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时期忻州地区集市研究8

第四章 明清时期忻州地区集市的特点
集市的崛起与发展,是商品流通的产物。集市的时间、空间分布以及交易物品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关联。在明清时期,忻州地区的集市有如下特点:

4.1交易时间为依期而集
集市的集日是约定俗成的,在忻州地区,集日一般有单日、双日、逢一逢五、逢一四七、逢二逢九、逢二五八、逢三六九、逢五逢十等多种形式。相邻村镇的集日不能相同,往往要相互错开,一般的习惯是:五里之内不得有相同的集期。这样,人们一月之内可以一天一集而不冲突,游商可以遍行于各个集市进行买卖而不误事。如原平市东社的集期是逢三六九,而相邻的定襄县宏道则是逢二五八为集;神池县八角逢二八为集,而相邻的义井则逢一四七为集;河曲县巡镇逢三五八为集也是为了与保德县的东沟渡逢二九为集、桥头逢一五为集错开。

 

庙会是依附于寺庙而形成的,所以,无论是分布上,还是在举行日期上,均与一般集市不同。一般的集市都是日出为市,日落则散,而典型的庙会则持续时间较长,短则一、二天,多则数十天。集市一般一旬举行几次,而庙会更多的则是一年一次,或数月一次。当然,有的庙会与集市是合二为一的,所以,二者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别。


4.2交易对象以农副产品、日用百货及生产用具为主
每逢集日,人们从四面八方前来赶集,肩挑的、身背的、驴驮的、车拉的,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一起涌向集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哪里都是挤不透的人流。除各家店铺敞开门面大做买卖之外,小商小贩沿街又新设了许多摊子,大的有牲畜市、粮食市、煤炭市、木材市,农具市、种子市;小的则有瓜果、蔬菜、杂货、编织品、陶制品等等。农民们用自己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换取必需的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

4.3交易地点多分布于水陆交通要道
明清时期,忻州地区的集市一般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经济发达的县,一般都有三至五个集市, 甚至出现较大的区域性的贸易中心。相反, 在经济和交通不发达的县, 集市的数目较少, 镇市规模也不大。从当时集市的地理分布来看, 多集中在水陆交通沿线上。这些处于交通要冲的集市,往往具有一县或一区之内物资集散地的作用,成为邻近甚至更远地区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交易场所。下面几个县的集市就是典型的事例:

河曲县的河保营,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由于地处黄河岸边,清朝后期成为忻州地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集市码头。这里每天由数百只船只运走瓷器、布匹和茶叶,运回皮货、粮食、油籽,货船从河曲至河套往返不绝,一片繁忙景象。北京、内蒙古、河北、陕西、河南及本省太原、晋中、晋北各路商人纷纷到此开设商号,仅钱铺、油酒坊、货铺、旅店四大行就有204家。[①]来这里推销商品的外地商人,有的来自河北省的获鹿、平山、石家庄和张家口、有的来自天津、归绥和包头,有的来自本省的太原和阳泉,他们在推销自己商品的同时也购买走当地的大量商品。

原平市的轩岗集市,“其东扼阳武峪,可下忻州,达太原;西连宁武芦芽山,可出晋西,临黄河;北可跨长城,往同朔;东北可越庙岭梁,走崞阳、通代县。”[②]

五台县的豆村镇是明清时有名的“旱码头”。它地控本县北部关山要冲,是连接五台山和县城的交通枢纽,这里是本县北部地区土特产的集散中心,清代时有商号恒庆旺、德丰长、永盛茂,大盛公、恒聚源、聚瑞生、公泰店、三福成等四十余家,多数出售莜面,当地素有“灵境颗子豆村面”之称,交易相当热闹。

东冶镇位于五台县南端。北与阳白乡、沟南乡相连,南与建安乡为邻,东与白家庄镇为界,西至济胜桥与定襄县、原平市接壤。奔流不息的滹沱河与潺潺流淌的小银河在这里勾勒出一个三角地带,成为集市贸易的最佳场所。

峨口镇位于代县东南部,东南分别与繁峙、五台两县相界,西与聂营镇相邻,北隔滹沱河与枣林镇相望,地处三县之交的“金三角”地带。峨口镇明代时就物阜民丰,经济发达,是代县东南部的货物集散地和贸易中心。清代时,镇区有商号30多家,商人250多名,逢单日为集,甚为繁华。[③]

定襄县的宏道镇位于定襄、原平、五台三县(市)交界之处,由于地处交通要道,也成为明清时著名的大集市。

4.4集市成为城市的雏形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集市的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常住人口也逐年增长。到了清代,这些集市开始向市镇转化,集镇经济开始加入到国家的经济运行之中,一些较大的集市逐渐成为城市的雏形。

忻州地区的神池,明成化五年(1469年)在此依山据险筑“神池堡”。辖于代州从崞县。伴随农村作坊生产的发展和农副产品交换交换的大量增长,这里逐渐成为集市。农产品加工年盛一年,莜面、豆面、粉面、胡油、羊毛、皮货等土特产销量不断扩大,崞县、忻州、寿阳等地商人纷至沓来。城内作坊、店铺横竖排开,月饼、麻花、羊肉铺和杂货店、绸布店应有尽有。最热闹的还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传统古会。八方商客云集,四乡百姓前来,城内大道小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一周的会期,物资交流和商品营销,数量巨大,款额可观,是商家发财、万家娱乐的大好时机。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神池开始建县,辖于宁武府。

五寨在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镇西卫(卫所在岢岚)左所所在地,隶山西都司。嘉靖十六年(1537年)建五寨堡。随着明朝统治地位的逐渐巩固,这里也渐渐成为集市。农历五月十三和九九重阳,是这里的两个庙会日。每会七天,必请名伶大班前来演出助兴。届时人山人海,客商辐辏,交易繁盛,俗有“不过生日不吃面,不误五寨九月会”之说,足见其隆重之盛。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置五寨县,将三岔堡并入,隶属宁武府。

河保营建于明宣德年间,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来发展为集市,成为晋、陕、蒙商品集散的“水旱码头”。西门外的渡口上,每天有数百只船只运走瓷器、布匹和茶叶,运回皮货、粮食、油籽,货船从河曲至河套往返不绝,一片繁忙景象。北京、内蒙古、河北、陕西、河南及本省太原、晋中、晋北各路商人纷纷到这里开设商号,他们在推销自己商品的同时也购买走当地的大量商品。由于这里的规模已经超过县城,所以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河曲县治由旧县城迁至河保营。

此外,一些较大的集市发展成为城市,还有许多集市发展为集镇。例如忻府区的奇村发展为奇村镇,麻会发展为麻会镇、董村发展为董村镇,庄里、磨里发展为庄磨镇;五台县的豆村发展为豆村镇,耿家庄发展为耿镇;原平市的长梁沟村发展为长梁沟镇,闫庄村发展为闫庄镇;宁武县的阳方口堡发展为阳方口镇;等等。

 

--------------------------------------------------------------------------------

[①] 田昌安主编.忻州集镇概览.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448页。

[②] 田昌安主编.忻州集镇概览.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167页。

[③] 田昌安主编.忻州集镇概览.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235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菏泽:有多久没赶过集了?菏泽集市大全来了!
太原铁路客运营业站
忻州奇村集镇史
这事解决了|原平市文化南路交通问题
山西地名的历史:历史上的原平与崞县
枣涧纪事之五----贾家后裔呈请朝廷设奇村镇集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