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忻府人物——卢补良[民间唢呐吹奏家]

  2007年11月8日,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世界音乐周—暨中非音乐对话,这是一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受到了国内外音乐界的瞩目。就在这次盛会上,来自忻州的一名民间艺人和他的伙伴们演奏了晋北鼓吹民间音乐《八大套》,如雷般的掌声响彻整个会场。能够参加如此隆重的音乐盛会,引起如此反响的人是谁呢?

  他叫卢补良,又名小苟,山西省忻府区解原村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他又是全国吹歌大王;山西省民间唢呐吹奏家;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更是名副其实晋北鼓吹的传承人。

  晋北鼓吹,在当地也叫八音会,是流行于民间的吹打乐,民间吹打乐是农村人生活的一部分,婚丧嫁娶绝对离不开它,俗称“吹鼓手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吹鼓手的,又怎么和艺术家、传承人挂上钩呢?

  在我们的采访中了解到,小时候的卢补良家里很穷,但却天生和吹打有缘,从小一听到别人吹打,自己就喜欢的不行,他想学习吹唢呐,可是家里死活不愿意。在旧社会吹鼓手的是下九流。但有着倔劲的卢补良就偷着学,就像搞地下工作一样。卢补良的师傅是八音世家传人武贵兰先生,当时武贵兰每天下了班回来都会见有一个小孩在门口练习吹笛子,他就很好奇,心想这个小孩是谁,为什么要吹笛子,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个孩子是想长大以后有个出路,又看他吹的那股执着劲,武贵兰动心了,决定教这个孩子。但一开始,武贵兰教的是笙,他认为卢补良学笙比笛子用处大,当时卢补良却买不起笙,武贵兰就给他在村里的供销社借了个笙,开始练习吹《万马奔腾保边疆》,吹了几天,武贵兰一听,这个娃娃学的快得很,是个可培养的苗苗。就这样,卢补良从此当起了武贵兰的学生。
  由于卢补良的坚持,家里人也就默许了,但规定不能在家里吹。于是他每天早上早早起来,跑到村东面小树林里面,背靠堡墙的地方就成了他的练功场地,无论刮风还是下雪。功夫不负有心人,卢补良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唢呐吹奏的各种技巧。几年后,在北殿古庙会民间音乐竞技大赛中,卢补良吹奏了晋剧《打金枝》一炮走红,获得了一等奖,这下子让乡亲们对他是刮目相看,也得到了家人对他的认可。

  经过了这一次的锻炼和鼓舞,卢补良更加热爱吹奏事业,他挖掘整理了一系列的传统曲目,成为忻州八音艺术的优秀代表人物。

    2004年,忻州八音艺术团成立了,卢补良成为了领军人物。卢补良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为了提高全团的演奏水平,不仅带领全团人员刻苦练功,自己也到处学习, 去山西省歌舞团找王高林老师、任新宁老师;去中央音乐学院找胡志厚老师、张伯瑜老师;还有冯海英老师、石海兵老师,通过学习,他在演奏技巧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回来再对团里的人员严格要求,整个音乐水平就整体提高了。当时,忻州首届跤乡文化节开幕,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艺术指导、全国笙演奏家胡天泉应邀回家乡演出,在演出之余,卢补良专程向胡老讨教发展忻州八音的方法。

  也就是这一年,中宣部、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山西举办了“中国第六届民间艺术节”,卢补良以一曲振奋精神、蓬勃向上的《大得胜》一举夺得了金奖,他个人也获得了民间艺术表演的金奖,卢补良成功了。但随之外出演出的活动也多了起来,用卢补良的话说,出去以后是宣传咱们山西,宣传咱们忻州,这是个好事情,可这又是高兴又是个愁,高兴的是咱们忻州八音能走到这一步是很不容易的,愁的是这么多的活动,费用从哪里来呢?这发愁的不仅仅是卢补良,卢补良的妻子更是讲到卢补良居然把她卖玉米的钱偷偷拿去贴补演出时无奈地说:卢补良就是个败家子。

  尽管被妻子说是败家子,但出于对八音艺术的热爱,2006年,卢补良还是带队参加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大赛。当时虽然各方面条件有限,但大家还是齐心协力,共同演奏了一曲《山水关豪情》,让外界的的确确感觉到了忻州经济在腾飞,文化在发展,为山西、为忻州捧回了第一朵“山花奖”,而他个人也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全国吹歌大王”的荣誉称号。

