,并建有怀国。西周时,怀国被周武王所征服,成为臣服于西周的诸候国。春秋初年,怀国归郑国所有;战国时期归魏国所属。
  
   苍芒初为无怀氏部落的大酋长,因其政绩突出,被伏羲女娲政权的七十一任帝渭茂看中,提把她为执政大臣,留在帝都辅佐朝政。她在任职期间,处处以身作则,工作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处理问题公正无私,深受各部落赞扬。帝渭茂年老时,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臣民推荐苍芒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241年,七十一任帝渭茂去世。苍芒即位称帝。
  
   苍芒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丑年(前5240)为苍芒元年。
  
   苍芒执政时期的事迹不详,晚年时推荐了她的外甥女节曲为帝位继承人。
  
   苍芒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苍芒三十二年(壬申,前5209),享年70岁。
  
   苍芒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苍芒。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三章 节 曲(无怀氏2)
  
   在位起讫:公元前5209——前5175年。
  
   生卒年:公元前5244——前5175年。
  
   出生地:怀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节曲元年(癸酉,前5208)。
  
   节曲,女,姓风,名节曲,号无怀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三任帝。大伏羲氏族无怀氏执政的二任帝。
  
   节曲于帝渭茂三十年(丁酉,前5244)出生在无怀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怀城。无怀氏执政的首任帝苍芒是她的姨母。
  
   节曲在少女时代就是无怀氏部落新一代女性当中的佼佼者。她的姨母无怀氏首任帝苍芒见她德才兼备,不是那种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便召她入宫,对她进行重点培养。成人后又一步步提拔她,一直做到执政大臣的职位。帝苍芒晚年时,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209年,无怀氏首任帝苍芒去世后,节曲继承了帝位。
  
   节曲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癸酉年(前5208)为节曲元年。
  
   在节曲执政时期,大伏羲氏族的女娲氏部落强大起来。伏羲女娲政权之初,女娲氏族还是大伏羲氏族中的比较弱小的部落,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女娲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至无怀氏执政时期,其实力已经超过了执政的无怀氏。于是,女娲氏开始争夺帝位,争夺大伏羲氏的执政权。他们宣称,是他们的先祖女娲和伏羲共同缔造了大伏羲氏部落联盟,而伏羲氏后代一直享有监国权和执政权,而女娲氏后代却什么权力都没有,这是不公平的。要求参与执政。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帝节曲的支持。于是,女娲氏便宣称如果下一届帝继续由无怀氏担任,女娲氏部落就退出大伏羲氏联盟。在这种情况下,帝节曲为了维护大伏羲氏联盟的完整和统一,晚年时只好推荐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风和为帝位继承人。
  
   节曲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节曲三十四年(丙午,前5175),享年70岁。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苍芒。
  
   节曲死后,无怀氏失去了执政权。
  
   无怀氏共历二任帝,执政六十六年。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08:29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四章 风 和(伏羲氏20)
  
   在位起讫:公元前5175——前5151年。
  
   生卒年:公元前5221——前5151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风和元年(丁未,前5174)。
  
   风和,男,姓风,名风和,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四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任帝。
  
   风和生于帝苍芒二十年(庚申,前5221),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
  
   风和是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男性大酋长,他少年时代就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孩子,他聪明活泼,机智多谋,胆大心细,敢想敢做;同龄的男孩和女孩,没有一个能和他相比。他不到二十岁就被推选为本部落的大酋长。上任后他大胆改革祖宗留下来的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受到了许多族民的拥护。他首先对以女性为主体的婚姻制度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一项极不合理的重女轻男的女权制度。他主张氏族社会男女应该平等,男人可以到女人的部落去结婚,女人也同样可以到男人的部落结婚。他的这一提议立刻在部落里引起轩然大波,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无视祖宗规矩,倒行逆施的叛逆想法,绝对不可以实施。但是年轻一代大多数男人都支持他,他们把这一建议提交给帝节曲。然而帝节曲年老保守,没有支持他。无怀氏二任帝节曲晚年时,女娲氏开始争夺帝位,争夺大伏羲氏的执政权,要求参与执政。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帝节曲的支持。于是,女娲氏便宣称如果下一届帝继续由无怀氏担任,女娲氏部落就退出大伏羲氏联盟。在这种情况下,帝节曲为了维护大伏羲氏联盟的完整和统一,晚年时只好推荐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风和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175年,无怀氏执政的二任帝节曲病死,风和即位称帝。
  
   风和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丁未年(前5174)为风和元年。
  
   风和执政期间,对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旧制度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引起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反对最激烈的是女娲氏部落,他们以风和不尊祖训,不守祖宗章法为借口,拒绝接受风和的管束,从大伏羲氏族中分裂出去。这是伏羲女娲政权成立两千五百年来第一次大分裂,这次分裂使大伏羲氏族从强盛走向了衰弱,这次分裂社会的性质逐渐发生了改变,这次分裂也加快了社会制度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过度的进程。
  
   风和执政时期,首先对婚姻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以男人为主体的父系婚姻制度,男人可以娶外部落的女子为妻,在男人的部落建立永久性家庭,生了孩子以父系家族延续。风和的这一改革,加速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灭亡,一个新兴的父系氏族社会正在孕育诞生。此外,风和执政时期还创制了上元太初历,使远古时代的历法更加准确。
  
   风和执政的晚年,没有将帝位外传,而是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年老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节氏为帝位继承人。
  
   风和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风和二十四年(庚午,前5151),享年71岁。
  
   风和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风和。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13:42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五章 节 氏(伏羲氏21)
  
   在位起讫:公元前5151——前5117年。
  
   生卒年:公元前5183——前5117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节氏元年(辛未,前5150)。
  
   节氏,男,姓风,名节氏,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五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
  
   节氏生于帝节曲二十六年(戊戌,前5183),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伏羲氏执政的二任帝风和是他的伯父,他是风和的侄子。风和执政的晚年,没有将帝位外传,而是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年老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节氏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151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任帝风和病死,节氏即位称帝。
  
   节氏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未年(前5150)为节氏元年
  
   节氏执政时期,大伏羲氏族女娲部落更加不服,公然向伏羲氏政权挑战,在宛丘西“一溜十八岗”的山地上修建了女娲城,与伏羲氏政权相抗衡。节氏执政的晚年,也没有将帝位外传,继续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年老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太河为帝位继承人。
  
   节氏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节氏三十四年(甲辰,前5117),享年67岁。
  
   节氏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节氏。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15:07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六章 太 河(伏羲氏22)
  
   在位起讫:公元前5117——前5073年。
  
   生卒年:公元前5142——前5073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迁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年号:太河元年(乙巳,前5116)。
  
   太河,男,姓风,名太河,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
  
   太河生于帝节氏九年(己卯,前5142),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他的祖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任帝风和,他的叔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节氏执政的晚年,也没有将帝位外传,而是继续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晚年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太河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117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病死,太河即位称帝。
  
   太河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乙巳年(前5116)为太河元年
  
   太河执政时期,女娲部落继续和伏羲氏对抗,争夺帝位。女娲氏在宛丘西“一溜十八岗”的山地上建起了女娲城以后,对伏羲氏政权构成了很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太河只好将帝都迁到了帝太昊时所建的宛丘,并在宛丘的外围用泥土和沙石修筑了坚固的城墙,以防女娲氏部落的进攻。
  
   在太河以前,帝都并无城墙,只是一个较大的村落。因为那时候各部落都独自安排生产和生活,彼此间和平共处,互无侵扰。对最高权力的执行者——帝的命令无条件执行,各部落没有反抗之心,更无非分之想。自太河以后,这种状况就完全变了。贪婪和权欲使一些部落的大酋长野心膨胀,他们开始以武力争夺天下。于是,用来防御进攻的“城”随之也就诞生了。帝太河此时名义上还执掌着整个大伏羲氏族,而实际上大多数的部落都不再听从他的指挥了。
  
   太河执政的晚年,仍然没有将帝位外传,继续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年老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大耀为帝位继承人。
  
   太河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太河四十四年(甲辰,戊子,前5073),享年70岁。
  
   太河死后,遗体葬在了宛丘伏羲帝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尊号帝太河。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16:17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六章 太 河(伏羲氏22)
  
   在位起讫:公元前5117——前5073年。
  
   生卒年:公元前5142——前5073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迁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年号:太河元年(乙巳,前5116)。
  
   太河,男,姓风,名太河,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
  
   太河生于帝节氏九年(己卯,前5142),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他的祖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任帝风和,他的叔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节氏执政的晚年,也没有将帝位外传,而是继续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晚年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太河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117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病死,太河即位称帝。
  
   太河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乙巳年(前5116)为太河元年
  
   太河执政时期,女娲部落继续和伏羲氏对抗,争夺帝位。女娲氏在宛丘西“一溜十八岗”的山地上建起了女娲城以后,对伏羲氏政权构成了很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太河只好将帝都迁到了帝太昊时所建的宛丘,并在宛丘的外围用泥土和沙石修筑了坚固的城墙,以防女娲氏部落的进攻。
  
   在太河以前,帝都并无城墙,只是一个较大的村落。因为那时候各部落都独自安排生产和生活,彼此间和平共处,互无侵扰。对最高权力的执行者——帝的命令无条件执行,各部落没有反抗之心,更无非分之想。自太河以后,这种状况就完全变了。贪婪和权欲使一些部落的大酋长野心膨胀,他们开始以武力争夺天下。于是,用来防御进攻的“城”随之也就诞生了。帝太河此时名义上还执掌着整个大伏羲氏族,而实际上大多数的部落都不再听从他的指挥了。
  