就在同年11月份,忻州八音艺术团应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邀请,去参加全国民间经典音乐会。但就在晚上要走的时候,卢补良的母亲早上突然去世了。母亲的离去,让卢补良始料不及,他悲痛万分,想在家为母亲料理后事,但想着还要参加比赛,这让卢补良陷入了两难之中。权衡再三,卢补良还是出于为大局考虑,参加了比赛。就这样,卢补良忍着悲痛,用心演出,激昂的乐曲回荡在整个音乐大厅,演出受到了五十多个国家驻华使节的一致好评和赞扬,演出是成功了,但卢补良的内心异常复杂,至今仍然觉得愧对自己的母亲。

  2010年5月,卢补良率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山西展示周活动,奔放大气的演奏,细腻逼真的韵味,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应组委会要求,忻州八音艺术团一直演出了20多场,其中有一天就演出了12场,观众还是场场爆满!

    在2009年的时候,卢补良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行列,他想的是如何把晋北鼓吹真正地传承下去,让晋北鼓吹这个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态真正地发挥到极致。

  晋北鼓吹《八大套》是来源于民间的套曲,年代的久远,让其中的一些曲目已经失传。十几年前,卢补良开始了对晋北鼓吹《八大套》的搜集整理。对于搜集整理《八大套》,卢补良至今讲起来还是非常感谢中央音乐学院的张伯瑜教授。1999的时候,张教授带着学生来忻州采风,当时张教授和卢补良在一起谈八音艺术,当谈到《八大套》的时候,张教授提出让卢补良吹一吹《八大套》,这一下卢补良可懵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八大套》,但为了装点门面,他硬着头皮还是应承了。卢补良拿起家活什,但吹什么好呢?脑袋里在高速运转的时候,连蒙带哄地就吹了一段北路梆子,吹完之后,看看张教授,张教授摇了摇头笑了说:这个东西可不是《八大套》。这下可把卢补良羞愧死了,他这才知道,在晋北鼓吹中,《八大套》是最精华的一个曲牌。

  “忻州八音”和“五台八大套”同根同源,是“晋北鼓吹”这种民间吹打艺术的代表,两者使用的乐器大同小异,然而,《八大套》这种以声音和技艺的表现手段,并以口口相传得以延续的民间艺术,由于各种原因正濒临失传。听了有关专家的介绍后,卢补良恍然大悟,经典自己都不知道,还每天研究什么唢呐艺术,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晋北鼓吹《八大套》挖掘整理出来。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更是把这一事业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卢补良说不能看着《八大套》成为历史的传说。就这样,卢补良虽然没有读万卷书,可他足足行了万里路,用了几年的时间,终于把民间精粹《八大套》收集起来了。

  2010年11月,卢补良搜集整理的《八大套》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了专场演出,在演出中,各个曲牌的不同韵味,引得了满场喝彩。忻州文广新局社文科长田雷这样评价卢补良:卢补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晋北鼓吹的传承中,把对《八大套》的挖掘传承作为主要的任务,近年来更是不遗余力,把这个曲牌搜集起来,组织人员进行了排练,让《八大套》吹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吹到了世界音乐周、国际音乐舞台,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把它评价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交响乐”,在这一方面,卢补良功不可没。为保护传承民间艺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就在那次演出后,《晋北鼓吹》入选为国内大专院校的音乐教材。而卢补良,这个被称为“吹鼓手”的民间艺人,如今也被忻州师院聘为客座教授,一个普通的农民,从此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台。.在我们去他家采访当中,正好有师院的老师和学生来找他学习唢呐知识,我们听着那高高低低的吹奏声,看着那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面孔和卢补良那全身心投入的教授,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神奇魅力。

  卢补良以他执着的精神,把八音艺术演绎得炉火纯青,卢补良也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吹奏着和谐社会的交响曲,科学发展的《大得胜》。(王艳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北鼓吹:《山西八大套》
忻州逯家庄庙会:晋北鼓吹,八音会唢呐吹奏
鼓吹乐种
【中国唢呐音乐大全】
百城百艺非遗名录 乐器界的battle之王
特效音画【唢呐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