   太河执政的晚年,仍然没有将帝位外传,继续控制在纯血缘伏羲氏手中。他年老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大耀为帝位继承人。
  
   太河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太河四十四年(甲辰,戊子,前5073),享年70岁。
  
   太河死后,遗体葬在了宛丘伏羲帝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尊号帝太河。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17:45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
  
   在位起讫:公元前5073——前5035年。
  
   生卒年:公元前5113——前5035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年号:大耀元年(己丑,前5072)。
  
   大耀,男,姓风,名大耀,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三任帝。
  
   大耀生于帝太河四年(戊申,前5113),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他的祖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他的叔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太河。太河执政的晚年,大伏羲氏族已经出现了混乱,除女娲氏部落公开叛离外,一些势力较大的部落,也开始扩张本部落的势力,对帝太河的领导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态度。帝太河也毫无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他晚年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大耀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073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太河病死,大耀即位称帝。
  
   大耀即位后,仍立都于宛丘。以己丑年(前5072)为大耀元年
  
   大耀称帝以后,打破了祖宗的惯例,在帝都原有的处理国家政务的宫廷外,又增设了后宫,并且在后宫娶妻纳妾。他向各部落公开宣称,帝和各部落大酋长享有婚姻方面的特权,男性的可以多妻,女性的可以多夫。他的这项政策遭到了众多族民的反对,但却得到了少数大酋长的支持。他们为了讨好大耀,还从本部落选了多名美女送给大耀为妾,供他在后宫中淫乐。自大耀开始,帝都宫廷的性质完全改变了。原来属于公共所有的宫廷变成了帝王私人所有,原来专门用于处理国家政务的办公场所,如今变成了帝王的私家宅院。
  
   贪婪和欲望使一些部落的大酋长野心膨胀,他们为了追求权力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开始为非作歹;他们不仅掠夺外部落的女人和牲畜,还侵吞本部落族民共同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公共积累)。于是,人心向善美好和谐的社会不见了,历史逐渐过渡向一个谋取私利你争我夺的时代。
  
   大耀晚年时,直接立自己的小儿子节芒为帝位继承人,而不是传给族内贤能多才的族子,引起本部落众多族人的不满。
  
   大耀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九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大耀三十八年(丙寅,前5035),享年79岁。
  
   大耀死后,遗体葬在了宛丘伏羲帝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尊号帝大耀。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18:57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
  
   在位起讫:公元前5073——前5035年。
  
   生卒年:公元前5113——前5035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年号:大耀元年(己丑,前5072)。
  
   大耀,男,姓风,名大耀,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三任帝。
  
   大耀生于帝太河四年(戊申,前5113),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他的祖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他的叔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太河。太河执政的晚年,大伏羲氏族已经出现了混乱,除女娲氏部落公开叛离外,一些势力较大的部落,也开始扩张本部落的势力,对帝太河的领导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态度。帝太河也毫无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他晚年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大耀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073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太河病死,大耀即位称帝。
  
   大耀即位后,仍立都于宛丘。以己丑年(前5072)为大耀元年
  
   大耀称帝以后,打破了祖宗的惯例,在帝都原有的处理国家政务的宫廷外,又增设了后宫,并且在后宫娶妻纳妾。他向各部落公开宣称,帝和各部落大酋长享有婚姻方面的特权,男性的可以多妻,女性的可以多夫。他的这项政策遭到了众多族民的反对,但却得到了少数大酋长的支持。他们为了讨好大耀,还从本部落选了多名美女送给大耀为妾,供他在后宫中淫乐。自大耀开始,帝都宫廷的性质完全改变了。原来属于公共所有的宫廷变成了帝王私人所有,原来专门用于处理国家政务的办公场所,如今变成了帝王的私家宅院。
  
   贪婪和欲望使一些部落的大酋长野心膨胀,他们为了追求权力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开始为非作歹;他们不仅掠夺外部落的女人和牲畜,还侵吞本部落族民共同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公共积累)。于是,人心向善美好和谐的社会不见了,历史逐渐过渡向一个谋取私利你争我夺的时代。
  
   大耀晚年时,直接立自己的小儿子节芒为帝位继承人,而不是传给族内贤能多才的族子,引起本部落众多族人的不满。
  
   大耀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九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大耀三十八年(丙寅,前5035),享年79岁。
  
   大耀死后,遗体葬在了宛丘伏羲帝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尊号帝大耀。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21:26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
  
   在位起讫:公元前5073——前5035年。
  
   生卒年:公元前5113——前5035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年号:大耀元年(己丑,前5072)。
  
   大耀,男,姓风,名大耀,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三任帝。
  
   大耀生于帝太河四年(戊申,前5113),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他的祖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一任帝节氏,他的叔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太河。太河执政的晚年,大伏羲氏族已经出现了混乱,除女娲氏部落公开叛离外,一些势力较大的部落,也开始扩张本部落的势力,对帝太河的领导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态度。帝太河也毫无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他晚年时推荐了他的族子(侄子)大耀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073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太河病死,大耀即位称帝。
  
   大耀即位后,仍立都于宛丘。以己丑年(前5072)为大耀元年
  
   大耀称帝以后,打破了祖宗的惯例,在帝都原有的处理国家政务的宫廷外,又增设了后宫,并且在后宫娶妻纳妾。他向各部落公开宣称,帝和各部落大酋长享有婚姻方面的特权,男性的可以多妻,女性的可以多夫。他的这项政策遭到了众多族民的反对,但却得到了少数大酋长的支持。他们为了讨好大耀,还从本部落选了多名美女送给大耀为妾,供他在后宫中淫乐。自大耀开始,帝都宫廷的性质完全改变了。原来属于公共所有的宫廷变成了帝王私人所有,原来专门用于处理国家政务的办公场所,如今变成了帝王的私家宅院。
  
   贪婪和欲望使一些部落的大酋长野心膨胀,他们为了追求权力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开始为非作歹;他们不仅掠夺外部落的女人和牲畜,还侵吞本部落族民共同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公共积累)。于是,人心向善美好和谐的社会不见了,历史逐渐过渡向一个谋取私利你争我夺的时代。
  
   大耀晚年时,直接立自己的小儿子节芒为帝位继承人,而不是传给族内贤能多才的族子,引起本部落众多族人的不满。
  
   大耀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九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大耀三十八年(丙寅,前5035),享年79岁。
  
   大耀死后,遗体葬在了宛丘伏羲帝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尊号帝大耀。

作者:吆吮吁 回复日期:2011-08-04 13:25:01 
回复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七十八章 节 芒(伏羲氏24)
  
   在位起讫:公元前5035——前5008年。
  
   生卒年:公元前5079——前5008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年号:节芒元年(丁卯,前5034)。
  
   节芒,男,姓风,名节芒,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二十四任帝。
  
   节芒生于帝太河三十八年(壬午,前5079),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他的祖父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二任帝太河,他的父亲是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三任帝大耀。大耀执政的晚年,大伏羲氏族混乱更加严重,女娲氏部落不仅公开叛离大伏羲氏族,还以纯血缘伏羲氏族人背叛祖宗,忤逆天神等理由为借口,联合其他部落,攻打纯血缘伏羲氏。一些部落积极扩张本部落的势力,欺负和掠夺弱小的部落。帝大耀也调动那些忠于伏羲氏的部落,挑选那些年轻力壮的族民,组成临时军队,对抗入侵者。于是,大伏羲氏族内部开始了窝里斗,自相残杀起来。帝大耀是一位极端自私的人,他晚年时,没有把帝位传给外人,而是立儿子节芒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035年,伏羲氏执政的二十三任帝大耀病死于宛丘宫中,节芒即位称帝。
  
   节芒即位后,仍立都于宛丘。以丁卯年(前5034)为节芒元年
  
   节芒是一位平庸无能的人,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治理国家。他称帝以后,与一部分部落的大酋长密切交往,物色了数十名美女入宫,供他淫乐。后宫房舍不足,他便向各部落征调人力和物力,扩建宫室。节芒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更多族人的不满,反叛的部落逐渐增多。
  
   节芒即位后不久,女娲部落的大酋长公开宣布称帝,立都于宛丘西一溜十八岗的女娲城(今河南周口市西华县境内)。于是,大伏羲氏族出现了二帝并存的现象,一百多个部落分成了两大阵营,一部分支持伏羲氏的节芒,一部分支持女娲氏。大伏羲氏族更加混乱了。
  
   就在这时,崛起于陕甘地区的炎帝氏族强大起来,其势力很快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并且向统治了两千多年的伏羲女娲政权发起攻击。
  
   伏羲女娲政权在内外双重力量的合击下,逐渐衰败瓦解。
  
   公元前5008年,炎帝氏族的队伍向大伏羲氏族发起了全面进攻,有许多部落投降。
  
   年过七十,又被女色掏空了身子的节芒闻信大惊,得了重病,数日后气绝身亡。
  
   节芒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节芒二十七年(癸巳,前5008),享年72岁。
  
   节芒死后,遗体葬在了宛丘伏羲帝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尊号帝节芒。
  
   节芒去世后不久,炎帝魁隗氏率族人入主中原,建立炎帝魁隗氏政权。
  
   伏羲女娲政权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伏羲女娲政权的七十六任帝
落幕!大伏羲女娲氏统治的结束
大伏羲氏族下的朱襄氏和无怀氏。
012朱襄氏——调阴阳
炎帝神农氏政权
中国远古帝王(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